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数字人文年会综述

2021-10-31闫云星

兰台内外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中华文化

闫云星

摘 要:针对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索引学会主办的以“积淀与超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人文年会的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阐述。报告内容包括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数字人文在中华文化中的应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方面。报告内容揭示了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此次年会为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思想交流和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学习数字人文先进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数字人文成果,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合作和探索,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发展。

关键词:数字人文;中华文化;会议综述

2020年10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数字人文年会。会议由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索引学会主办。会议主题是“积淀与超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海内外八千余名研究者参与, 其中147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上图副馆长何毅主持开幕式,上图党委书记楼巍和国际数字人文机构联盟主席Elisabeth Burr教授致欢迎辞,并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了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成立仪式。会议安排紧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下面从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数字人文在中华文化中的应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建设三个方面综述本次年会专家学者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

国内外七位专家做了主旨报告,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

爱沙尼亚共和国塔林大学Maximilian Schich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采用人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艺术史、文化史。他在《Cultural Data Analysis as a Systematic Science of Art and Culture》(作为艺术与文化系统科学的文化数據分析)报告中阐述了文化数据分析是一门艺术和文化的系统科学。他特别分享了自己发表的两篇论文。2014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的论文在空间与时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提供了文化史的宏观视角,而202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论文则探讨了用信息论剖析景观艺术史,揭示了山水画构图比例会随着时间而系统地演变。

德国特里尔大学Christof Sch?ch在《Current Challenges in Computational Literary Studies》(当前计算文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报告中阐述了目前计算文学研究面临的四个挑战:使研究问题或假设可计算和可验证地可操作化、大型语料库需要大量的元数据、增加研究对象和研究群体的多样性和超越纯粹学术关注的开放获取。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Diane Jakacki 做了《Mapping the Z-Axis: Realigning Past and Present in the Spatial Humanities》(绘制Z轴:重置空间人文的过去与现在),指出Z轴在几何笛卡尔坐标系代表深度,而人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X和Y轴上,而忽略了Z轴。数字人文主义者应该在进行空间分析时,尤其是涉及复杂的文化、历史数据,需要更仔细地考虑所使用的工具,需要考虑Z轴以确保空间数据的厚度。她分享了REED London。该项目把以伦敦为中心的记录整合到一个综合性的数字资源中,通过挖掘X轴、Y轴平面背后深层的历史事实实现历史重建,从而更好地了解前现代伦敦的运作方式以及当时伦敦人如何理解他们的城市及其与之的关系。

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筹)主任潘志庚做了《基于VR/AI的数字文化遗产》报告,在介绍VR/AI的概况及其应用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传承的关系,指出数字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缺乏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主体的语义表示和形式化表达方法,缺乏对多元文化遗产的共性特征、时空关联演变研究,缺乏沉浸式互动体验等。他提出从文化遗产数字化获取与表示、文化遗产内涵挖掘与发现、文化遗产的呈现与传播、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四个方面解决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表示和特征提取、时空一致性整合和演化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展示了数字奥运博物馆、京杭大运河、长白山虚拟漫游系统、新疆舞蹈自动生成等成果。

西藏民族大学赵生辉以《面向数字人文的多语言藏学知识融合框架研究》为题做了分享,在介绍全球藏学数字学术服务概况、中国藏学数字人文战略的基础上,参照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构建了藏学领域知识本体框架。该知识框架围绕时间、地点、事物、事件、个人、组织六大类型实体的语义关系进行创建,并在OWL  Protégé平台上通过为中心语言数据实例创建其他语言文字的名称属性,从而进行了藏学领域多语言知识融合的技术实证研究。

英国爱丁堡大学Melissa Terras在《Founding stories, and our stories in founding digital humanities》(创事记以及我们在数字人文创立中的故事)报告中讲述了自己一些数字人文研究和工作的故事,指出数字人文发展过程以及这些故事对中国数字人文发展(包括获取所需的资源、扩大学科范围和构建有意义的网络)具有的启发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做了《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报告,以AI合成主播、AR采访眼镜、写稿机器人、生物传感机器人等为例,指出在新闻生产中人工智能会增强人力,增强分析力、提炼力、预测力。同时,指出机器具有客观呈现、信息加工、知识生产、精准指导、计算性创作、程式化互动等特点,人类具有主观观察描述、观点提炼、意义创造、直觉判断,内驱性表达、共情性交流等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强调指出人与机器不应是“你进我退”“彼长此消”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校正的关系。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中华文化
赖声川、黄磊获称中华文化人物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