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寻常女人家
——评广东汉剧《金莲》

2021-11-14刘海燕

戏剧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汉剧金莲潘金莲

刘海燕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 广东 梅州 514000)

一、广东汉剧《金莲》创排的现实意义

这么多年以来,广东汉剧一直在传承和创新之路上前行,正是基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基于广东汉剧人一贯以来的勇气,《金莲》才得以进入我们的视野。

《金莲》是广东汉剧院继“京汉两下锅”——《蝴蝶梦》、“名著——名剧”——《白门柳》、“异域题材”——《尘埃落定》等获得巨大成功后,再一次以“名著——名剧”的理念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很多时候,戏曲的固有思维和太过完整、牢固的观念,往往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所以要有所突破,不仅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选材和立意上要有创新的胆识和气度。多年以来,广东汉剧人秉持着“传承、发展、创新”的理念,坚持走“艺术贵在创新”的探索之路。特别是《金莲》的领衔主演李仙花,她从艺几十年,有扎实而深厚的艺术功底,两度夺得中国戏剧演员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并在中国戏曲学院接受过系统的导演理论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驾驭戏曲舞台的技能,涉猎领域极为宽广,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富有激情而又充满理性。此次,她凭着对艺术的敏感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超人的胆识,顶着极大的压力带领广东汉剧人创排《金莲》,目的是拓宽戏路,增强广东汉剧的表现力,让古老的广东汉剧进入现代视野。所以说,这次广东汉剧院对《金莲》的创作绝非偶然,而是从形式上升到内容的更高、更远的理性探索,也是更具挑战性的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广东汉剧《金莲》的题材分析

坊间百姓听闻潘金莲这个名字时,大多是以荡妇的口吻来加以议论的。那么,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它在广东汉剧的舞台上将会有什么样的走向?有不少行家则质疑,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很多剧种都演过,广东汉剧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再次打造,能不能出新?面对众多的质疑,全体广东汉剧人基于对广东汉剧的热爱与了解,进行执着的探索与尝试。

广东汉剧《金莲》根据名著《金瓶梅》改编而成,改编者对《金瓶梅》的态度是尊重、不批评、有取舍的,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的,致力于把《金莲》变成一部符合今天的艺术家们的表达诉求的《金瓶梅》。它讲述的是潘金莲杀死武大郎后到西门府上,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避风港,可以逃避官府的惩罚,并想象着过美好的富家生活,但没想到西门府是一个龌龊的深渊,而且还要继续被人欺凌,所以不得不继续杀人,最后彻底醒悟,以死自赎。戏重在表现潘金莲被扭曲之后的重新崛起,即潘金莲对西门府的重新认识,而且她认识到了被欺凌的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欺凌别人,最后在鬼域中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以拯救自己的灵魂,实现了自我救赎。在本剧中,潘金莲的形象不断被挖掘、被丰富,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等主题,完完全全塑造了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潘金莲——一个灵魂自赎式的潘金莲,赋予潘金莲一种现代品格,这是本戏的价值所在,也是本戏的新意所在,这也决定了这个戏的走向,它是健康的、积极的;同时,这也决定了它的舞台必然是简洁、干净、唯美而无丝毫淫秽色彩的,这也就彰显了这个戏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稳定性,也留给每一位观众更大的思考空间——个人自赎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又是何等的渺小和局限,应该怎样来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以让千千万万个“潘金莲”的肉体和灵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拯救呢?

三、广东汉剧《金莲》的立意分析

广东汉剧《金莲》,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透过西门庆豪府(象征封建男权、夫权、政权)盛衰的表象,以“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荣枯的寓意,浓缩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之灵肉饱受封建荼毒以致反抗,以致挣扎,以致自害,以致相残,以致恐惧,以致煎熬,以致沉沦,以致毁灭的炼狱历程,从中沉淀出她们最纯粹、最本质、最真实的人性——做一个寻常女人家。

本戏着眼于戏曲假定性原则,时空高度自由,以线性时空序列为主体,辅以多层空间交叉运行,为塑造潘金莲的立体形象创造了广阔的舞台时空,而潘金莲的心理发展和命运走向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凸显叙事的有序性。

本戏无意为谁翻案,只是力图以历史的烛照、现代的视角来审查,尊重原著那无与伦比、非同凡响的菁华,并在此基础上摈弃其趣味低俗的淫秽描写和以毒攻毒、以失制失、以封建反封建的时代误区与主观盲点,通过人性中的“恶”的嬗变,无情地鞭挞其根源,从而净化人的灵魂,呼唤人性善良的回归。

四、广东汉剧《金莲》的舞台表演分析

开场几句深沉的伴唱把西们府的奢华、腐化渲染得淋漓尽致,如诗如画、简约唯美、充满古典意味的舞台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更是将观众牢牢地吸引住,大规模、多层次的音乐让观众大饱耳福,剧中人物起伏跌宕的悲剧命运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每到精彩处观众席上都会爆发出阵阵掌声。特别是领衔主演李仙花俊美的扮相让观众为之惊艳,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为之慨叹,甜、美、亮且极具穿透力的演唱让观众如痴如醉,连连叫好。

领衔主演李仙花站在舞台上,如一朵牡丹在最美的夜空里绽放着自己别具一格的娇艳。她的演唱细腻圆润、清澈委婉,高音时响遏行云,低音时如深潭幽鸣,强时穿石裂帛,弱时似微风拂面,淡雅时若有若无,浓烈时似洪水破闸倾泻而出,这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的声腔艺术,令在场观众陶醉称绝。李仙花的舞台表演也与声腔艺术一样颇具功力,细腻深刻、丰腴华美、刚柔并济,灵动而不失含蓄,深邃中透着张力,把风情万种而又历经坎坷命运折磨的潘金莲演绎得出神入化,把她的爱恨悲怨诠释得淋漓尽致。虽然戏曲界早就盛传李仙花是“百年一遇的艺术天才”,但“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此高超的艺术功力,得益于她的勤勉,得益于众多名家前辈的栽培,更是得益于广东汉剧院几十年来对她的锻炼和培养。《金莲》这部戏以年轻演员为主,主要是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其中有不少演员是第一次在省艺术节的参赛大戏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他们的表现都不俗,由此可见,广东汉剧院一贯以来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成熟的、成功的。

舞台上,师徒同台竞技,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承是广东汉剧院当前和今后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向,“传、帮、带”也一直是广东汉剧院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广东汉剧院多次举行“拜师认徒”活动,长久以来,德艺双馨的师傅们甘为人梯、细心指导、倾囊相授,让年轻的徒弟们不仅传承了师傅精湛的技艺,提高了演艺水平,而且还学习到了师傅们高尚的艺术品德,他们共同为传承广东汉剧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说,《金莲》也是广东汉剧传承链条上重要的一环。《金莲》的舞台,就是广东汉剧院在传承路上践行“以戏带功”、“以戏出人”的重要平台。

五、广东汉剧《金莲》的音乐唱腔分析

整个戏看起来让人有“心有强震,魂有豪悲”之感,这一切既基于剧本的巧妙,以及导演精深的布局与精湛的安排,也源于广东汉剧独特的神韵、卓越的唱腔。本戏的音乐唱腔颇具本剧种特色,创新更是其一大亮点。比如,为了体现本剧种行当的特点,一开场的伴唱所用的是最具有本剧种特色的红净行当唱腔,以此体现古朴典雅的广东汉剧唱腔特色,这在广东汉剧院历届省艺术节参赛剧目中是没有的。又比如,《武大郎快来抓我打我》此段唱腔表现的是潘金莲愧对武大郎的情感,其内心无比哀怨、凄楚,传统唱腔一般是用原板或散板,但此处的唱腔设计一反常态,在继承传统唱腔旋律的基础上加以突破,采用的是反二黄哭板,在上下句落音不变的情况下,大胆突破传统的四平八稳行腔,音程跳动大,唱腔旋律跌宕起伏,行腔高似凤鸣九天,低似行云流水,以表达封建社会对女性无情的扼杀,以及体现生者对死者进行哀悼时那种撕心裂肺、呼天号地的情感。唱腔的匠心独运,与演员的细腻表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剧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得到最完美的塑造。其实,音乐唱腔的不同是各个剧种之间最为本质的区别,所以,继承传统音乐唱腔是保持剧种特色的根本。纵观广东汉剧院近年来的音乐唱腔发展之路,可见传承是基础,在保持剧种音乐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剧情、人物的需要进行创新,这也将成为今后广东汉剧音乐发展的一个方向。

六、广东汉剧《金莲》的舞美分析

如诗如画、简约唯美、充满古典意味的舞台画面一下子便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古朴简当的舞美,体现了对传统精髓的深度挖掘与进一步升华,不愧为名家之手笔。中国戏曲以写意为主,舞台上依靠演员的表演来点染环境,以表现戏曲空灵的艺术美感。广东汉剧院历来遵循这一艺术手法,坚守戏曲本体。另外,多年以来,广东汉剧院不断凸显公益性,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弘扬广东汉剧百年来的优良传统,让艺术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老百姓。简约的舞美设计,为今后的巡演带来了方便,低制作成本更是让基层农村群众看得起戏。由此可见,《金莲》是老百姓的戏。

七、这是一部名家荟萃的新戏

《金莲》是广东汉剧院携手著名编剧隆学义、导演王向明、舞台美术家薛殿杰、昆剧大师梁谷音、表演艺术家李仙花、音乐唱腔设计师钟礼俊等众多名家共同打造的。自《蝴蝶梦》、《白门柳》、《尘埃落定》、《黄遵宪》至《金莲》,广东汉剧院之所以花大力气聘请名家共同参与打造新剧,是因为广东汉剧院在认认真真地研究民族文化,在艺术创作生产上,从来都是秉持精品理念的,以打造精品剧目为目标,集名家智慧和心血,精益求精,让剧目以更高的质量在舞台上亮相,并希望历经岁月的涤荡,这些精彩的瞬间能凝结成经典,成为广东汉剧史上不老的神话,为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以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一部新戏,一种悟道。《金莲》给我们的思想、理念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继承是保持剧种风骨原貌的核心基础,创新是剧种永葆青春的秘诀,和谐发展、根植民间则是剧种长盛不衰的法宝。

猜你喜欢

汉剧金莲潘金莲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武汉市汉剧剧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回家路上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