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用于院前急救患者液体外渗预防的价值

2021-11-18魏玲玲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改良院前急救预防

魏玲玲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行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的价值。方法:择80例患者,分对照组(基础干预),观察组(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渗漏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患者行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

关键词: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院前急救;液体外渗;预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临床在对院前急救患者治疗时,由于患者病情严重,且较为复杂,甚至部分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虽然在治疗时,输液外渗属于短暂性,且不存在后遗症,但患者因疾病无法及时反馈自身问题,在出现输液外渗或處理欠佳时,便会使患者局部组织出现肿胀,严重时会使患者组织出现坏死问题[2]。因此目前在对患者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时,需做好外渗预防,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顺利。而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改善传统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措施,实施有效服务,效果较佳[3]。基于此,本次研究择80例患者,分析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院前急救患者;时间:2019.12-2020.12;例数:80例。分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女为27/13;年龄在18-65岁,平均为(42.51±1.14)岁;体重在56-66kg,平均为(60.14±1.22)kg。对照组(40例):男/女为26/14;年龄在20-71岁,平均为(42.27±1.22)岁;体重在54-63kg,平均为(60.33±1.41)kg。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干预。依据传统方式进行进针,对针头实施固定。

研究组: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患者若为血管充盈良好且高于皮肤时,从患者血管外侧面实施进展;患者若血管弹性良好但未高于皮肤时,则实施常规方式进针,随后将针柄进行180°旋转,保持针尖斜面朝下实施固定。

1.3 观察指标

(1)输液渗漏发生情况。在实施评估时,应依据相关分级标准对外生气进行分析,结果为1-4级。1级:渗出皮肤呈苍白色,水肿最大范围直径在2.5cm之内,温度较低;2级:水肿范围在2.5-15cm;3级:水肿范围超过15cm,且皮肤存在麻木情况;4级:皮肤出现紧绷、肿胀、变色、产生循环障碍,存在血液、刺激性药物渗出。

(2)满意度。总分:100。分数越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输液渗漏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出现2例外渗情况,为外渗1级,占比5.00%;对照组共出现12例外渗情况,占比30.00%,其中外渗1级1例,占比2.50%,外渗2级2例,占比5.00%,外渗3级6例,占比15.00%;外渗4级4例,占比10.0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X2=8.658,p=0.003)。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88.33±4.16)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5.57±5.33)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141,p=0.007)。

3 讨论

所谓输液外渗,即在进行输液时因各类因素,导致药液渗漏到静脉之外的软组织中,导致患者出现肿痛、肿胀的情况。日常在医院病房中,患者在输液时,处于静卧病床,或是在相对静止与安静的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因此静脉通路通畅的成功率显著。但在实施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自身病情较为严重,且紧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穿刺,因此在穿刺时,应选择患者粗直并且较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处,例如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处。另外由于光线以及血管充盈度的干扰,在穿刺时较难做到一次成功。加之楼梯、救护车上下颠簸、对液体通畅均造成一定干扰。所以实施院前急救时最重要的一项问题便是如何保障在急救过程中,患者静脉通路处于通畅状态,且未出现液体外渗。

相比常规干预,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外渗发生率较低,且外渗程度较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因此不难看出,研究组在采取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后,能够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保障治疗效果。

对该结论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因素如下:在实施穿刺时,最佳位置应为穿刺针悬浮在血管内的血流之中,即使在出现左右摇晃、颠簸的情况下,出现液体外渗概率较低。当前患者若为血管充盈且高于皮肤,则在血管侧面进针较易实现最佳位置。若患者血管弹性较佳,但并未高于皮肤情况下,即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或患者血管塌陷情况,则应依据常规措施进展,但需将针柄进行180°旋转实施固定,从而达到与最佳位置最近处。将皮肤设定为水平面,在进行穿刺时,针尖需穿过皮下脂肪区域,到达患者血管处,且位于水平之下,当针柄与皮肤相贴位于水平面时,针尖能够在贴近血管上臂处。在输液时,若出现摇晃或颠簸时,针尖斜面与患者血管内壁会出现摩擦,从而对血管内壁造成损害,另外输液速度加快,药液形成的液流对血管上臂造成直接冲击,虽对血管上臂不会出现直接摩擦,但会产生液体外渗情况。因此当前在将针柄进行180°反转后,针尖斜面和血管下壁间空隙会有所增加,避免输液速度较快时药液形成的液流对血管内壁的直接刺激。且当二者间距有所增加后,可以减少产生摩擦的概率,保障液体属于通畅状态,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患者行改良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案,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晓维, 王霞, 王欣然. 改进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027(012):110-113.

[2] 黄超琼, 吕发金, 李建英,等. 超声引导在CT增强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44(10): 1359-1362.

[3] 王靖, 李娜, 齐云霞,等. PICC与传统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途径穿刺置管在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 河北医药, 2019, 041(005):798-800.

猜你喜欢

改良院前急救预防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