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实践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以红色文化为例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先辈思想道德音乐剧

李 花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必须使其沐浴在红色文化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其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将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音乐剧应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新的魅力,在校园内奏响红色旋律,促进高校德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添砖加瓦。接下来,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在音乐剧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展开详细阐述。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我们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时,也应看到背后所隐藏的种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学生们的思想品德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高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但是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给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有助于促进现阶段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科文化建设,二是思想道德建设,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思想道德建设。大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培养个人思想品德和建立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引进红色音乐剧,营造红色校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道德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摒弃倦怠懒散的习惯,追求高尚,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还有助于促进校内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使整个校园内部的风气焕然一新。

其次,有助于净化在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体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解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我们在看到互联网对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时,也应注意到网络世界中拜金主义、封建迷信、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污染。因此,加强高校内部德育工作刻不容缓。校方可借鉴国内原创优秀红色音乐剧《追梦·青春》、《初心晨启·宣言》、《追寻》等作品的创作经验,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排演,并在校内公开演出,将红色之声传遍校园,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从而促进个人思想道德与情感的良性发展。

最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高校学子们,没有经历过外敌入侵、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对“爱国”二字的理解并不深刻,也不知如何“爱国”。加强德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先辈在国家危亡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满腔热血,还有助于大学生体会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例如各班组织同学们观看《国之当歌》、《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红色音乐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先辈为榜样,从而反思自我,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勉励自我、塑造自我。

二、音乐剧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首先,音乐剧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目的相同。德育是一种为了规范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而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使接受者能够形成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在生活中有效规范自我行为。红色音乐剧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其主要围绕革命历史所创作,其中涉及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著名事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思想内容,都能够成为德育的素材,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载体。两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通过展现先辈们争取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英勇事迹,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辟新的路径。

其次,音乐剧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内容可互融。音乐剧作品的产生与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反映着当前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中国梦”的背景下,音乐剧教学在内容方面也与时俱进地将红色文化贯穿其中,利用“音乐”净化社会风气、移风易俗的功能,从而与德育融合,将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律观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于实践教学中,从而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个人品格,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最终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最后,音乐剧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具有情感共通性。音乐剧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都以“人”为中心,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不仅应用美妙的旋律抓住听众的耳朵,还应用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音乐剧实践教学中加入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使之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能让听众们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得到升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严于律己,追求高尚。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应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摒弃庸俗,走上正确的道路,做有思想有道德的人。

三、音乐剧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一)传承高尚的民族美德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高尚人文情怀、民族美德,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可以以音乐剧为艺术载体,将先辈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保家卫国、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贯穿其中。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以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创作剧本,再结合经典的红色歌曲、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生动地再现革命时代的故事,展现先辈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奋斗精神,以及身先士卒的奉献精神,在无形中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引导大学生继续传承这份民族美德,珍惜当下,明确使命,不懈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

(二)树立典型的公德榜样

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更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道德不仅对于大学生今后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应积极与红色音乐剧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大学生更加文明有礼、遵纪守法。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以《初心晨启·宣言》为范本,将张人亚的事迹进行二度创作,重新填词谱曲,使学生们走进他的一生,感受他在战火中为革命事业舍生取义的精神,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自觉地在生活中以先辈们为榜样,提高自我精神境界。

(三)彰显正向的道德观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较以往能够了解到更加多元的信息,若无法有效剔除不良信息,无疑会对思想道德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的财富,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红色音乐剧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是红色文化的精神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反思自我,摒弃负能量,提高思想觉悟,正确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并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以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

四、结论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的物质生活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当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因此,高校应将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深挖当地红色文化,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创作出优质红色音乐剧,充分展现德育工作的艺术性、教育性,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先辈思想道德音乐剧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继承先辈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走向先辈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