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11-05王奔卢晓栋富学禹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天津300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髋部卧床髋关节

王奔 卢晓栋 富学禹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 (天津 300011)

内容提要: 目的:比较PFNA与BFHR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8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PFNA组39例以及BFHR组39例,分别行PFNA或BF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显性失血量更低,BFHR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5);与PFNA组患者对比,BFHR组患者的术后2周、1个月的Harris评分更高(P<0.05)。结论:PFNA、BFHR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各具优势,BFHR的术后恢复更快,PFNA更适合耐受力、术中风险高的患者。

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1]。一般认为,对于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确认无手术禁忌证后,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2]。但考虑到老年人手术及麻醉耐受力差,多伴有全身慢性疾病,且免疫力较差,因此在制定手术策略时应格外谨慎。理想的手术方案应为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但目前常用的各项手术方案中并无能全部满足要求的术式,不同术式均各具优势及不足[3]。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均是开展较多的术式,两者疗效的比较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4]。因此,本文将以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PFNA、BFHR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65岁及以上;(2)有明确外伤史;(3)经影像学检查及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4)单侧骨折;(5)身体状况较好,可耐受手术;(6)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者;(2)髋膝关节疾病、脑梗死等因素引起的行走障碍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等。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39例,男/女为18/21例,年龄65~89岁,平均(74.47±5.29)岁。BFHR组39例,男/女为17/22例,年龄65~86岁,平均(74.29±6.18)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PFNA组手术方案:进行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后,采取平卧位,使用C型臂透视机固定下肢,随后进行闭合复位。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以大转子顶点为起点,向上作约5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对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达到大转子外上缘后,使用电钻开口,将导针插入。在C型臂透视下,确认导针进入股骨上段,位于髓腔中央,随后进行扩髓,插入型号合适的髓内钉。利用瞄准器插入头钉导针,确认其位置后,打入头钉。应用股骨干导向器,于适当位置打入锁钉,确认位置后,打入近端锁钉。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BFHR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同PFNA组,麻醉满意后,采取侧卧位,使用体位架固定,患肢在上,健肢在下。以大转子顶点以中心,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外旋肌群,将关节囊切口,使股骨头充分显露。对转子间窝仔细清理,进行斜形截骨,取出股骨头,对股骨头圆韧带进行清理。使用扩髓器扩髓、清理髓腔、注入骨水泥,安装股骨假体,待其固化后,安装合适的双极头,将关节复位。检查其活动情况,确认关节稳定、灵活、无脱位后,常规冲洗,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h开始进行踝关节、股四头肌活动;术后24h,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术后48h去除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性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2)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评价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围术期资料对比

通过组间对比,发现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显性失血量更低,BFHR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显性失血量(mL)术后卧床时间(d)PFNA组 39 35.89±12.39 7.19±2.21 132.28±18.57 30.59±12.05 BFHR组 39 62.22±14.04 10.36±2.78 259.50±21.48 7.08±2.79 t 1.444 6.629 25.781 19.528 P<0.05 <0.05 <0.05 <0.05

2.2 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与PFNA组患者对比,BFHR组患者的术后2周、1个月的Harris评分更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 Harri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 Harri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PFNA组 39 42.26±3.50 65.59±3.33 82.16±5.69 BFHR组 39 56.60±4.01 77.78±5.26 85.78±6.78 t 16.825 12.228 2.554 P<0.05 <0.05 >0.05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据美国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美国每年仅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将有30万例,而我国正面临同样的情况[5]。如果给予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方面,难点不在于骨折处理本身,而是术后长期卧床导致的致命并发症风险以及老年人自身全身慢性疾病危险[6]。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尽量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本次研究应用的PFNA、BFHR术式均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常用治疗方式,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一直是临床上的热门课题。PFNA是一种微创内固定治疗技术,与早期PFN、DHS等术式相比,其设计更合理,通过使用螺旋刀取代拉力钉,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把持力,能够减少松动、切割等情况发生。有研究指出,与拉力螺钉相比,PFNA治疗效果更佳,更适合老年患者[7]。该术式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螺旋刀片的应用能够使支撑面积增加,从而保证良好的负重能力,降低应力集中效应[8]。而BFHR最大的优势就是患者在术后可立刻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9]。有学者认为,PFNA手术创伤小,且出血量较低,因此更适合耐受力低的老年人,可降低术中风险[10]。而有的学者认为,BFHR可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11]。

在本次研究中,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更低(P<0.05);PFN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更小,显性失血量更低,BFHR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5)。PFNA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失血更少,而BFHR的优势在于卧床时间更短,与以往报道基本相符。同时,在本次研究中,与PFNA组患者对比,BFHR组患者的术后2周、1个月的Harris评分更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PFNA、BFHR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BFHR在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PFNA、BFHR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各具优势,BFHR的术后恢复更快,PFNA更适合耐受力、术中风险高的患者。

猜你喜欢

髋部卧床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