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湾区建设背景下岭南文化的传承与旅游产业建设

2021-11-21魏如晨

当代旅游 2021年29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湾区粤港澳

魏如晨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引言

建设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打造一级湾区的重大战略,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打造成世界一流城市群,仅仅在经济上发展还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把握住文化的话语权,加快加强湾区的文化建设,把湾区的文化建设和湾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岭南文化,对岭南文化进行建设,可以提高港澳同胞对祖国传统文化以及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的认同,加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一 湾区建设背景下岭南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没有坚实的文化软实力的国家,在当今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频繁、彼此融合加速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在文化和精神上被外来文化蚕食,本民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会被削弱,自豪感会降低。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粤、港、澳三地九市两区的文化纽带,是湾区人民共呼吸的同质的地域大文化。粤、港、澳这三个行政区域虽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同属岭南文化的地域范畴,文化有同源性,尤其广东更是粤港澳地区共同的文化基因[2]。三地人民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民间信仰、传统伦理道德和认知特点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传承和建设岭南文化,有利于增强湾区人民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岭南文化传承的内涵,既包括传统艺术瑰宝的继承,例如岭南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岭南传统精神内核的传承,像“开放、兼容、创新、求实”等,还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一些新的岭南精神的发扬,例如:“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等。此外,岭南文化的传承,包括物质层面的经济和产业建设,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提升,而且精神层面和物质产业的建设应该联系在一起,要把文化传承和具体的产业建设结合起来。

二 岭南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建设

(一)岭南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现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文化建设在国家的支持下,处于一个非常利好的形势,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湾区文化交流与建设的一个指导和支撑;2012年12月底,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广州调研指导工作,也提出要发展新岭南文化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在粤港澳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方面,在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方面,很多学者和前辈就相关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调查,均得出比较相似的结论,就是粤港澳三地应该在文化产业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加深合作层面、拓宽文化产业的形式,让岭南文化通过和文化产业充分的合作,在粤港澳地区得到新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就文化根源而言,粤港澳文化同宗同源,它们一方面同属于中华文化这一大的文化圈,同时又有相同的岭南地域文化这一起源。因此,大湾区几个城市和地域很适合在文化产业方面彼此展开合作,尤其在文化园区、影视娱乐、传媒出版、版权营销等方面更是可以形成优势互补[3]。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三地应该整合文化资源,“优先发展并做大做强电影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网络信息业、文化旅游业等[4]”。学界基本认为传媒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可以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优先结合的两个产业方向,也是最有利于岭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两个产业领域。

(二)粤港澳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旅游英语产业的优势

从地域划分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都属岭南地带,地处沿海,有悠久的对外开放的传统和地理优势。自古以来,这三地的对外经济合作就比较频繁,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来投资的外商和来华的外籍人士人数也更多。在粤港澳三地发展旅游业,顺应了这个地区的历史特点和地理特色;要发展粤港澳湾区的旅游业,英语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传播载体。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不仅英美等发达国家使用英语,世界上有些欠发达国家因为一些历史和被殖民的原因,通用语言仍然是英语。要向世界介绍湾区、吸引各地的人们来游览湾区,必须借助英语。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旅游英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三)岭南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结合旅游英语产业来传承和发展湾区的岭南文化,有许多具体可行的重点方向,主要是要结合湾区本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在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同时,做好景区和旅游景点的英语语言建设,完善其配套的英语语言服务,为岭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

1 完善岭南文旅景点的双语标识和公示语标牌规范化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可供发掘的文化旅游资源,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掘并宣传这些文旅资源。在现今以世界一流湾区为建设目标的背景下,要向世界更好介绍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加强旅游文化景点的英语语言建设,借助英语对外翻译与宣传的优势。例如,广东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具有“四地”合一的天然优势[5]。 广东“四地合一”这一特色无疑是可以挖掘和建设出极为丰富和立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可以吸引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则是让世界了解近代中国和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但是要让世界人民了解这些,必须立足于做好这些资源的文旅建设,同时更要着重做好景区和文旅资源的英语语言方面介绍和服务的完善,可以说,英语和旅游这两个是这一文化产业链建设的关键因素。具体的英语旅游产业完善和提高措施就包括做好景区的英语讲解、完善双语标识、规范景区英语公示语的表达等,以帮助海外游客更好的了解景区内容,并满足他们的语言需要和心理需求。

2 提高湾区文化主题展会的英语语言服务质量

当今中国的会展业蓬勃发展,湾区更是有很多种类丰富的展会。这些展会不仅仅是传统的经济和贸易类主题,而是随着文旅和经济产业的结合,更多地出现文化类展会,它们在湾区渐渐崭露头角,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比较著名的有深圳的文博会和广州的文交会等。这一类在湾区举行的文化展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极佳平台。2019年的深圳文博会设有“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主题产业馆。这个展览馆是专门针对湾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而设置的,它既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展台,更是文化创意经济的交流地,也为湾区的文创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2020年的广州文交会则以涵盖“产业峰会、文化创意、文化装备、文旅论坛”等板块为主,设计了“展览+主旨论坛+产业发布+产业集群”的联动[6],以链型的联动把湾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大型文化博览会上,有来自八方的人民,高质量的英语讲解、英语路导、现场互动翻译等语言服务是必不可缺的服务项目。在展会举办期间,只有保证了湾区展会的英语语言服务的质量,才可以不可错失地充分利用文交会和文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向全球介绍湾区,实现对中国文化信息的有效输出,所以做好文化展会的英语服务是旅游英语产业建设一个重要的环节。

3 做好湾区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

除了上述的景区双语标识,以及湾区文旅展会的英语语言建设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7]”,也是湾区文化传承发展不可忽视的两个文旅产业建设的方向。广东自古具有悠久的爱国革命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以拯救国家于列强侵略的水火之中为己任,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前的广州起义、以广州为大本营的北伐战争等也都均在广东发生[8]。因此,挖掘广东红色旅游的基因和资源是湾区旅游产业建设的重要方向,做好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的英语语言建设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和旅游英语结合的一个重要项目。

除了红色旅游资源,湾区还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优点是可以立足于现有的地域资源,在保护和继承当地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发展湾区乡村旅游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展景区的旅游英语建设。因为乡村地理位置一般比较偏僻,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来自中国以外的世界游客来说,能够获得的来自当地居民的语言方面的帮助比较少。因此,如果不特别地对乡村景区做英语语言方面的建设的话,可能会比较大地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有碍于他们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文化。

4 培养更多双语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个行业要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人才,湾区的文创旅游产业也是如此。从业者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水平和素养会直接影响该行业的面貌和前景,所以湾区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和传统文化知识都必须过硬,才能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的一个路径。要做好这一点,最好是能从高校的旅游人才培养就开始落实。

首先是要持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毕竟英语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要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必须借助英语这个可以沟通全球的语言[9]。通过英语的介绍,让世界更多了解湾区,让英语发挥它在地球村的一个语言桥梁的作用。高校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语言能力的设置应该为以培养双语人才为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能熟练使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岭南文化,或者是使用英语做好岭南文化的外宣。二是要增加在校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本土文化自信。要提高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这个文化。目前学生对岭南文化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的。新一代的学生大部分还是比较喜欢关注自媒体和新媒体中的各种娱乐性比较强的信息和输入。要让学生更多了解岭南文化,还是需要高校额外地做一些课程和活动方面的筹划。岭南文化知识方面的输入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校园活动或者其他创意体验来实现。这些措施可以让学生因着对岭南文化了解的增加,或者是因为直接参与了岭南文化的传承活动,增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有了这些措施,旅游专业的学生在离开校园前,就已充分做好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训练和储备。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些都是对岭南文化有了解、有感情、有自信的双语人才。他们能更好地助力于这个产业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贡献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结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传承和大力发展岭南文化,是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它可以增强港澳同胞对于自己作为华夏民族一员这个身份的认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意识形态的统一[10]。要在新时代把湾区的岭南文化更好地继承下来,让其更好地“走出去”“活出来”,可以着重在湾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文化的传承通过和文旅产业的结合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做好旅游英语产业方面的建设和发展[11]。岭南文化和旅游英语两者的结合是湾区文化建设之必然,因为英语可以让世界了解湾区,英语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认可和欣赏,也能反过来增加本土人民的文化自信。所以,湾区旅游英语所展现的,不仅仅只是湾区的文化自信,更是国家的文化自信;文旅产业继承的,不仅仅是岭南文化,更是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和旅游英语的结合可让岭南文化更好地成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纽带,助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湾区粤港澳
强中心、联湾区、撑南沙,广州未来14年地铁规划来了!
“新物种”重新定义空间服务!实力赋能湾区城市发展
妙语论道!湾区加速度,宜居新主场!
徐士伟:金融岛TOD,以湾区加速度,激活全新宜居格局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