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部电影影像的艺术构成

2021-11-14

电影文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服饰色彩艺术

刘 森

(1.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电影,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棱镜,是承载了观念的集合体,它融合了导演的匠心、观众的期待,以及社会的潜移默化,折射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像是一部电影给予观众最直观的视觉体验,而色彩语言则对电影的基调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影影像所呈现出的色彩语言在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会向观众传递隐藏于电影中的深层信息,比如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者的审美取向等。中国西部电影影像构成很多都是依靠西部色彩语言来展现的,所以西部色彩语言在西部电影中的运用范围较广。西部色彩语言的“神”与“形”是构成“语境色”的重要要素,而“语境色”的运用有助于升华西部电影的主旨,同时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因此西部色彩语言对影像艺术构成的影响会揭示出西部电影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及规律。

一、影片色调“形”的丰富变化与“神”的和谐统一

“‘中国西部电影’这一概念最初由中国电影理论家钟惦棐提出”。在中国西部电影中,电影色彩语言的整体表达构成了影片的色彩基调,在色调中才会将各个镜头及表现主题关联起来,每个镜头都会有鲜明的色彩倾向,让观众在无形中意识到它的存在。电影色彩语言的“形”主要包括整体环境色彩、道具服饰色彩及各种影视加工的色彩等,而色彩语言的“神”则是从电影色彩基调设计中让观众产生感官刺激,与电影总体气氛和情绪是相辅相成的,在色彩语言“神”的影响中会让观众自己去领悟影片中的多种主观情感,比如:昏暗、温暖、柔和、明快、鲜艳、清冷、粗犷、浓重等。西部电影的色调会让作品有一种真实感、地域感,将色调“形”的丰富变化通过意向载体让故事情节共筑在同一时空中,这样会让作品的画面美感和影片故事内核合二为一,最终让观众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色彩印象。当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会在脑海中对具体个体及情节有深刻印象,因为在电影影像的艺术构成中,不同色彩语言可以让观众感知并领悟影片呈现出的不同主题。

当观众看完电影后会对影片的基本色调有个大致印象,这种印象十分直观,所以说,色彩语言在电影影像的艺术构成中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画面色彩会冲击观众视觉,进而会影响观众的思想。所以说,在中国西部电影中色彩语言的运用必须根据影片的主题和题材来选择,不同画面、场景色彩对比会强化影片的鲜明主题,也可以与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个人思想联系在一起,赋予影片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而会映射出影片的内在品质和思想内涵。在西部电影中,人和土地的关系往往会构成影片最重要的主题。在中国大西北的农村中,土地是当地农民的生存根本。黄色基调所表现出来的影片主题始终和土地有关,对故事情节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大部分西部电影中为了让画面更有张力,会在影像构成中采用二元对比构图来深化影片主题。因此,很多拍摄西部电影的导演会在设定影片整体色彩语言时,让电影画面大面积、多次地使用某一种色彩,且保持一种连续不断的状态。如在电影《人生》中,在原有的黄色色彩语言中加入白色色彩语言,其色彩的明度则大大增加,电影整体色彩的运动力会得到强化。在《黄土地》中,将红色色彩语言加入原有的黄色色彩语言中,其色调会变成橘色,就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电影《红高粱》中最后的日全食画面都变成红色调,红色象征着热烈的生活态度、舒展的生命活力。影片中红色调的运用将颂扬生命美好的观念传递给观众。

二、西部色彩语言对道具和服饰的选择与设计

色彩语言可以让观众感知到西部电影的活力和美感,色彩语言的感性表达不能置于物质之外,它只能依附于具体的物质载体。鉴于此,色彩语言在影像运用中会通过道具和服饰来表现。在电影影像的艺术构成中,原始色彩语言就和道具、服饰联系在一起,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色彩语言在影像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而色彩语言也并不会改变道具、服饰等物理属性。

(一)以道具色彩为“形”,揭示人物命运、情绪的“神”

“西部电影曾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影片中道具的色彩语言的设计、应用都是为影片影像的艺术构成服务的。”因此,第一步需要将环境和场景的整体色彩统一设计好,第二步在整体色调的基础上让导演依照自身的审美来明确具体画面的固定色彩,同时也会表现出影片主题的鲜明特点,而与之相关的道具便能从环境色彩中抽离出来。无论影像艺术构成中如何把握色彩语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电影内容。西部电影中善于将现实客观事物通过意象化表达来提升影片的感染力,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效果。如在影片《桃花满天红》中,那个经常出现在镜头中泛黄的皮影除了是艺术符号的象征外,它同样是暗示主人公命运的重要物象,发挥的是揭示故事中主人公悲欢离合复杂感情走向的重要作用。从宫里传出的三套老皮影成为贯穿影片发展的线索,影片内容全部紧密围绕皮影展开。从始至终,姚老爷、桃花、满天红三个人的命运便和皮影衔接在一起。从开篇姚老爷下套使满天红失去皮影,到满天红通过勾引桃花骗回皮影,到最终姚老爷将桃花杀害。皮影作为无形的手,将三个人的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五魁》中的红白灯笼也同样暗示了女主人公命运的变化,伴随着剧情的大起大落,红白灯笼相继出现,让女主人公的人物命运从高峰转至谷底,浓烈的色彩语言强化了影片的叙事氛围。同时,也以另一种方式让电影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让画面的视觉形式更为丰富地呈现出来。

(二)以服饰色彩为“形”,揭示情感及象征意义的“神”

“电影色彩之所以具有象征意义,是通过色彩结构使其具有表征性。”在西部电影中,服饰色彩语言的设计、运用不仅会展示影片的时代风貌、民族和地域色彩,还可以凸显人物形象,交代人物情感。电影中的服饰色彩语言其实是依照影片人物的处境、性格、身份、爱好、年龄、职业、情绪等来选择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通过在服饰色彩上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整可以展现人物的气质、形象、精神面貌和品格。这点在西部电影的服饰运用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电影中人物较为普遍的表现是女性都是粉色、红色或花色的民族服装,男性则身穿破夹袄,头戴白色的羊肚手巾。如果电影中没有展现出色彩的主观倾向和环境的关系时,环境色彩语言会和服饰色彩语言在对比中明确关系。在影片《黄土地》中,女主人公一直穿着一身红白花色棉袄,当她将要嫁人是她第一次命运的改变,之后的鲜红艳丽的嫁衣却是悲剧的象征,被逼婚的无奈、伤感和鲜艳的红色产生强烈的对比。

服饰色彩语言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并非是由其色彩决定的,而是让色彩语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贯穿在影像中,在情绪表现、情节叙事上赋予服饰色彩特殊的意义。在电影《红高粱》中,女主人公一身鲜红的嫁衣表现的是生命的奔放、热烈,和女主人公主动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性格相吻合,“一下子就让人屏住呼吸,沉浸其中,久久难忘”。另外,在影像场景和人物服饰的对比中,通常也会突出服饰色彩的亮度及饱和度,这样就和周围暗淡的环境色彩产生鲜明对比,以此来将影像里的疏远关系和人物的处境呈现出来,这样色彩语言的表现力由此得到了充分挖掘。在电影《筏子客》中,因为影片中主要人物性格、情绪和处境的不同,在他们服饰色彩语言的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女主在遭遇抢婚后,被男主及男二救下,然后陷入了和男主、男二的情感纠葛。在经历过种种困境后,她后期的情绪常常是忧郁而悲伤的,而与她内心情绪不相符的秀丽服饰,则让女主在周围热闹的生活环境中显得整个人都是孤立的,所以在色彩语言的衬托下更显出影片基调的紧张感。

影片角色的服饰色彩语言会随着场景、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也会因为角色的情绪和所处的境地而受到改变。因此,“无论角色是由于处境艰难而忧心忡忡还是因为环境优越而心情舒畅,都可以通过服饰色彩语言来表现出来。所以,在人物的服饰色彩语言设计运用上要遵循正确规律,那就是依照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对情绪产生的影响恰当地变换服饰的色彩”。

三、西部色彩语言在影像艺术构成运用中出现的瓶颈及应对

中国西部电影的影像风格凭借独特的民俗色彩语言和色彩造型闻名于世界影坛,其影像的艺术构成的精髓其实是色彩语言的运用。所以,对影片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和探讨会让我们认知到西部电影影像的独有魅力,并为当代不同类别的电影所借鉴。

在电影史中,影像艺术构成的色彩语言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摇摆,在回归叙事和追求视觉奇观之间循环往复。在西部电影中,那些早期的经典作品都以极强的画面冲击力来形成视觉奇观。但近年来部分影片过度追求色彩语言形式上的奇观表现,而忽视了影片色彩语言叙事的重要表现因素。早期观众之所以会对色彩语言形式追捧源于猎奇心理,但是这种热衷,并不是持续不断的,在看多了之后,观众的热情也会减退。此外过度追求利用画面色彩来形成视觉冲击力会让主观的叙事、情绪都显得有生硬感。这对观众而言,不利于自己理解影片的多义性和深度。因此,这需要中国的导演和编剧都要认真思考,西部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总而言之,色彩语言是电影影像艺术构成的灵魂和标志,西部电影创作者应积极利用色彩语言的符号象征性、图像造型功能及精神心理暗示作用等相关特点,与自身的审美思想、性格及对色彩的理解相结合,在人物塑造、影片叙事、风格设置及情感表达上不断探索、创新。然后,需要从形式上赋予西部电影色彩语言一种审美趣味,让电影表现出色彩语言的审美能力;同时,将创作者的审美经验、文化素养沉淀其中,不断开拓、挖掘,进而将影像艺术构成和色彩文化相糅合,为观众提供一个认知西部电影文化的途径,提升大众对西部电影色彩语言的审美能力,强化观众对影片艺术构成的认知。

结 语

中国西部电影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接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促进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电影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色彩语言在西部电影影像中被广泛运用,则让中国西部电影以独特的民族性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在西部电影影像中,西部色彩语言在表现上的创新更是让电影美学观念产生了新思维并加以拓展。因此,西部电影的色彩语言属于多层次、多角度的,在影像的艺术构成中彰显了中国西北的文化底蕴,增加了影片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在西部电影色彩语言的作用下,让西部电影影像的艺术构成充满了民族性和世界性,更让电影主题的审美价值和表达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服饰色彩艺术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纸的艺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