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意义研究

2021-11-05王春晓抚顺市第二医院辽宁抚顺11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颗粒状甲状腺癌良性

王春晓 抚顺市第二医院 (辽宁 抚顺 11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根据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点的数量、周边回声、大小、形态等特征判断其良恶性。结果: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0例斑块状钙化,30例粗大颗粒状钙化,13例微小钙化。30例斑块状钙化中,良性病灶24例,恶性病灶6例;30例粗大颗粒状钙化均为良性病灶;13例微小钙化均为恶性病灶。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出19例恶性病灶,54例良性病灶,而病理检查分别为18例、55例,提示分析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高频超声分析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有利于诊断甲状腺癌。

我国是甲状腺结节疾病高发国家之一,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女性群体,且具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甲状腺结节可出现轻微肿大,结节质地硬度中等,可通过核素、移植、手术等治疗。恶性甲状腺结节则会迅速生长,结节质地硬度较高,且活动性差,可转移至颈部淋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对患者及时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早期甲状腺癌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还需依靠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2]。近年来,超声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超声表现中可观察到各种各样钙化灶,本研究就探讨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病灶患者55例和甲状腺癌患者18例,均经病理确诊,55例甲状腺良性病灶患者中男16例,女39例;年龄18~75岁,平均(45.21±15.47)岁;病理诊断: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结节增生,12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男5例,女13例;年龄18~72岁,平均(45.44±15.32)岁;病理诊断:9例微灶癌,2例滤泡状癌,7例乳头状癌。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IU22-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颈前区充分暴露,常规探查甲状腺回声和大小,若存在结节性病灶,则记录其血供、回声、大小、位置等信息,若有钙化灶结节,则观察钙化灶的数量、大小、有无彗尾征及其周围组织情况。钙化灶包括斑块状钙化、粗大颗粒状钙化、微小钙化三种类型:(1)斑块状钙化:结节内粗大钙化,并伴有声影;(2)粗大颗粒状钙化:结节内强回声光斑,存在彗尾征;(3)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点状或针尖状强回声,无声影和彗尾征。

2.结果

2.1 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内钙化

高频超声检查显示,本组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30例斑块状钙化,30例粗大颗粒状钙化,13例微小钙化。30例斑块状钙化中,良性病灶24例,恶性病灶6例;30例粗大颗粒状钙化均为良性病灶;13例微小钙化均为恶性病灶,见表1。

表1. 本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灶中钙化灶分布情况[n(%)]

2.2 本组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表现

良性病灶中斑块状钙化存在声影,周围组织回声无变化;粗大颗粒状钙化存在彗尾征。恶性病灶中斑块状钙化存在声影,周围组织回声降低,与甲状腺组织对比明显,低回声区可伴有彩色血流;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无彗尾征。

3.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甲状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核素扫描、磁共振、CT、超声等,何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更利于诊断甲状腺癌一直都是临床医生探讨的热点。核素扫描、磁共振、CT在诊断甲状腺癌时易受其不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征等因素干扰,因此误诊率较高。近些年随着超声高频探头技术的不断发展,已被广泛用于甲状腺癌筛查,具有可重复性、实时、无痛、无创等优势,且成为了术前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高频超声检查的工作原理是根据临床医学知识,通过不同形状和结构的人体组织中反射和折射的超声波所显示的波形,判断人体组织是否有疾病。高频超声辅助诊断应用时间短,到上个世纪其才开始进入临床进行辅助诊断,但在现代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的发展,而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高频超声通常使用包含一个或多个换能器的探头向患者的病灶发送脉冲,当声波遇到不同声阻抗的物体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当探头检测到时,即为回声,测量并记录回声返回探头的时间,可用于计算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的深度,故其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组织、分辨各种腔隙;②成像时间短,有利于医生快速诊断病情;③清楚显示患者内脏大小、结构、病理学特征;④无不良反应,舒适度高。研究表明[3],超声可根据甲状腺结节的血供、包膜、边界、回声、周边淋巴结、内部钙化、血流阻力等来诊断甲状腺癌。同时,有研究发现,肿瘤内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很常见,而组织过度增殖容易导致钙盐过度沉积,导致钙化。近年来,甲状腺病变中的钙化越来越引起人们对甲状腺病变性质分析的重视,尤其是单个甲状腺结节上的多个微钙化。相关报道表明,沙样钙化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微钙化在病理上基本能反映病理中的砂粒体,对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胥翠红等[4]研究显示,超声探查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3.06%、91.33%。斑块状钙化出现于甲状腺增生和复旧交替中,可增生甲状腺纤维组织,给甲状腺滤泡血供造成影响,导致甲状腺坏死,血肿在吸收后结节囊形成纤维隔带钙化与壁钙化,故声像图中表现为结节边缘弧形、团状、片状粗钙化,并存在声影。粗大颗粒状钙化同甲状腺癌微小钙化类型,多存在于良性结节,主要由胶体浓缩导致,可在声像图上表现出1~3mm强回声,后方伴有彗尾征。微小钙化如病理的砂砾体,为恶性病灶典型表现,其可在声像图中表现出点状或针尖状强回声,一般为簇状,后方无声影和彗尾征,因此超声检查微小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依据。钙化形成与肿瘤迅速生长,降低局部供血,紊乱组织内因子,导致钙盐沉着和局部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王明伟等[5]研究显示,虽然甲状腺癌内仅有40%的微小钙化,但特异性却高达90%,因此值得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诊断出19例恶性病灶,54例良性病灶,而病理检查分别为18例、55例,提示分析甲状腺病灶内钙化灶,有利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检查成本相对低廉。甲状腺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甲状腺病变,尤其是早期癌变。当病变中出现钙化时,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必要时,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可提高术前诊断率,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时间。高频超声检测甲状腺内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小钙化是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一种特异性表现。因此,甲状腺病变的超声检查可作为甲状腺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颗粒状甲状腺癌良性
不同开食料对早胜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核热火箭反应堆燃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保水剂粒径对秦巴山区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