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1-11-06刘雨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1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有效融合阅读教学

刘雨阳

【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会贯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融合,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小学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出发,针对存在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提升素养

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样,对教育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及思想成长形成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及现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有效融合,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中,教师需要关注课堂互动品质,充分利用信息交互平台作用,为学生创设多种交流机会。首先,信息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段语文阅读要善于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要能够对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变革,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教师如不改变单调乏味的授课方式,很难使学生对“牵着鼻子走的课堂”产生兴趣,更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学习了。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不是改变学科内容与性质,而是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智慧课堂。

然而,现实状况却令人深思: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似乎并不普遍广泛,离深入融合更相距遥遥。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致使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效率不高,小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什么会有这种与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现象产生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开展主要还是凭借纸质课本,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方法进行;二是现阶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注重形式的浅层,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入认知、理解与把控,信息技术难以做到深层次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三是教师个体的思想认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程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以生为本,建立为同一目标而努力的“共同体”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好的语言文学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良好转化。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绝不应只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浅层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必须进一步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发挥更多的是指导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组合成为一个为达成同一目标而努力的“共同体”:教师组织引领学生开展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研讨与交流,帮助与指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以散文教学《匆匆》为例,本课教学设计中,笔者建立的框架是在网络环境下课前(了解感知)、课上(连接建构)、课后(运用创造)的“三段式”教与学。借助网络环境,既可以进行课外的沟通与交流,实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表达,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课前”部分,学生根据笔者在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的资源链接及“预习导学单”,目标明确,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课上”部分利用白板课件中的聚光灯、课堂活动、书写检查等功能交流预习成果。运用多媒体(微课)解决疑难,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脉络,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迁移运用;“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对比阅读、积累运用、深度思考、创意表达等课外拓展,通过UMU交互平台、QQ空间(在线学习群)、快乐作文博客等进行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互访互动交流,完成了网络环境下内容有梯度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在老师的主导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段式”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二)新型轉换,做从学科本位到实践取向的“引领者”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实践条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营造出更真实、可感化的学习情境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境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学习经验,并与实际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体验与感悟。

实现从学科本位到实践取向的转换,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是最有力手段之一。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配乐朗读、情景动画营造氛围;为突破重难点制作简洁生动的微课;网络资源链接进行丰富的群文对比阅读;课后利用UMU交互平台进行探讨交流等。如,在执教《伯牙鼓琴》过程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以音频古琴弹奏“高山流水”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通过微课解决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插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视频画面,使学生以情入境深深体会这份令人动容的深厚友情的可贵。

通过充分自然的铺垫,课堂充满了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产生对未知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愿望。因而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自然而然产生代入感,尤其是通过电子日记在交互平台的创意表达更是精彩纷呈,学生结合现代社会时代背景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交友观、人生观:“名琴有价情义无价,知音离我而去,为免睹物思人,破弦摔琴从此不复鼓,可歌可泣。”“莫愁前路无知己,朋友已然离去,不要悲伤,收拾心情继续前行,相信一定能再遇知音。”“情谊可以铭记在心,因为痛失珍贵友情,就断送自己‘琴仙的大好前程,我觉得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不如让琴艺更上一层楼,才是对友情最好的纪念。”这样多元个性化的思维发散,不正是我们期待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三)智慧建构,融合贯通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实效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感官体验更有助于他们接纳吸收新知,尤其是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如果教师还是抱着一成不变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学生沉浸其间。而多媒体有效融合进课堂教学,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音频、投影、视频等集光、形、色于一体的技术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而且生动新颖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为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创造必要条件。

以六年级散文教学《匆匆》为例,本节课所呈現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在“散文有什么特点”“走进时代、走近作者”这两个环节中,笔者采用了插入多媒体(微课)讲解的方式,在课堂时间有限前提下高效解决了教学中重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为难得的是,这两段微课,是在“课前”预习部分,学生为了解决导学单中的疑难问题,上传到QQ空间的作业,这两段微课应用到教学课件中,不但为突破重难点找到有效方式,还促进了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同时从多角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多层面的高度融合。

(四)搭建平台,丰富教材,拓宽学生视野践行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的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和表达习惯,通过优秀文化、家国情怀的熏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入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围绕文本寻找相关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面向小学生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在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和差异性,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学习。以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为例,这首诗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但是涉及关于土地改革的内容。班里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且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易理解,对诗中三黑的情感也就难以体悟。

通过文本的深入解读,笔者最终确定了教学思路:首先在课前预习部分,设计任务导学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学生的不同起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这种运动导学单进行任务驱动式个性化语文学习,不同程度弥补了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只能解决共性、浅表问题的不足。在这种深入融合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在前置学习过程中初步解决了表层问题,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白板课件、导学单预习成果、交互学习平台等协助学生解决存在的深层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后指导学生写电子日记、做电子读书报,有意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搭建起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交流平台,不仅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

三、求索无止境,科学高效的“融合”新模式一直“在路上”

网络信息时代,应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拓展知识来源的渠道,同时了解更加多元的文化和内容,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有效融合,开启了语文教学新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习惯,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初步实现了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智慧课堂的设想。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增加教学的视频效果到组织资源、 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不仅要创造性地应用交互白板的功能,更要注重设计,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优势之一,是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秉着一直“在路上”的信念,笔者会继续不断实践,深入学习,探索出更科学合理有效的“融合”新模式,让信息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实现教学成果的良好转化,为构建梦想中的“最美”语文智慧课堂执着前行。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9):37-38.

[2]孔毅.探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65-66.

[3]游美淑.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36,142.

[4]韦玉俏.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9):25-26.

[5]李艳平.电子白板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数字教育,2015,1(1):78-82.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有效融合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