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荡湖1号”河蟹选育第一代的土池育苗试验

2021-11-20陈文彬王少兵肖温温姜晓东吴旭干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幼体亲本变态

○陈文彬 王少兵 罗 明 肖温温 姜晓东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培育苗种的成功,河蟹养殖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主要养殖的是未经选育的河蟹品系。选择育种作为一种以改良养殖品种的经济性状为目的育种手段,可以培育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养殖新品种。现阶段,我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已相继开展了多个河蟹遗传选育项目,并且已选育出5个在生长性状上具有优势的河蟹新品种。

长荡湖是太湖流域的第三大湖泊,其湖岸周边养殖占地达9338 hm2,长荡湖地区水面开阔,水域水生植物茂密,天然饵料丰富。长荡湖地区河蟹养殖历史悠久,但近年来长荡湖地区的河蟹种质退化严重,苗种来源复杂多样,养殖产量不稳定,并且缺乏适合长荡湖自然条件的河蟹良种,这将成为阻碍长荡湖地区河蟹产业转型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针对金坛长荡湖地区缺乏本土河蟹品种的难题,自2017年开始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协助下开始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4母和5母品系的选育研究工作,目前已选育至G1亲本幼体培育阶段。现将2020年“长荡湖1号”河蟹选育第一代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小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来源、配对及管理

2019年11 月在常州金坛数字化渔场进行4母和5母亲本收集工作,所收集的河蟹亲本均为肢体齐全、体质肥壮、体表无寄生虫的2龄长江水系河蟹,两品系繁育亲本的平均重量和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长荡湖1号”河蟹繁育亲本的平均重量和数量

土池育苗试验均在上海海洋大学如东中华绒螯蟹繁育研发中心进行,亲本收集前,已提前准备好两个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海水交配池塘,两个交配池塘面积分别为667m2和334m2,海水盐度均为18‰。亲本收集完毕后,采用湿法运输方式立刻进行装箱和运输,运至繁育中心后,4母品系亲本均放于667m2池塘,5母品系亲本均放于334m2池塘进行交配。

待所有亲本移入交配池2天后,每天下午5点左右开始投喂冰鲜小黄鱼,投喂前将小黄鱼切成规格整齐的小块,投喂量为每个池亲本总体重的2%~4%。每天投喂小黄鱼之前,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如若水温高于10℃,则每天投喂一次,低于10℃每三天投喂一次。在两个交配池内中分别放置两个食台,在投喂冰鲜小黄鱼3小时后巡塘观察料台,并根据料台剩余残饵量对次日投喂量进行合理调整。

2020年1 月中旬至2月初,先后多次在两个交配池使用拖网捕捞亲本,并及时清点抱卵雌蟹的数量。当抱卵雌蟹占所有雌蟹的比例达到80%时,排干交配池海水并挑出所有雄蟹,而后重新注入新鲜海水。巡塘时如若在塘边遇到未被挑选干净的雄蟹,则立即移至池塘外,以此避免池中仍混有雄蟹。为保持交配池塘水温的相对稳定,整个越冬期间保持交配池塘水位在1.5m及以上。

1.2 育苗池准备及布苗

2020年3 月初至4月中上旬,每天定时使用显微镜观察两品系抱卵蟹的胚胎发育情况,当镜检发现胚胎发育至眼点期时,开始陆续进行育苗池前期准备和布苗工作。首先使用茶籽饼和漂白粉进行育苗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全池泼洒漂白粉,2天后使用便携式余氯检测仪检测余氯残余情况,当检测池内余氯为零时,向育苗池塘内添加扩培好的高浓度小球藻藻种,且根据每个育苗池的具体情况进行肥水,确保在布苗前育苗池内含有丰富的活饵料。

当镜检胚胎发现心跳约150次/分时,开始进行挂笼布苗工作。从交配池内将所有抱卵蟹移出,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进行灭菌消毒,消毒完毕后将抱卵蟹用海水清洗干净置于事先准备好的网笼中,每个网笼中大约放置25~30只抱卵蟹。本次试验4母和5母品系亲本挂笼数目分别为20个和10个,共使用5个育苗池塘,各育苗池塘面积及挂笼亲本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长荡湖1号”河蟹幼体育苗试验池塘的面积及挂笼亲本数量

1.3 幼体培育及管理

挂笼布苗结束后,每天早上和傍晚定时观察抱卵蟹产卵情况和育苗池内幼体变态情况,待打样观察发现有幼体孵出时,开始进行活饵料投喂。为增强蚤状幼体的抵抗力,提高育苗成活率,当幼体变态为Ⅲ期时,开始补充投喂营养价值更高的卤虫。由于卤虫需进行人工加温孵化,并且价格较高,因此为降低育苗成本,饵料投喂时仍以活轮虫为主,卤虫只作为营养补充。各变态时期蚤状幼体投喂饵料种类和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长荡湖1号”河蟹幼体培育期间轮虫和卤虫的投喂比例

表3 “长荡湖1号”河蟹幼体培育期间轮虫和卤虫的投喂比例

幼体培育期间,每天早上和傍晚在每个育苗池上风口和下风口进行多次随机打样,观察并记录蚤状幼体的活力、密度和活饵料的剩余情况,根据所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并结合天气和实际生产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每个育苗池下次投喂量进行调整。当打样观察到育苗池中大部分蚤Ⅴ变态为大眼幼体后,适当逐步减少轮虫和卤虫的投喂量,以节约育苗成本。并且根据每个池塘具体情况,排换新鲜海水5-10cm,以刺激蚤Ⅴ尽快变态为大眼幼体。在整个育苗期间时刻监测育苗池塘内水色的变化,如若发现因气温突变或水质败坏造成优势浮游生物的锐减,应及时补充高密度的硅藻和小球藻藻种。

1.4 数据记录与采集

(1)幼体变态情况:每天早上和傍晚打样时准确记录每个育苗池塘幼体状态、活力和密度,用于了解各育苗池塘幼体发育情况。

(2)饵料投喂情况:每日喂料时准确记录每个池塘轮虫和卤虫的投喂量,用于了解各育苗池塘幼体摄食情况,育苗结束后进行统计并结合产量计算饵料系数。

(3)水质变化情况:每天早晚巡塘打样时使用便携式多功能温度记录仪准确记录每个池塘水温及pH,并且每三天使用试剂盒测定氨氮和亚硝酸盐。

(4)最终育苗效果:待所有育苗池塘大眼幼体完全变齐2天后,统一在夜间进行灯光诱捕,并准确记录各育苗池塘捞苗量,经淡化后准确记录出苗量,并据此计算淡化率。

2 结果和分析

2.1 抱卵蟹获得率和有效孵化率

4母和5母品系亲本抱卵蟹获得率如表4所示。4母品系抱卵蟹获得率较高,达79.27%,而5母品系抱卵蟹略低,为68.63%。这可能是由于4母亲本交配池塘水体大、昼夜温差小、水环境稳定,抱卵蟹受外界干扰小。

表4 “长荡湖1号”河蟹4母和5母品系抱卵蟹获得率

4母和5母品系亲本抱卵蟹有效孵化率如表5所示,4母品系平均有效孵化率(95%)高于5母品系(75.85%),这可能与5母品系胚胎发育不齐、挂笼时间较长、死亡幼体较多有关。

表5 “长荡湖1号”河蟹4母和5母品系抱卵蟹有效孵化率

2.2 育苗过程中水温度变化、日投喂量和幼体发育情况

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水温及饵料(轮虫+卤虫)投喂重量变化如图1所示。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最低水温为12.6℃,最高水温为18.6℃;因冷空气降温,池塘水温分别在4月8日至11日和4月17日至22日有两次下降。就活饵料日投喂量而言,在整个育苗期间4母品系的平均投喂量均大于5母品系;4月20日前随着幼体发育,平均投喂量快速增加,以确保幼体变态发育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而4月21日至23日因温度骤降,幼体摄食量降低,平均投喂量也随之进行了人为调整。

图1 “长荡湖1号”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水温及饵料(轮虫+卤虫)投喂重量变化

“长荡湖1号”河蟹各期幼体变态时间如图2所示,除蚤Ⅲ变态至蚤Ⅳ阶段,4母品系变态时间低于5母品系外,其余各阶段变态时间均为4母品系高于5母品系,但就每个变态阶段蜕皮间期而言,两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就整体变态时间的趋势而言,无论4母品系还是5母品系,蚤Ⅰ至蚤Ⅲ期间幼体蜕皮间期逐渐降低,而蚤Ⅲ至大眼幼体蜕皮间期增加。

图2 “长荡湖1号”河蟹各期幼体变态时间的比较

2.3 育苗效果

除5母品系中5号池塘亩产较低外,各池塘中单个抱卵蟹的出苗量与其规格呈一定正相关。5母品系3号和4号池塘中单个抱卵蟹的平均出苗量分别为2.45 kg和2.78 kg,均稍高于4母品系。而5母品系5号池塘中单个抱卵蟹的平均出苗量仅为1.14 kg,这导致5母品系整体的平均出苗量低于4母亲本。就饵料系数而言,5母品系饵料系数也稍高于4母品系。

3 小结

2019年12 月~2020年3月为我国典型的暖冬气候,偏高的环境气温和池内水温对抱卵蟹的代谢活动、胚胎发育及幼体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首先,河蟹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升高易导致抱卵蟹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幼体卵膜破裂较早。疫情期间务工人员短缺,育苗池消毒和活饵料培养等工作准备不充分,间接导致了育苗前期养殖管理的不规范,造成幼体培育前期掉苗严重;此外,持续高温天气往往会伴随对流性降雨,在育苗关键时刻共经历了两次冷空气降温,水温突变会造成藻相、溶氧、pH和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并且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幼体的应激反应,导致部分育苗池塘掉苗减产。这些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应对暖冬季节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也需要相关企业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抱卵蟹越冬前要对育苗池塘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以避免因晒塘时间短温度高造成的细菌和病毒的爆发;此外池塘水温过高时,要勤加管理,维持适宜养殖的良好水体,为河蟹幼体的生长提供健康优良的水质环境。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份为加强疫情控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复工延迟和隔离管制等措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严格的管控措施对水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河蟹幼体培育相关企业更是面临重重困难。幼体培育准备期间,节后返家过年的务工人员因疫情及交通不便无法按时返工,严重影响幼体培育工作的进度。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江苏省、安徽省等地扣蟹滞销,扣蟹养殖行情形式不乐观。养殖户人心惶惶,购买大眼幼体用于扣蟹养殖积极性不高,且市场因供过于求,价格混乱。此次疫情警醒了整个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的产业链急需协作发展、转型改良;河蟹幼体培育行业需要理智调整供销关系,避免市场价格混乱;幼体培育企业应将精力聚焦在如何提高蟹苗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规格亲本育苗,抬高成本投入,扰乱市场秩序。

(通联:1.213200,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2.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3.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4.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猜你喜欢

幼体亲本变态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骂错人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