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智能温室冬季番茄种植管理技术

2021-11-03本刊通讯员旗鹏

电脑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补光光照湿度

本刊通讯员 旗鹏

在当下,利用温室进行蔬菜越冬茬生产,已经成为常态。这不仅使温室种植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也能满足消费者在冬季对新鲜蔬菜的刚性需求。但冬季严寒、光照不足、灾害性天气频发,这些因素都是冬季温室蔬菜生产的痛点。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以番茄为例。智能温室中,番茄一般是长茬栽培,需要在温室中生长10个月左右,其坐果、产出都需要连续性,因此即使在冬季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也需要将植株养护好,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下从环境调控、水肥管理、植株管理三个方面谈谈智能温室冬季番茄生产的主要管理思路。

1 环境调控

智能温室的环境调控由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完成,温室内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光照、湿度及CO2浓度。

1.1 温度

冬季外界温度低,为了保证生产,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温室内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

保证温室温度的措施主要有两点:加温与保温。利用加温设备对温室进行加温是保证温室冬季生产的最重要措施,而使用保温设备降低温室对外热量的散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冬季温室内温度的管理须遵循三段式原则:

第一阶段为凌晨到日出前,该阶段温度在17~20℃,主要通过设备对温室进行加温。

第二阶段为日出后到日落前,该阶段温度在17~27℃,主要通过太阳光对温室进行加温,在外界温度极低的地区,太阳光对温室的加温满足不了需求时,需要使用设备将温室温度加热到适宜范围。另外,若遇到阴天,通过设备加温的同时要关闭保温幕布,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7~18℃即可。

第三阶段日落后到次日凌晨,该阶段温度在12~18℃,日落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保温幕布,地面白天积累的热量可以通过辐射对温室进行加温,使温室内温度提高1~2℃,外界温度极低时也需要通过设备加热温室。

冬季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是,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温室加热速率不宜过快,否则容易造成果实结露,影响果实储运。

1.2 光照

冬季大部分地区光照强度比较低,满足不了植株正常的光照需求。有条件的温室可通过补光设备对植株进行补光,补光时间一般可选在温度17℃以上的时间段,保证补充的光源可以被植株使用。

由于番茄需要至少6个小时黑暗期,因此补光时需注意时长。没有补光设备的温室,可以通过降低植株密度、减少留果数等方式,降低植株对光照的需求,从而保证越冬后植株状态良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另外,在冬季来临之前,需通过屋顶清洗设备清洗屋顶,保证温室屋顶的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1.3 湿度

冬季温度低,为了保持温室内温度,白天通常会减小通风口开度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这就容易导致白天温室内湿度过高,既影响蒸腾且易感染病害。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设备对温室进行加温可以降低湿度,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饱和湿度差(HD)是影响作物蒸腾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温室番茄生产中适宜的HD 范围在3~5克/立方米,因此饱和湿度差也可以作为技术人员对温室湿度进行控制时的参数。

1.4 CO2浓度

在智能温室番茄生产过程中,冬季是补充CO2最主要的季节。冬季为保持温室内的温度,通常通风口的开度较小,温室内CO2不足成为限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此时补充CO2可以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产量。

另外,部分温室加温能源采用天然气,其燃烧后的副产物中含有CO2,这部分CO2直接进入温室,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CO2的补充时间段为晴天的早上9 点到下午3 点,温室内的CO2浓度设置为800毫克/升。

2 水肥管理

冬季作物需水量少,灌溉EC 值在3.5~4.0 毫秒/厘米,灌溉pH值在5.0~6.0,每次灌溉量在200~500毫升/平方米。

晴天情况下,一般在系统上设置“自动灌溉”,灌溉开始时间在日出后2小时左右,此时植株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另外经过2小时的升温,植株本身的温度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此时进行灌溉,不容易造成裂果。停止灌溉时间为晴天日落前2 小时,阴天日落前5小时。如果停止灌溉时间太晚,基质中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根部缺氧变褐;如果停止灌溉时间太早,则容易导致植株缺水萎蔫,晴天灌溉次数在5~6次。

阴天情况下,一般需关闭“自动灌溉”,第一次灌溉时间一般在11点以后,一天灌溉次数在2~3次。

3 植株管理

冬季植株管理主要可分为密度管理、叶片管理和留果数管理。

3.1 密度管理

冬季光照较弱,植株之间存在对光的竞争,因此在冬季植株的密度不宜过高。

相关番茄需光经验模型表明,小番茄每穗果每天需光量为30 焦耳/平方厘米,每个生长点每天的需光量为100焦耳/平方厘米,大番茄需光量比小番茄更高,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的光照条件及温室实际情况设置栽培密度。

3.2 叶片管理

冬季植株管理中,除了要定时去除老叶之外,摘除掉顶部叶片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定时摘除顶部一片叶会使得同化物进行重新分配,更多的同化物进入果实中,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定时摘除顶叶会使番茄植株的透光性变好,底部叶片能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摘除顶叶一般在大果上应用比较多,周期为一周一次。

3.3 留果数管理

冬季光照最弱时期到来前一个月,需降低留果数,以保证植株生长平衡。以标准果重11克的串收樱桃番茄为例,其标准留果数为每穗14个果,弱光期前一个月将留果数降低到12个果。

当植株状态较弱时,可以直接摘除顶部一穗花,以降低植株负载,使植株向平衡的方向发展。

目前,大型温室的番茄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从中可以管窥蔬菜温室种植在冬季的管理策略。无论是光、温、水、肥、气等外在因素,还是作物自身的生长管理,关键在于温室管理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有效调控。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温室种植产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动力。期待温室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提升能够造福更多的种植户和消费者。

猜你喜欢

补光光照湿度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STM32的植物补光调控系统设计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隐蔽的力量
植物远程浇水、补光
放大40倍的花蕊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