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维度

2021-11-14崔常俊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

崔常俊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简称《哪吒》)的票房已经突破48 亿,圈粉无数,口碑爆燃,在网络、报刊上热议不断,备受赞誉,成为继《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国产优秀动画电影之后的又一爆款。当超级英雄、流量明星为主角的电影因为情节已经成为套路甚至反套路,亦因为套路而一度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之时,《哪吒》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大胆创新的举措,已经被电影学界敏锐地认识到这正是借助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

一、借力中国传统的叙事策略

《哪吒》的叙事受到传统书场说书模式的影响。电影最外层的叙述者是公开的叙述者,或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公开的叙述者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元始天尊炼出灵珠魔丸,哪吒降生,太乙收哪吒为徒并教授法术,哪吒捉夜叉、遇敖丙,百姓误会并群殴哪吒,生辰宴哪吒得知天机,哪吒欲伤李靖,敖丙“拯救”百姓,哪吒、敖丙对决,天雷降临,哪吒敖丙合体对抗天雷后仅存魂魄。电影从始至末,公开的叙述者的声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电影还有一个叙述者——太乙真人——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电影刚开始的画外音就是太乙真所说,混元珠如何孕育而成,元始天尊如何炼出灵珠、魔丸,自己与申公豹如何收服并争功,哪吒出生至天雷降临,最后哪吒与敖丙的魂魄被收于宝莲当中,太乙真人的画外音在片尾再次出现:“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种叙事模式与唐传奇非常相似,公开的叙述者与担任叙述者的剧中人太乙真人几乎等同;与宋元话本的叙事模式更为接近,因为电影就是叙述者在讲述一个由太乙真人讲述故事的故事。太乙真人还与观众交流,自吹自擂道“没错,就是我”,然后走秀耍宝摆pose。显然,他在跟观众说,让观众看,是在跟观众互动。这些“跳进跳出”的策略是传统说书人常用的技巧,“作为其叙事内核的‘话本逻辑’一直深深规约着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独特形式”。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其结构一般为入话——正话——结尾三部分;其中正话是话本的主体部分,由说书人边讲边评,且与读者交流,如“看官听说”“我且问你”之类,“说书人、读者、故事不再是相对独立的三方,而是共融为一个整体——说书人和读者统一于故事之中”。整个话本让人始终觉得有一个说书人在绘声绘色地为听众讲说,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可随时自由转换,说书人和听众已经习以为常。在电影中,太乙真人既是整个故事的组织者,又是故事内容的评论者,还担负与观众交流的职责。电影对传统说书人的叙事策略有所因袭创新。

《哪吒》继承了传统小说的重复叙事模式。如踢毽子的情节,首次是殷夫人主动邀请哪吒,母子合作,其乐融融,其间又包括哪吒回忆想与小女孩踢毽子而受挫的情节;第二次是在哪吒、敖丙之间,体现相见恨晚的友情;第三次是哪吒诉说未能与父亲踢毽子的遗憾。重复叙事表现了哪吒对于亲情、友情的渴望,也表现了他屡受村民排斥的无奈和悲愤。哪吒大闹村民也有重复,他刚来人间即震惊百姓,后来偷出家门惊吓骚扰,再后来因追夜叉被误解而大打出手。其他还有白发老人屡次要求李靖大义灭亲,女腔壮汉多次遇见哪吒而夸张叫喊,结界兽反复“等信号”等,都显出重复叙事的特点。这与《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及《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所采用的叙事模式有深厚渊源,“它们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话语重复着同一个故事”。重复叙事的“美学意义在于体现了美的比例、尺度和节奏,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习惯,是中国古代小说一个具体而鲜明的民族特色”。

电影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叙事模式。《哪吒》开始即把故事背景设置为“天地灵气历经千年孕育出一颗混元珠”,这与“自从开天辟地以来”的开篇方式如出一辙。在电影中,时间延宕久远,且天上、人间的时间疾迟相异;空间渺无涯涘,上有虚空之门,下有龙宫炼狱,人间世界有陈塘关,虚拟时空有山河社稷图。山河社稷图中的场景令人惊艳,春夏秋冬共时出现,而且可借指点江山笔随意更改,具有无限可能。这种宏大叙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叙事的集体无意识,如《西游记》从天地开辟、阴阳交合、人类产生讲起,《水浒传》用九天玄女降天书的背景把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三国演义》立足于天下大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宏观视野,《红楼梦》以太虚幻境为故事背景讲述宝黛钗的三角恋爱故事。至于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以及民间说唱文学往往用“自从盘古开天地”领起。另外,《哪吒》用毽子、火尖枪、山河社稷图、指点江山笔、海螺等小物件勾连情节,也是传统叙事的常见技巧。

二、反思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

《哪吒》对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进行了现实反思。这种反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亲情、友情、师徒情。一是亲情的良性维系。在电影中,哪吒才离母体就火烧房子,利齿咬母,百姓把他视为妖怪,敦促李靖大义灭亲,而李靖代子请罪,且以自家性命担保,母亲更是将哪吒紧紧拥入怀中。哪吒踢毽子,威力至猛,使母亲撞破围墙,殷夫人却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哪吒骗家人,诓守卫,私自逃脱,恶搞群童,戏弄百姓,以至群情汹汹,民怨沸腾,必欲除之而后快,李靖拱手谢罪,护子有加。在江山社稷图中,哪吒乱行法术,对师不敬,李靖夫妇也一直隐忍,令其修心养性以消戾气。生辰宴之际,申公豹前来暗诉实情,哪吒获悉自己实为魔丸而非灵珠转世之后迁怒李靖,而李靖早已事先在长生云处领取换命符,甘愿在天雷来临之际以命相抵。李氏夫妇舐犊情深,不言而喻。联系现实,家长应当如何妥善对待顽劣的孩子正是当代家庭教育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李靖夫妇给出的答案是慈爱和陪伴,可见电影“致力于传统元素外延的拓宽与文化深度的有效展现”,借助神奇的片断组合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解释和延伸,为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良性发展指出了一条较为通达的解决方案。这也正是电影能获得全家乐效应的深层原因之一。

二是友情的个性选择。电影对哪吒和敖丙之间生死不渝的友情进行了感人至深的演绎。二人同出于混元珠,虽有正邪之分、仙魔之别,但二人志同道合。海夜叉抢劫儿童,哪吒挺身而出紧追不舍,敖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共同目的是救出女孩。他们不打不相识,随后成为朋友,一起踢毽子,敖丙赠以螺号,约以有求必应,言必有信。可惜,龙族阵营的利益不允许敖丙与哪吒为友,反而迫使他前往与哪吒对敌。最终二人同仇敌忾,对抗天雷,肉身虽灭,灵魂犹存,同归于宝莲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敖丙面临的是二难选择,一方面是龙族身份迫使自己必须为了整个龙族的未来再兴而不择手段地抗争,另一方面在友谊面前他又无法痛下毒手。敖丙先是如约而至,变形施法,与哪吒殊死搏斗,这当然是为了家族利益而战;然后与哪吒联手,共同对抗冥冥之中的所谓命运,这恰是二人友谊的张扬。面对家族和友谊的两难,电影的答案是“选择善道与正义”,凸显了尊重个性选择的理性思路。

三是师徒情的多元讨论。哪吒与太乙真人、敖丙与申公豹皆为师徒,但情形大异。因哪吒屡致大祸,太乙敢于自责、担责,收徒颇为主动,但哪吒并不积极,反而质疑其师法力太低,不肯拜师。至于“课程”,则纯属游戏。申公豹收徒是因与龙王早有暗箱交易,敖丙拜师是出于事先“约定”,自己绝无选择余地。太乙训练哪吒是寓教于乐,先是遨游仙境,然后传授法宝法术,哪吒任性胡为,太乙备受捉弄而宽容大度。申公豹训练徒弟却有强烈的目的性,有规定“功课”,“小周天”、“大周天”皆有等级次第,需按部就班,凝水为冰更是活埋陈塘关的罪证。最后,当徒弟面临生命危险之时,申公豹竟然扬长而去,声称“来日方长”,而太乙却怀抱七色宝莲迎难而上,几欲同归于尽,护徒心切,有目共睹。影片中通过收徒、训徒、护徒或弃徒等情节形象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师徒关系,隐约显示了对当今师生关系的深入检讨。作为教师,是应当像太乙一样照顾学生个性,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且教学相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亦师亦友?还是如同申公豹一样固守成规,说一不二,借学生以成就私利甚至最后抛弃学生?传统师生关系如何继承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而电影显然倾向于前者。

三、传承中国传统的斗争精神

电影对天命善恶观进行了创新阐释,彰显了中国传统的斗争精神。影片中的善恶有先天、后天之分。灵珠和魔丸,一善一恶,但都来自天地灵气千年孕育而成的混元珠中。此说源于道教宇宙论,混元者,元气之始,混沌之先,阴阳未分,当然更在人生之前,此为先天善恶。元始天尊设下预言,转世之后,因灵珠为善,故能在封神大战中建功立业,位列仙班;因魔丸为恶,故被施天劫咒,当在三年之后毁于天雷。照此理念,后天善恶决定于先天善恶,二元对立,不可调和,是为天命。但是电影对于善恶对立的天命却进行了创新处理,突出了哪吒的斗争精神。

一是质疑天命的现实合理性。哪吒降世之初,百姓曾亲眼目睹他放火烧房,嘴咬其母,随即认为哪吒是异于人类的妖怪,绝难共处。哪吒背负此成见,破罐摔碎,私自逃脱,大闹陈塘关,计耍群童,百姓畏惧,纷纷躲避,这更加深了固有成见。李靖哄骗哪吒,说其为灵珠转世,哪吒信以为真,遂以降妖伏魔为己任,誓擒盗犬夜叉,本为行善,但阴差阳错,百姓却误为抢人,毫无迟疑地拳脚相加,成见进一步强化。殷夫人举办生辰宴,虽然李靖逐家磕头请行,但百姓们的成见已经牢驻其心,即使赴会也仅强颜欢笑。如果说哪吒出世纵火造成恐慌,是因为他身为先天魔丸转世的必然结果,那么哪吒私自外出偶遇女孩热切希望一起踢毽子则显然是天真童心的体现,但是迎接他的是口口声声“妖怪”的谩骂和鸡蛋菜叶等杂物的侮辱。后来,哪吒擒夜叉,救女孩,以至拯救陈塘关百姓,正是其善良而敢于斗争的表现,他虽为魔丸转世也未必是恶人。这不能不使人质疑天命的合理性。

二是颠覆天命的先天规定性。哪吒本当为灵珠,却被阴差阳错地调换,申公豹嫉恨使坏,用傀儡符支配管家和接生婆,太乙真人在人命关天的时刻竟然醉酒误事,如同儿戏。既然终极推手元始天尊早已预示灵珠本当为哪吒,为何还会闹出如此乌龙?可见,所谓命运是偶然的、随机的,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设局作为整个故事的起点,可这竟然是荒诞不靠谱的。同时,百姓认为哪吒既为魔丸降生,就应当永远囚禁直至消灭;申公豹认为哪吒正是敖丙立功天庭及自己成就大事的关键“炮灰”;李靖夫妇认为哪吒虽为妖怪但因天然的血亲观念而永未放弃,李靖甚至直接激励哪吒面对天命要“自己说了算”。哪吒的行动和呼喊表明,所谓天命在哪吒永不服输之“心”的强势挤压之下实际上是可以颠覆的。“若命运不公,便和它奋斗到底”、“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充满拼搏奋进精神的正能量台词表现的正是破除所谓理所当然的“成见”的檄文。天命的先天规定性不堪一击,而传统的斗争精神得以传承发展。

由《哪吒》的成功可以看出,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编创过程中的独特功能,探寻传统文化因素在电影中的继承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提供电影学的答案,而且这也有助于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强势崛起做出现实的阐明。

猜你喜欢

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哪吒之魔童降世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关于哪吒艺术形象价值转向研究
坏孩子和好孩子,你爱哪一个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文韬武略冠李唐——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