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形符号学的戏剧脸谱信息解析

2021-11-14郑丽伟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花脸脸谱戏剧

郑丽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符号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注解;符号语言包括图形、语言、文字、建筑、舞蹈、音乐等。人类通过观察、对比、选择、组合、再创造,用文字、图形、建筑等符号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并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世界文化符号化的过程。图形是符号的一部分,是人类传递视觉信息最重要的语言和手段之一。戏剧艺术是融表演、音乐、舞台于一体的视听综合性艺术。脸谱作为图形符号语言,是戏剧艺术视觉传达的一部分。

一、戏剧脸谱的传达功能

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演义、稗官野史,是人类社会矛盾的典型反映,每部戏剧都有鲜明的主旨:推崇仁人义士、鞭打奸暴淫邪、弘扬美德、惩恶扬善,将社会教育功能与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发挥了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戏剧角色的善、恶、忠、奸,性格分明;每个角色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故事情节的塑造者和推动者。在服饰、脸谱、道具、表演方法、舞台布置等戏剧要素中,脸谱最为形象、直观地从视觉上反映了角色的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并配合演员表演,推动了剧情发展。

(一)说明功能

用色彩或图形直观地告诉观众戏剧角色的肤色、身份等。如:关公的脸红是因为关公打抱不平,杀了势豪,被人追杀,逃入枣林,一夜之间脸变成了枣红色,才躲过了追杀,因此戏剧舞台上的关公一直是枣红脸;姜维额头的八卦图是因为诸葛亮将八卦阵法传给了他;北斗星君额头的北斗七星则直观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

(二)象征功能

用色彩或图形的象征意义传达角色的身世、命运等信息。戏剧脸谱中,常用绿色脸谱传达角色勇猛、莽撞或曾经做过绿林好汉等信息,如《白水滩》中的徐世英;用“寿”字眉反喻人物的短命,如被黄忠所杀的夏侯渊、不幸被孟良误杀劈死的焦赞、被逼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额头都绘制有通天“寿”字。

(三)评价功能

通过色彩或图形传达角色的是非功过等信息。戏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扬正抑恶。孔子借春秋,言大义;春秋笔法是孔子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是非评价,每一个字褒胜于衮,贬胜于钺。脸谱的创作依据就是春秋笔法,每块色彩、每个图形都包含着对人物的褒贬,用笔精炼。例如: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性格狡诈,爱猜疑,脸谱创作者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就用代表奸佞人物的水白脸来表现。同样作为反面人物处理的角色还有赵高、商纣王、周幽王。

(四)性格功能

在直接说明和象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显示人物性格,如:黑花脸的张飞,除了从色彩角度表现角色的肤色,还通过豹头环眼、微微上扬的嘴角曲线,表现出一幅笑容可掬的神态,形象地描绘出了张飞豪爽、乐观的性格。崇公道的豆腐脸、八字眉,则传达了其心地善良、幽默诙谐的性格。

(五)象形功能

与六书中的象形同一个含义,在面部直接勾画某种物象,直观表现所代表的物种。各种神话传说中的鬼怪,如《盘丝洞》中的蜘蛛精等采用的都是象形手法。

二、基于图形符号的戏剧脸谱信息传达

脸谱作为视觉图形,是图形符号的一部分。从图形符号学原理探究戏剧脸谱的形成、功能、发展,可更快地推动戏剧脸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一)基于图形形状的戏剧脸谱信息传达

1.整脸:是指使用单一颜色作为主色涂抹于全脸,漏出双眼,只画两道眉毛,造型端正;一般只在主色上依据人物特征画两道眉毛或少许纹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有时为了美观,会加少许装饰性图形,勾这种脸谱的一般是身份较高、戏剧重要角色的人物,如赵匡胤、包拯、关公。

2.三块瓦:是在保持人物原有面部结构的基础上,把眉、眼、鼻等部位的图形强调、加长,将整张脸分为脑门、左颊、右颊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主色像三块砖瓦一样,故称“三块瓦”。“三块瓦”更强调五官的造型,使脸谱更具有立体感,是戏剧脸谱中所占比重较多的一种,如:关胜、曹仁、文聘等;根据主色不同,可分为“红三块瓦”,如:姜维;“白三块瓦”,如:马谡等。

3.十字门:名称来源于脸谱鼻梁部位明显的十字形图案,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比较耿直的角色。“十字门”缩减了脸颊和脑门上的主色,再由鼻端画出一条象征人物性格的图形,将面部分割成十字形,目的是留出更多的位置表现人物性格。如张飞,在黑脸的基础上,加上豹头环眼,更好地描绘出了张飞豪爽、乐观的精神。“十字门”后又细分为:“黑十字门”,如:姚期、焦赞;“红十字门”,如:司马师、屠岸贾;后在“十字门”基础上变化出了更复杂的蝴蝶脸,如:张飞。

4.六分脸:是在整脸基础上变化而来的,脸形似汉字“六”,主色占面部的百分之六十,因此称“六分脸”,也称为“两膛脸”“截纲脸”。勾这种脸谱的一般是重臣老将,如:《群英会》中的黄盖,《二进宫》的徐延昭,《御果园》中的尉迟恭,因人物多为老年人,又称“老脸”。“六分脸”便于表现老年人高高的鼻梁、鼓起的额头等特征,眉形常采用点眉,以表现老年人秃短的眉毛。“六分脸”常以主色调命名,如:“红六分”,黄盖;“黑六分”,尉迟恭;“紫六分”,徐延昭等。

5.花三块瓦:是在“三块瓦”的基础上在眉、眼、嘴窝等处又增加了一些装饰图形,增加了“副色”“实色”“衬色”“界色”,色彩更为丰富,也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如《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红、黄、蓝、白、黑五色俱全,在“蓝三块瓦”的基础上附加了犄角眉形,表现其骁勇、凶暴,眉攒上的胆形,表现其心雄、胆壮。

6.花脸:“花脸”多是身份不高的将校人物或江湖豪杰,戏份较少;通过绘制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图形,让观众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人物。“花脸”的主色是由脑门的主色确定,如李逵是黑花脸,马武是蓝花脸,程咬金是绿花脸。“花脸”在其它部位增加了副色,更深入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如:李逵,虽鲁莽直率,但有一颗赤子之心,故在眉攒部位画出一个粉红、红色相套的圆光;由于李逵有倔强、暴躁的一面,所以在眉形上又加了绿色线条。

7.歪脸:是指面部左右图形不对称、歪斜的脸谱,一般用于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小人,如:《逼上梁山》的衙役董超;或者因受伤,相貌异于常人者,如:年轻时见义勇为被恶霸伤了一只眼睛,被称为“独眼龙”的郑子明;或者面目丑陋、异于常人的角色,属天生相貌如此,绝非恶人,如钟离春。

8.碎脸:是在三块瓦和花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花脸相似,又称“花元宝脸”,多是身份不高的将校人物或江湖豪杰,装饰图形更为琐碎。此类脸谱以脸颊上的色彩确定主色,脑门上的色彩为副色。例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主色为黑,表现鲁莽正直的性格;红色为副,表示他因相貌丑陋,落第后碰死的身世,应归类为黑碎脸;其它,如:蒋忠的黑碎脸、徐世英的绿碎脸。

(二)基于图形个性化特征的戏剧脸谱信息传达

1.无双脸:也称为“不二脸”,一般表现人物性格独特,很难有相似的人物,专门为此角色定制的脸谱,如:关羽的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独一无二;项羽的两道寿眉参差错乱,一副哭相,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包拯的黑脸、月牙额头。

2.遗传脸:是指父子或爷孙同属一类脸型。同一场戏剧,父子爷孙一同出现时,采用同色、同形的脸谱;只是年龄不同,年长的会挂髯口,如姚期与姚刚、张飞与张苞、尉迟恭与尉迟宝琳三对爷孙父子。尉迟恭是黑脸,因其是开国功臣,六分脸是由整脸变化而来的,庄严肃穆;儿子尉迟宝琳也是黑脸,表现其孔武有力,因其不是重要角色,花纹较多。

3.真假脸:戏剧中表现一真一假人物时绘制的脸谱,如: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李逵与李鬼。真角色的脸谱绘制的端正严谨、一丝不苟;假角色的脸谱在眉眼之间,勾出破绽。演员一上舞台,真假立辨;如:李逵勾黑脸,额头花纹是红色,表现其孔武有力、为人粗狂,但心地善良;李鬼脸形与李逵相似,图形上略有区别,花纹较碎,额头花纹被破,带有紫色。

4.职业脸:是指戏剧脸谱中,特殊行业绘制的图形。

(1)和尚脸:也叫僧脸,是在“三块瓦”基础上变化来的,和“三块瓦”脸形的区别是:以粉白色抹脸,棒槌眉、腰子眼窝,脑门绘制戒疤或舍利子,表现僧道的特殊身份;如:鲁智深、沙悟净等。

(2)太监脸:因太监相貌近似妇人,脸谱特点和女人近似,特征是在整脸的基础上,在眉、眼、口、鼻等部位使用特殊图形:柳叶眉、黑眼窝、菱角型嘴;额头绘制舍利子图形的,一般是表现身份较高或勇武的太监;如《忠孝全》中的王振、《法门寺》中的刘谨、《黄金台》的伊立、《凤还巢》中的周监军。

(3)神仙脸:地位较高的神仙一般不勾脸,只是用金色或银色勾画五官。同一场戏剧中,一般地位高的用金色勾脸,地位低的用银色勾脸,用色面积越大地位越高。

(4)神怪脸:神怪是介于神仙与妖怪之间,如孙悟空、牛魔王,一般在面部直接绘制特征图形。

三、小结

脸谱是中国戏剧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脸谱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情感,有助于演员对戏剧人物性格、感情的刻画,有助于观众对角色人物的理解,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视觉传达原理探究戏剧脸谱的形成、信息传达,可更快地推动戏剧脸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猜你喜欢

花脸脸谱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帖脸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有猫如弟
做个脸谱迎『六一』
灶王爷的“脸谱”
花脸一朵朵
戏剧类
当了一回“花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