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戏剧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探索

2021-11-14刘莹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8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

刘莹莹

摘要:大学生思政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因势而新。学生工作者可以借鉴应用戏剧中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记录戏剧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可以发挥学生工作者在思政教育和戏剧应用中的价值引导,将一定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与特定社群和社区的联结,促使大学生在田野调查和角色体验中进一步认识自我,提升大学生关注、理解、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工作;记录戏剧;应用戏剧;大学生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人”这个核心,同时也需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就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是否可能运用艺术教育的思路,借鉴应用戏剧、人类表演学等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德育新思路和新模式呢?借助戏剧院校的学科优势,我们继续探索“立德树人”与戏剧教育“铸造人格”的契合点,在创新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同时,试图为非艺术类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美育教育普及提供一定思路,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能力。

一、大学生记录戏剧的应用模式

李冬梅在《大学生成长剧场——教育戏剧思政工作坊模式探究》中,摸索了“大学生故事剧场”“大学生论坛剧场”“大学生记录剧场”成长剧场的模式,实验将记录戏剧运用到学生工作中的可能性。记录戏剧作为应用戏剧的一种,其基本理论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学科相交叉。德国剧作家彼得·魏斯这样定义:“记录剧是一种报道性的戏剧”,“摒弃任何的虚构,采用的是真实的材料对其内容不作变更,在形式上予以加工后通过舞台演出的方式再传播出来”。

记录戏剧追求真实,注重从微观层面入手,关注个人或者边缘群体的微观历史;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与特定社群的关系,赋予社群中的个体参与感;同时强调剧场的美学特征;首要原则是实施过程的伦理和安全性。根据记录戏剧的这些特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运用时可以将一定自主权交给学生,发挥辅导员教师在思政教育和戏剧应用中的价值引导,通过与特定社群联结和志愿服务促使大学生服务关注、理解社会。具体可按以下几种思路实施开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记录剧场

美国编剧、导演、演员安·戈登(Ain Gordon)关注被公众记忆遗忘的边缘职业群体。他的记录戏剧作品《艺术,生活和演绎行业》(Art, Life & Show-Biz)运用自传、口述史、采访、信件和档案等非虚构材料,与戏剧化、艺术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呈现,聚焦了三位女性艺术家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微观历史,她们分别是托尼奖音乐剧奖得主海伦·加拉格尔,奥比奖得主和滑稽戏剧公司的创始会员洛拉,以及著名舞蹈家瓦尔达。作品通过采访视频音频、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媒体和三位艺术家的演绎,将过去和当下进行“闪回”和“对话”,记录了她们艺术生涯、演艺生涯和艺术人生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部作品也被喻为给三位艺术家的“私人情书”。

以此为灵感,以艺术院校的背景为契机,结合记录戏剧“真实性”对话的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在大学生的学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主题上应用。通过选取不同学段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为记录戏剧主体,指导老师带领大学生一同编创关于“择业观念与职业理想”为主题的记录剧场;目的是追踪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追寻个人职业梦想和艺术梦想的轨迹,实现校友和在校生的“对话”,艺术类大学生“未来职业”和“现实困惑”的对话;这不仅在在校大学生中形成启发,也可以加强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结,巩固他们的家园精神和共同的思想纽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毕业多年的校友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发展结构、不同生源地和家庭所在地等维度,确定访谈调研的毕业生对象,进行田野调查,追踪他们艺术职业的发展路径;同时对应同专业的在校生进行调研,最后结合采访内容与材料进行记录戏剧的编创;演员的选取可以邀请毕业多年的校友返回现场,也可以由在校学生体验和演绎校友角色,实现不同身份角色之间的对话和集体创作。

(二)直接服务社区的大学生记录剧场

《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中提到:“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的德育教育仅限于课堂”,“要想提高认同感,高校德育教育还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强化德育教育效果”。因此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发挥专业专长,用专业能力反哺社会,也是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路径探索。对于艺术专业大学生,结合记录戏剧中对特定社群话题的讨论,在指导老师的价值引领下,可以带领大学生与社群成员形成积极的对话,帮助大学生理解、认识社会、了解民情,也可以提升社区成员的艺术素养。

2021年4月,我与7位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在人类表演学专业副教授司徒嘉怡老师的指导下,一同创编“口述同里”记录戏剧。通过在同里聆听老居民的故事,体验古镇中有他们个人感情和记忆的空间,以采访的录音、视频以及古镇志等为材料进行重新的编辑、创作和再现,将戏剧展现给当地居民和游客。这次实验激发了大学生与古镇居民的对话,为古镇文化的传承保护建立了讨论空间;也为大学生记录戏剧进入社区提供了初步经验,让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特长和戏剧实践的陶冶作用,切实融入社会基层。

以戏剧学院的志愿者协会为例,可以以大学生记录戏剧的形式服务当地社区。戏剧学院的志愿者协会在先前活动中积累了将艺术课程送进社区的志愿项目基础,记录戏剧的编创可以拓宽社区内的成员参与社区内对话的路径,也可以增进大学生与社区内特定群体的对话。记录戏剧的主题可以关注社区内特定职业或者特定经历的群体,如老年群体的老年生活、外来务工社区工作者或服务基层的社区工作者等,也可以关注社区本身的历史、传说、故事或者文化传承,增强对社区和共同家园的归属感。艺术志愿者与社区成员共同集体编创记录戏剧,社区成员也可以参与记录戏剧的演绎,呈现可以在社区特定的地点展开,如咖啡馆、广场、景点或者社区中心演出。社区成员通过参与表演,提升社區工作人员社会表演的能力;大学生通过与社群的互动,更好地理解社区、为社区工作服务。

(三)大学生记录剧场的其他应用场景

大学生记录剧场还可以党建工作相结合,丰富微党课的内容和形式。以上海为例,上海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党史资源,党史的学习也需要更生动、更深入人心的形式。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师生编创的话剧《声闻于天》,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从党史档案、个人信件与文集梳理出其个人事迹,对张闻天的家属、张闻天故居负责人员的田野调查后创作而成,将党史学习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大学生通过剧本演绎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人的精神洗礼。对于红色资源的挖掘,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相关的历史文献调研和田野调查的方式,在红色地标进行记录戏剧的呈现,使大学生在主动的沉浸式调研、自主的编创演绎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二、大学生记录戏剧的实施方法

大学生记录戏剧作为应用戏剧的一种,包含戏剧引导、故事开发和戏剧建构三个关键过程。戏剧的引导者应是记录戏剧的主要实施者,除了带领参与者进入戏剧情境、激发参与者的参与、达成戏剧的目标之外,更承担价值引导的任务;记录戏剧的故事开发主要通过深入田野调查、集体创作进行编创;戏剧的建构可以通过将田野调查中获取的材料进行拼贴编创,并结合舞台美术、灯光和影像声音设计进行排练。参考麦迪(Madison)提出的民族志调研中的采访和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大学生记录剧场的实际,主要实施方法如下:

(一)前期准备

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前,学生工作者要先从自身出发,确认“我们是谁?”根据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确认记录戏剧的工作团队想要探索、感兴趣或产生困扰的学生工作问题到底是什么;其次,创作团队共同阅读和分析与话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再者,在目标话题基础上框定主题,确定目标;再运用田野调查的思路,确定研究人群,以及调研问题和目标;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前,准备好调研设计和针对调研对象的调研内容摘要。

(二)进入田野调查

在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团队进入田野调查之时,首先要将被访谈者视作一个主体,而不是一个目标;要尊重参与者身份是否匿名的选择,征询录制参与者的行为、经历、语言等的允许。借鉴民族志的访谈方式,采访者可以通过口述史、个人叙事和专题访谈等方式进行访谈;在采访之前也需要了解实地的历史、文化、机构、实践等等。

访谈问题的设置可参考“佩顿模式”(Madison),从行为或者经历相关的问题、观点或价值问题、感觉类问题、知识类问题、知觉类问题、背景类/人口结构型问题入手;也可以参考“斯普拉德利模式”(Madison)从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对比型问题等入手。采访结束后将在田野中积累的内容整合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并同时考虑舞台呈现和观众与读者的接受情况。

(三)创作阶段

进入创作阶段,创作团队首先选择调研和访谈内容进行拼接,编剧形成初步剧本。其次,确定大学生或社区成员演员进行工作坊,进行二度集体创作和排练,进一步确定主题;对尚未探究清晰的问题,如有必要进行二次采访。

最后的排练阶段,在技术层面需要确定场地和舞台美术、确定灯光和影像及声音设计,演员进行排练,在美学层面力求一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高度。演出也可以结合民俗舞蹈、民歌民谣的特色音乐,运用即兴表演、哑剧、木偶、面具等戏剧手段,使得戏剧参与者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最后进行演出、巡演、再次编辑修改,进一步打磨和研讨大学生记录戏剧所关注的主题。

三、结语

记录戏剧应用于大学生德育工作,拓宽了德育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在大学生记录戏剧筹备、田野调查、创编排演的实践过程中,在学生工作者积极的价值引导下,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与特定社群和社区建立联结,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理解社会、关注社会;同时,戏剧本身具有的美学特征,可以使参与戏剧的大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在体验角色中启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思考,筑牢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的多面发展。但大学生记录戏剧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些问题有待细化研究,比如如何选定有价值的主题和合适的访谈群体,如何与目标社群保持长期、积极的互动,学生工作者在將记录戏剧应用到德育教育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引领等问题,是可以进一步探究和深化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晓琳,王鹏.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47.

[2]李冬梅.大学生成长剧场——教育戏剧思政工作坊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3):105-110.

[3]沈亮.戏剧中的社群意识[J].戏剧艺术,2017(04):117-123.

[4] Madison,D. Soyini. “2. Methods – esp. from ‘Interviewing and Field Techniques’ to ‘Attribute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Building Rapport’,” in Critical Ethnography: Method, Ethics, and Performance, 2nd Ed.,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12, pp27-43

[5] Selected play from Dramaturgy of the Real on the World Stage, ed. Carol Martin: Robert Vorlicky, “An Intimate Love Letter: Ain Gordon’s Art, Life & Show-Biz” & Ain Gordon, Art, Life & Show-Biz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
“互联网+”视野下职业院校学生工作
浅谈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基于学生工作视阈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法治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思路探析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