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抗大豆新品种云黄1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2021-11-19赵银月詹和明王铁军

大豆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单株抗性

赵银月,张 亮,詹和明,李 琼,王铁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

大豆是云南重要的粮经作物,具有低纬高原和四季大豆特点。云南大豆种植范围广,除海拔2600米以上高寒山区极少种植外,其他各地均有大豆种植,常年播种面积约13万公顷以上。云南省大豆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能直接利用的资源有限,且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本省大豆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拓宽云南省大豆种质基因和培育出在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等方面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通过引种、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方式已经育成了20多个大豆新品种应用在生产上。云黄1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新品种。202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大豆2020004号”。

1 选育过程

2001年用滇丰1号作母本,99-4009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组合号为LQ01。2002年进入F1代进行真伪杂种的鉴定。2003—2013年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和优良株系的鉴定,决选出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2014—2015年进行优良品系比较和鉴定,品系编号为云大豆LQ01-16。2016—2017年在云南省不同生态区开展大豆新品种(系)多点比较和鉴定试验,2年平均单产均较对照增产显著。2018—2019年参加云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同步参加云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并繁殖原种和育种家种子。202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云黄18平均生育期115天,有限结荚习性,披针形叶,白花,棕毛,株型收敛,荚熟色为深褐色,落叶性好,适应性广。籽粒扁椭圆,黄色种皮,褐色种脐,强光泽。平均株高55.8厘米,主茎节数10.8节,有效分枝数3.8个,单株有效结荚52.7荚,单株粒数114.3粒,单株产量24.1克,百粒重21.9克。

3 品质及抗性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云黄18蛋白质含量41.50%,脂肪含量21.12%。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病害鉴定,云黄18为高抗(HR)大豆花叶病毒病品种。

4 产量表现

云黄18在2018—2019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75.8公斤/公顷,较对照中品661增产10.5%,增产点次率为75.0%,居所有参试品种第5位。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4.5公斤/公顷,较对照中品661增产15.1%,增产点次率为80.0%,居所有参试品种第4位(见表1)。

表1 云黄18在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情况

5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期:春夏播4月中旬至5月下旬;秋播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冬播11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

(2)种植密度:适宜净种密度为21~27万株/公顷,若在山区、半山区或瘠薄地块种植,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可与玉米、烤烟、果树等间套种,间套作适宜15~21万株/公顷。

(3)合理施肥:播种前施用过磷酸钙300~450公斤/亩或腐熟农家肥15吨/公顷作底肥;苗期和花荚期根据田间长势适量追75~120公斤/公顷尿素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4)加强田间管理:整个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2~4次,科学防治主要病虫害2~4次。并适时收获、脱粒、晾晒,以防“丰产不丰收”。

6 适宜区域

云黄18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区域种植。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单株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