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诊断对定位盆腔囊性病变部位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1-05张莺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30027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性病变符合率盆腔

张莺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医学影像科 (天津 300270)

内容提要: 目的:深入研究CT联合MRI诊断对定位盆腔囊性病变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20年6月42例盆腔囊性为主的肿块的女性患者CT联合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之对比。结果:68个病灶中,CT联合MRI检查出病灶68个,诊断准确率为100%;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液、黄体囊肿和淋巴管瘤诊断率分别为97.22%,100%,91.67%和100%,总的来说,CT联合MRI影像显示的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检出的病灶部位符合率为100%,CT联合MRI影像诊断病变类型结果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7.06%。结论:CT联合MRI诊断对定位盆腔囊性病变部位诊断具有精准、高效的优异性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盆腔囊性病作为女性常见多发病,该疾病由于病灶部位深,病变部位涉及较多的血管神经,常规物理诊断技术难以精准判断病灶部位具体位置和深度,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若诊断不及时或不精准,非癌病变也可能转变为癌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目前,常用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检查,能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其中,CT和MRI能够多方位精确显示出病灶部位特征而被广泛采用,但单一诊断方式的有效率仍有待提高[2,3]。因此,本研究结合院内2017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42例盆腔囊性病变女性患者情况,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变部位与类型,将CT联合MRI诊断有效率与手术病理对比,以有效提升盆腔囊性病变诊断精准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42例盆腔囊性为主的肿块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病理资料支持。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5.02±2.56)岁。

纳入标准:诊断为盆腔囊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存在障碍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42例盆腔囊性为主的肿块的女性患者CT联合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其中,CT检查方法为: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未进食状态,检查时呈仰卧状并对患者的盆腔进行扫描平扫检查,层距和层厚设置适中,针对病灶面积较大处进行范围扩大式扫描至清晰。根据仪器使用细则将扫描范围定为病灶上方,层厚5mm,薄1.5mm。根据病灶部位反馈信号进行冠状面扫描,后期由专业医学影像医师分析扫描结果,判断病灶部位特征结果。

MRI检查:完成仪器参数调整后对患者的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横断面和矢状面均进行扫描,仪器扫描的层距和层厚均设置至6mm,扫描范围与CT仪器扫描一致,根据病灶部位反馈信号进行冠状面扫描,后期由专业医学影像医师分析扫描结果,判断病灶部位特征结果。

1.3 观察指标

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其作为金标准,在评价过程采用双盲评价,检测人员在CT联合MRI扫描后标记异常部位,随后医学影像科医师对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评价记录,最后对比手术病理结果和扫描结果,计算出病变部位符合率以及病变类型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获得数据均由SPSS 21.0 pro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 病理学结果

42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共检出68个病灶,包括36个子宫内膜异位症,18个输卵管积液,12个黄体囊肿,2个淋巴管瘤,见表1。

表1. 病例检查结果统计(n)

2.2 CT联合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

在68个病灶中,CT联合MRI检查出病灶68个,诊断准确率为100%;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液、黄体囊肿和淋巴管瘤诊断率分别为97.22%,100%,91.67%和100%,见表2。

表2. 病例检查结果统计

3.讨论

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种类繁多,其中卵巢囊肿、囊腺癌、淋巴管瘤等较为严重,临床常用手段如B超、CT成像以及MRI能检出病灶但在判断病变类型与程度方面仍有不足,因此,精准检出盆腔囊性病变部位及类型对预防后期恶化或及时干预治疗极为必要[4,5]。其中,CT成像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部位进行多层面扫描,通过层面的X射线被探测器检测到,将其转变为可见光,进一步通过光电转换器把可见光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被数字转换器输出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将其展示,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各个部位密度不同导致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通过计算机建立方程求出吸收系数值。进而转换为像素点得到最终的图像。MRI则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精确地检测出原子核弛豫时间T1和T2,能反映出人体器官或者组织中的不同化学结构信息,该检测过程无需加入电子射线辐射,也不需要造影剂就能获得高对比度的诊断图像,相比于CT成像,这种技术具备CT成像中X射线的解剖类型特质,还能在检测结果中清晰地显示出灰质与白质,是诊断恶性疾病比如肿瘤或者退化性疾病的极佳手段。临床常用的CT和MRI影像检查手段都具有准确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盆腔囊性病变检测,但是单一成像结果可能会导致误诊,这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甚至造成错误治疗[6],尤其是CT成像在组织或器官中吸收系数相同的地方无法精准判断病变性质。其中,CT成像可以通过连续多层图像清楚观察病变性质并通过冠状面以及矢状面多层图像重构进而显示病灶部位及深度,但在良恶性病变判断中准确性不足,可能导致肿块被误认为肿瘤,而MRI能够以高分辨率显示出病变,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放射技术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能够多方位显示病灶组织病变程度,已经被广泛用于全身器官的健康检查,但也有可能造成伪影的缺陷,综合考虑两者优缺点,将其联合使用可以大幅度提升盆腔囊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并精准反映病变部位情况[7,8]。

本研究显示通过联合使用CT成像和MRI,对比于手术病理结果,病灶诊出率可达100%,并且相比张慧[9]研究结果,CT成像和MRI联合使用在判断盆腔囊性病变类型中占有更大优势。研究结果中,42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共检出68个病灶,包括36个子宫内膜异位症,18个输卵管积液,12个黄体囊肿,2个淋巴管瘤,在68个病灶中,CT联合MRI检查出病灶68个,诊断准确率为100%;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液、黄体囊肿和淋巴管瘤诊断率分别为97.22%,100%,91.67%和100%。总的来说,CT成像和MRI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匹配,这对患者手术前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具有极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CT联合MRI检查用于诊断盆腔囊性病变有利于提升诊断检出符合率和病灶部位病变类型检出准确率,这为患者发现并及时治疗盆腔囊性病变十分有利,其定位和定性准确性均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减少了术前误诊。CT和MRI检查联合使用时,可以优劣互补,尤其是MRI引入后

能解决CT成像时由于组织吸收系数相同而无法诊断的缺陷、同时CT成像可以进一步验证MRI成像的准确性,这确保了可以精准检出盆腔囊性病变情况以及病变类型,防止病情恶化,确保患者尽早且精准治疗,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极为有利。

猜你喜欢

性病变符合率盆腔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