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应用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影响

2021-11-05陈秀凤张杰卜庆丰阳春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阳江529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性骨折隐匿性扫查

陈秀凤 张杰 卜庆丰 阳春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阳江 5296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应用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5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与MRI进行扫查,对两种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和疾病的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66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69.4%;核磁共振检查后78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82.1%;经核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90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94.7%;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而应用两种方式结合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要显著高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骨外科对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工作中,可以应用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辅助诊断,相比于单一检查准确度更高,对于日后的治疗更具有指导性。

在骨外科临床中常有患者经X射线检查判断无骨折情况,但一直伴有不适感需要进一步检测和诊断的患者,此类患者通常为隐匿性骨折[1]。隐匿性骨折是损伤部位没有完全开裂,因此骨折的症状不明显,所以在临床检查中很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病情,导致不良结果发生,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严重的影响[2]。在医学影像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对患处影像清晰显示,而多层螺旋CT则可以从多角度和多面成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图像质量[3]。本文通过对在本院进行检查的疑似隐匿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应用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95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与MRI进行扫查。纳入标准:选取的95例患者均发生过经外力导致的伤害,且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或运动受限等不适症状,但无较为明显的骨断和骨折特征,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14~62岁,平均(41.4±8.2)岁;在以上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发生过高空坠地的患者有31例,发生过交通事故的情况为29例,发生过跌倒或走路扭伤情况为15例,发生或外力或重物击中砸伤情况为11例,由于暴力袭击导致的骨损伤情况为9例,而疼痛部位分布在胸部、锁骨和肋骨部位的患者为35例,发生在关节以及四肢情况为31例,发生在面部和颅脑位置为29例。9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95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医护人员对于所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d 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扫查。把仪器检查的参数进行调试,将扫描仪管电压调整到自动毫安秒、100~120kV,将多层螺旋CT的层厚调整为3~5mm,螺间距调整成1~3mm,在对患者进行仔细扫查后,得到相应的扫描数据,再利用电脑计算软件,进行图像与数据处理确定患者的冠状和矢状位置,图像的斜位和轴位图像重组,这样可以取得较为清楚的影像图案,来进一步确定骨折的具体部位和周围情况。在扫查过程中,需要两名或三名技术水平相当的医师共同操作,排除医师水平不均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1.2.2 对95例患者进行MRI检查方法。医护人员对于所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MRI检查,本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SENZA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设备。在进行核磁共振时,选择两位年资和技术水平相当的医师按照双盲法进行检查。首先将仪器参数进行调整,在T1W1情况下,TR为500~550ms,TE为10ms。在T2W1情况下,TR设置为3500~4000ms、TE设置为90ms。扫查时仪器的层间距调整到1mm或2mm,层厚调整到4mm,最后将仪器扫描时矩阵调整适合后开始扫描。扫描后详细记录和统计患者的影像资料。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经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后,分别对9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观察,经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中出现骨小梁或骨皮质的断裂现象可以判断为隐匿性骨折;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中,如果检验结果表现出条状或图形不规则情况,且T2WI为高信号情况,在患者骨折处可以观察到骨髓异常、水肿或有出血信号,并且图形中出现无规则的杂乱的点状提示信号,则可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频数、%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结果为有66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69.4%,其中隐匿性骨内部骨折患者为31例,占比46.9%,隐匿性创伤性骨折为21例,占比31.8%,疲劳性骨折为5例,占比7.5%,衰竭性质骨折情况为9例,占比13.6%,见表1。

表1.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2.2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后,结果为有78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82.1%,其中隐匿性骨内部骨折患者为36例,占比46.1%,隐匿性创伤性骨折为25例,占比32.0%,疲劳性骨折为6例,占比7.6%,衰竭性质骨折情况为11例,占比14.1%,见表2。

表2.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2.3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核磁共振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核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结果为有90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94.7%,其中隐匿性骨内部骨折患者为41例,占比43.1%,隐匿性创伤性骨折为36例,占比40.0%,疲劳性骨折为6例,占比6.6%,衰竭性质骨折情况为12例,占比13.3%,见表3。

表3. 对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核磁共振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2.4 对比以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将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以及两种结合检验的结果进行两两对比,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而应用两种方式结合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要显著高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见表4。

表4. 对比以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讨论

隐匿性骨折的患者是骨折处没有完全开裂,经过射线扫查无法明确显示骨折现象,此类患者在初次检查后如未确诊可自行卧床休息2~6d,对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明确骨折则在1~2周左右,疼痛可明显缓解,如卧床和充分休息后疼痛未能明显缓解或更加严重,则及时就医,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来明确诊断[4,5]。在骨科临床中由于隐匿性骨折不容易被诊断,加之部分患者没有对自身身体异常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该种疾病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对于骨折患者通常会应用X射线扫描,如果患者骨折处无明显移位和折断,尤其骨折发生在一些粗大骨处的裂痕,或发生在软组织较多的肋骨和下颌骨处则很难进行判断。隐匿性创伤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易在骨质疏松部位产生,尤其多发于身体的膝盖或软骨摩擦较多的关节处[6]。而由于受伤的形式和骨质不同,隐匿性骨折可以分为内部骨折和创伤性骨折和衰竭性骨折以及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通常是由于患者做过高负荷和强度的工作和运动,且伴有四肢运动受限、肿痛等情况。衰竭性骨折的患者一般是由于患者机体衰退后,骨质弹性变差且矿物质含量降低,发病后患者的骨关节会出现不规律的肿胀疼痛感。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95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结果有66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69.4%;核磁共振检查后,结果为有78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82.1%;经核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结果为有90例患者可以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为94.7%;将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以及两种结合检验的结果进行两两对比,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而应用两种方式结合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要显著高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这说明在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时,可以从空间与时间的分辨率可实现各向同性,可以从任何方向得到较为真实和准确的影像,对于细小的骨折处仍能显示,所以检查结果准确性高于X射线和普通CT检查结果。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通过在不同加权信号强度下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显影,然后根据产生的不同信号和强度,将疾病信息准确地表现出来,尤其对于已发生肿胀、积水和出血的部位,检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影像结果。本次实验将以上两种检查方式相结合检验的结果,显著高于其中单一检查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发挥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势,提高整体的检查准确性,减少对隐匿性骨折的漏诊和误诊率情况,可以更好的为日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综上所述,对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将两种仪器检查相结合,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指导治疗。

猜你喜欢

性骨折隐匿性扫查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