APP下载

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2021-11-21王元坤华立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自闭症运动儿童

王元坤 华立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特殊人群,主要症状表现为行为刻板、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隘,起病于婴幼儿期,男性居多。运动是健康的良药,运动对于健康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一样重要,同时运动是一种健康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自闭症儿童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其运动兴趣、运动中的肢体语言表达、体育活动中的交往能力。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运动干预通常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主要包含通过体育游戏进行干预和通过运动项目进行干预。该文通过整理对运动干预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研究,分析不同运动干预对改善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适用性,为促进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1.1 研究目的

在“体医融合”背景下,我们要从更多的视角看体育,对运动和健康要有新的认识。运动干预是一种相对健康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增强自闭症儿童的体质,还可以改善自身症状、行为和生活质量。细致的研究分析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改善情况和适用性,为自闭症儿童更系统、准确的干预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

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运动,运动已经在多个领域对疾病的干预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而在自闭症儿童这个特殊的人群中也不例外。运动干预虽然只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辅助性治疗,但是它对自闭症儿童的体质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该文通过总结相关学者的运动干预方法及改善情况,分析运动干预方法的适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思考。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自闭症儿童

早在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依据他从精神病角度所观察到的11名特殊病例,发表了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是现有记载首次对自闭症下了定义。他在论文中提出了自闭症患者的三个重要特征,分别是:3岁前出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性兴趣及刻板行为[1]。

2.2 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Movement-based Intervention)是提倡以体育运动的方法辅助疾病治疗。由于运动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对抗性以及目的性的身体活动[2,3],因此运动能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特有方式使包括自闭症在内的个体受益。现有研究及证据表明,运动干预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行为干预方式[2,4],可协助改善患者的症状、行为和生活质量[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运动兴趣、运动参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人们对运动干预所带来效果的认可,相关学者也在不断创新运动干预的方式,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运动干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以体育游戏方式进行的干预和以运动项目方式进行的干预。

2.2.1 以体育游戏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

体育游戏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自闭症儿童兴趣狭隘、社交障碍的身心特点,将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融入到团队游戏环节中,从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频率。

当前体育游戏是对自闭症儿童运动干预最常见的手段,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一般的体育活动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通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游戏容易吸引参与者的关注并配合,同时在长时间的干预下,对体质、运动智能、认知能力以及基本的运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

2.2.2 以运动项目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发现,运动项目干预的开展相对于体育游戏干预难度较大。主要研究如下,吴大鹏认为,通过体育舞蹈活动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移动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 善[7]。汪胜,孙玉梅认为,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力量、平衡、灵敏等素质的发展,而且对反应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8]。刘容认为,在韵律体操项目中,在实验后,自闭症儿童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得到改善[9]。石梦妮,李树屏,陶江认为,经过马术运动干预后,自闭症儿童肢体围度均有增加,体脂率下降,马术运动干预起到强健身体作用,同时在社会交往、自我控制、模仿能力等方面也有显著改善[10]。

运动项目干预通常以自闭症儿童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切入点,这不仅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兴趣基础,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否则干预方案难以实施且不能起到理想的干预效果。运动项目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体质测量的对比,相关体质水平改善显著。

3 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3.1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3.1.1 提高自闭症儿童身体素质发展

体育游戏本身也是一种运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儿童爬、跑、跳、平衡等能力。游戏通过运动负荷、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的控制促进自闭症儿童身体机能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身体素质。

3.1.2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自闭症儿童对外界事物难以产生兴趣,不愿与他人沟通,与他人难以产生交互。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接力形式、集体活动形式的体育游戏,强化他们沟通、交互的行为,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

3.1.3 拓展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兴趣

自闭症儿童大多兴趣狭隘,教师可在体育游戏设计的环节中可以增加趣味性,让他们可以参与到更多的体育游戏中,在游戏中拓展他们的兴趣。相关实验也表明,体育游戏的干预对自闭症儿童兴趣的拓展也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对体育游戏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3.2 运动项目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3.2.1 提高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能力

姿势控制是人体基本运动技能之一,需要个体处理来自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的信息,以保持身体垂直竖立[11]。自闭症儿童通常感觉统合能力不佳,造成对姿势控制能力不足,影响运动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裴晶晶等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通过韵律操练习干预后,姿势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12]。

3.2.2 提高自闭症儿童感知、运动能力

感知、运动能力是儿童行为的基础。孩子从出生起,他们就开始以感知觉能力和运动能力来了解和感触外面世界。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自闭症儿童需要通过感知运动来接触外在的事物,感知运动能力就像是自闭症儿童与外在世界之间的桥梁[13]。然而自闭症儿童在这些能力上发育迟缓,严重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吴大鹏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干预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7]。

3.3 不同运动干预方法的适用性

3.3.1 体育游戏的适用性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结合体育游戏进行干预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社交能力,拓展运动兴趣。体育游戏作为干预手段简单易行、参与度高,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能够适用于这种干预手段,是目前相关研究最多、设计内容最丰富的运动干预手段。参与体育游戏,需要自闭症儿童能够做出较为简单的粗大动作,例如爬、走、跑、跳、投掷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或模仿能力,能够领会游戏规则或能够模仿游戏当中涉及的动作。

3.3.2 运动项目的适用性

通过个别研究发现,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干预对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能力和感知、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效果。这种干预方式需要自闭症儿童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做出与运动项目相关的基础动作,对自闭症儿童的协调性、平衡性、模仿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通过运动项目进行运动干预的研究较少,适用自闭症儿童的也较少[14]。主要原因如下:一、具有相关运动项目实操经验同时具备自闭症儿童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二、能够参与运动项目的自闭症儿童需要有一定基础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不具备这样的要求;三、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干预手段目前都是个例进行试验研究,还不能充分说明这种干预手段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动干预作为一种对自闭症儿童的辅助性治疗手段,在实验证明中对改善自闭症儿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体育游戏形式的运动干预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运动项目进行运动干预在个例的研究中对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能力和感知、运动能力也有一定的成效。

体育游戏形式的运动干预适用于具备基础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教师对过程的把控难度较低,自闭症儿童参与的门槛也较低,适用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辅助治疗。运动项目形式的运动干预对教师和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要求较高,开展此类活动的难度较大,适用于少数自闭症儿童的治疗。

4.2 建议

运动干预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通过体育游戏进行干预的研究,方式的单一导致干预缺乏针对性,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建议未来在运动干预方式上进行相关研究,开发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能让自闭症儿童得到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体育游戏作为当今运动干预的主要治疗方式,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配合,制定更针对、更综合的干预方案,从多方面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

运动项目形式的运动干预的研究较少,反映了自闭症儿童普遍能力较低。虽然自闭儿童通过多种干预方式治疗,但与正常儿童的运动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关从业教师较少。建议建立综合的教育、教师的体系,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治疗,可以融入体育、心理、康复、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学科理论知识与师资力量,全方位的辅助性改善自闭症儿童。

猜你喜欢

自闭症运动儿童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厦门推“爱心胸牌”关爱自闭症人士
不正经运动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为了自闭症女儿,企业家妈妈卖掉房产创建康复院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