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在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的应用研究

2021-11-05王胜华饶丽赵侠吴花梅东乡区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3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后叶素垂体肌瘤

王胜华 饶丽 赵侠 吴花梅 东乡区人民医院 (江西 抚州 3318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妇科收治的7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39例,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改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综合疗效理想。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1,2]: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女性人群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之一。对于育龄期的女性人群来说,其发病率水平高达50%左右。子宫肌瘤发病后若临床救治不及时相关组织癌变的风险将不断增加,因此针对于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3]。本文为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优势,针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妇科收治的7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设置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年龄24~34岁,平均(28.41±1.39)岁,病程1~6年,平均(2.66±0.63)年,患者肌瘤数量为2~5个,平均(2.41±0.78)个。对照组:年龄24~34岁,平均(28.31±1.31)岁,病程1~6年,平均(2.51±0.51)年,患者肌瘤数量为2~5个,平均(2.32±0.71)个。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肌瘤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子宫肌瘤数量均>2个≤5个;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患者子宫肌瘤直径>8cm;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恶变风险较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治疗,患者于手术前,按照输尿管行走方向,于子宫颈峡部,对子宫动脉进行分离,并以双极电凝进行电灼阻断。然后实施常规的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膀胧截石位,并给予全麻后,置举宫器,穿刺建立气腹,然后按照腹腔镜手术操作规程处理患者病灶,并全面探查腹腔,确保多发病灶全部清除干净。

1.2.2 研究组。本文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患者手术前给予垂体后叶素6U原液注入到患者的子宫体部的肌层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操作部分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月经缓解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相关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2)有效:相关症状取得显著改善,临床检查结果取得显著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3)无效:不满足上述评价标准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统计资料(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39 64.58±13.25 72.35±15.34对照组 39 79.35±15.63 97.65±19.36 t 4.5015 6.3965 P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5.27±0.98)d,对照组住院时间(5.85±0.74)d,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9496,P=0.0042);研究组月经缓解38例(97.44%),对照组月经缓解31例(79.49%),研究组月经缓解率大于对照组(χ2=6.1546,P=0.0131)。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导致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子宫平滑肌上的细胞增生,通常情况下,这种细胞增生情况属于良性病变[4]。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研究临床尚未达成一致。但是有临床症状显示,子宫肌瘤的细胞增生过与激素依赖性的刺激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同时,另有相关临床研究发现[5]:子宫肌瘤的临床发展与患者神经中枢活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临床病例资料上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很大一部分症状存在隐匿性,只有患者在实施超声检查或盆腔检查的过程中才会发现病灶,同时有些病灶由于位置上的原因,也不一定会在临床上引起患者症状。但是一旦患者子宫肌瘤临床发病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干预和积极治疗,不仅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导致患者生活、工作质量降低,同时可导致癌变风险升高。

从本文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月经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且差异均显著(P均<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临床治疗方法的比较优势,同时与国内多发性子宫肌瘤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6]。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改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综合疗效理想,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后叶素垂体肌瘤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