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科技支撑下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之策研究

2021-10-26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贸易融资数字化

梁 骁 陈 长

(1.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2.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一 引 言

贸易融资,作为银行业务之一,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1]。从广义上看,贸易融资主要分为两类:(1)以银行作为中介的贸易融资;(2)企业间进行的贸易融资。其中,以银行作为中介的贸易融资主要发挥着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银行为从事进出口企业提供的旨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等一系列融资活动,以此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该种方式也是贸易企业降低和转移外贸风险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以银行作为中介的贸易融资有信用证、跟单托收、供应链融资和担保四种方式;企业间进行的贸易融资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先送货后付款的公开账户交易和先付款后送货的预付款。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速度的加快,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中小微企业给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和推动力[2],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我国GDP的60%,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3]。而且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对我国出口总额贡献占比达60%,在出口的大宗商品中,大多都是由中小微企业生产的,如纺织鞋帽、儿童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性产品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显然,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扩大贸易的生力军。此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获得融资是中小微企业实现经济增长并成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至关因素[4][5]。在获得融资后的中小微企业不仅能增加就业,提高销售,而且相比于无法获得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具有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6]。

但是,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在境外的融资申请常常由于缺少抵押物资和信贷记录,屡屡遭到跨境银行拒绝而不得不放弃出海计划。而且,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当地银行应《巴塞尔协议III》(baselIII)要求加强市场资本流动,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融资申请规范化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融资门槛,由此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约1.5 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9%。根据亚洲发展银行调查报告(见表1):“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贸易融资申请来自亚太地区(按价值计算为46%,包含中国12%),但是该地区的融资被拒率也高达40%,且中国是该地区被拒率最高的国家(7%)。此外,在所有的申请中,中小微企业的被拒率更是高达45%(大型企业39%和跨国企业17%)[7]。由此可见,巨大的贸易融资市场需求和中小微企业屡遭银行拒贷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且在2020 年全球疫情大流行后情况将再次恶化,不仅影响着各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将影响到世界减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8]。

表1 各区域贸易融资额申请和被拒对比

此时,新兴科技——如金融科技(Fin Tech)、数字化金融服务以及各种新兴电子支付技术的诸多优势弥补了传统贸易融资市场中的各种缺陷。因此,运用新兴科技优势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在贸易融资市场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的参与全球价值链,不仅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而且对我国构建并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包容性贸易投资增长战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1.贸易融资市场结构。2017 年全球货物贸易17.7 万亿美元中,企业间的贸易融资占60%,剩下的40%则来源于以银行作为中介的贸易融资途径(见表2)。在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中,信用证是最常用的方式(20%),其次是跟单托收(8%)、供应链融资(6%)和担保(5%)。

表2 贸易融资市场交易类型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以银行作为中介的贸易融资市场的主要工具,其中涉及两家银行(买方和卖方),主要是为有利于卖方的付款义务提供担保。买卖协议签订后,买方要求其银行(开证行)开具信用证给卖方,开证行随后将其转交给卖方银行(保兑行)。

跟单托收(documentary collections)与信用证类似,但区别在于交易过程中没有任何银行承担付款义务。在跟单托收中,卖方在与买方达成协议后装运货物。卖方将装运单据交给其对应银行(汇出银行),后者再将单据交给买方银行(代收银行)。此时,只有当买方付款后才能取得货运单据并提取货物,双方银行并不先行垫付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款项。

供应链融资(Supply Chain Finance)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融资形式,旨在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各级供应商、经纪人等增加资金流动性,已被各大银行视为未来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增长点。其优势在于它能通过加速现金周转周期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动性,进而提高整体的营运效率。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拓宽了上下游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核心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综合实力。

融资便利性和风险规避是影响进出口商选择融资方式的主要因素。从融资便利性来看,信用证由于流程繁琐,交易量不断下降,从2013 年的4790万美元逐年下跌到2017 年的4210 万美元,下跌幅度达2.69%,为2011 年以来最低水平[9]。相比而言,企业间的公开账户交易流程更为便捷,而且进口商们可以在收到货物后再进行支付,这一方式更受到各大贸易商的喜爱[10]。从风险规避角度来看,外贸公司能根据自己的避险偏好或需求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渠道,相应规避商业、汇率、运输和政治风险。研究表明,在进口商违约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出口商多选择公开账户;风险中等时,他们则偏爱使用信用证;如果风险偏高,他们则选择预付现金[11]。

二 中小微企业在贸易融资市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冗长的文书流程导致贸易融资申请流程效率低

由于中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资和信贷记录,相较于大企业在贸易融资申请时需要给银行提供更多的资料文件,以供银行进行审核和资质评估。在此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融资申请流程效率低,而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较大程度的依赖纸质文件,同时也是导致贸易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比如,在使用传统信用证时,流程中需要大量的纸质文件对买卖双方以及多个第三方的交易合法性进行验证,其中有些文件甚至贯穿交易所有环节。根据2018 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使用信用证的流程中通常涉及20 多个参与方,涵盖10 到20 种、合计超100 页的单据,很多单据都需经过多次复制和传递,这些参与方和单据间进行两方或多方间的交流次数多达5000 个数据交互栏[9]。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文件数多,相应的文件流转次数更多,审核时间更长,由此导致很多企业在还未完成融资申请流程,就已经破产倒闭。

此外,基于纸质文件(尤其是传统的信用证)的交易流程通常伴随着多种潜在风险。首先,人工操作是导致交易付款延迟或不付款的主要原因,而且复杂耗时的手续、高昂的银行佣金,以及由于文件延迟导致后续问题处理延迟等都会增加贸易风险[12]。其次,冗长的文书流程也会增加金融诈骗风险,流程中作为唯一凭证的文件一旦被篡改或造假,加上时间差的漏洞,风险随即增加。马来西亚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占银行文书诈骗总数的70%,其余的则为集装箱诈骗和保险诈骗[13]。

目前,尽管有的信用证签发已经采用电子形式,但也仅限于信用证本身,后续的其他文件仍然还是以纸质为主,显然目前这种电子化本身意义不大,而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文件之间缺乏简化的数字化验证过程。

(二)严格且繁多的监管合规要求增加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基于安全考虑,通常银行及各金融机构会对申请企业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和资质评估,以防不法分子利用贸易融资系统作为犯罪和恐怖主义洗钱的渠道。全球金融危机后,银监会对银行的合规性和监管要求明显提高,银行必须自己侦查并识别交易的最终受益人(Know-Your-Customer,简称KYC)以确保交易安全,由此导致银行成本不断增加。根据亚洲发展银行2019 年贸易融资缺口调查报告显示:“41%的受访银行认为《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要求是未来行业增长的阻碍之一。”[8]而且,为了识别真正的客户(KYC),银行通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些成本最终也会转嫁给融资企业。此时,中小微企业相较大型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合规监管要求和更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缺少资产和抵押物,通常被银行认为具有较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并不会对不同企业进行量体裁衣,而是通过“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方式将很多风险“较高”的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三)信息不对称“驱逐”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

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因获取信息渠道和能力差异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且当交易中的一方能从信息中获益时,对信息的隐瞒就更为严重。比如,卖家可能会隐瞒产品缺陷,而买家可能会故意拖延付款。在信贷市场上,借款公司(借方)通常比融资公司(卖方)更了解其偿贷能力以及未来的经营状况。也正是基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才能获益。

信息不对称主要导致两大问题:(1)逆向选择;(2)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中,当私人持有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损害了信用良好的借贷人利益时,通常会导致逆向选择结果。根据阿克尔洛夫的“柠檬”市场理论[14],买方在无法了解产品质量(信息)时,只愿意按市场均价来进行支付,而那些无法接受这个市场均价的“良好”企业就会退出市场,最后导致“不良”(高风险)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而“良好”的企业将不得不另寻他路。同理,金融市场上银行通常使用“平均利率”作为贷款定价,借贷市场上的企业会根据此定价进行选择,此时无法接受“平均利率”定价的信用良好中小微企业就会止步于此。

另一方面,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按原定计划使用贷款资金的风险,即借款人可能挪用贷款资金去从事风险更大的活动,由此增大了借款人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从而增加还款风险。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更多来源于借款人,他们的隐藏信息(事先知道自己大概率会违约)和隐藏行为(高利率背后的高回报驱使)都会导致风险的提高,由此也增加了银行放贷审核的压力[15]。

此外,借款人在融资市场上除了需要支付交易费用,还需要在获取信息上投入成本,使得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银行通常在决定向企业发放贷款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关系因素(“软信息”),财务报表因素(“硬信息”)以及抵押品和担保因素[16]。显然,那些既无合格抵押品也无软、硬信息的中小微企业几乎很难获得贷款,在无其他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放弃融资计划。

三 新兴科技给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带来新机遇

新兴科技为中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不仅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在贸易融资申请过程中面临的流程效率低、严格且繁多的合规监管要求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能帮助银行有效精准识别高质量的中小微企业,降低银行监管成本和坏账风险,摆脱难以实现营收增长的尴尬局面。

(一)新兴科技能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流程效率

新兴科技中,基于云的电子发票、光学字符识别、电子提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单一窗口、物联网与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在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交易速度方面都基本实现了“零”失误(见表3),极大提高融资申请效率,比如,贸易电子提单能极大减少纸质文书,提高与海关等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基于云端的电子发票可让买卖双方直接进行贸易交易。

表3 新兴科技在解决传统贸易融资过程中的应用优势

(二)新兴科技能简化严格且繁多的监管合规材料

银行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包括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能提高识别客户和反洗钱尽职调查精准度,快速匹配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提供审核材料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银行自身应对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的灵活性。

(三)新兴科技能减少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科技公司结合分布式账本(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应用技术可以获取非传统信贷数据,在支付、融资、资产管理、保险以及金融咨询等方面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更有效的客户识别(KYC),有效降低了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被金融机构误判为不符合贷款申请的可能性,快速缩小贸易融资缺口。此外,通过这些应用,银行和金融机构还能对订单进行实时追踪,更加灵活地调整其监管资本,降低整体的投入成本。

(四)新兴科技能有效降低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的数字贸易融资平台可以将大量的非金融交易数据转化为数字平台中的有效信息,帮助银行确定是否批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调查显示,如果银行拥有一套将智能自动化、协作数字化和未来技术解决方案相结合的集成数字解决方案,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 亿至60 亿美元,甚至增加20%的收入[9]。同时,贸易信息数字化能有效降低贸易融资市场长期存在的交易成本以及客户识别成本。贸易信息数字化能优化贸易流程,降低客户准入成本,并能有效应对反洗钱和国际恐怖组织犯罪问题。不仅如此,贸易信息数字化还能通过提高信贷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互操作性来降低运营成本[17]。亚洲开发银行2019 年的贸易融资调查报告中显示:“79%的被访银行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能更好的识别客户(KYC),同时降低尽职调查成本[8],而且在未来的3 至5 年内,相应成本将减少25 亿至60 亿美元[18]。

四 新兴科技在贸易融资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新兴科技的应用虽然给贸易融资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一)高昂的成本是数字化程度低的最大阻碍

目前,由于数字化投入成本较高,大部分银行仍对新兴科技持观望态度。国际商会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银行尚未将数字化提上议程,且另外约50%受访银行的数字化进程仍处于发展阶段[9]。此外,银行交易双方必须具备银行付款责任才能通过电子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验证,但是由于购买该技术的成本高昂且需要取代银行原有系统,导致银行数字化进程仍然较慢。

(二)数字碎片化阻碍了数字化应用发展

贸易融资中,一套完整有效的数字化系统能让贸易投资人实现最大收益,这套系统能将贸易中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以及海关代理、货运公司等合作方整合为一体,通过全球统一的标准和法律来支持贸易运转。目前,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一套全球数字化金融标准、法律和规则,这是影响数字化应用进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阶段,各个银行仍处于“单打独斗”阶段,使用的贸易融资数字化应用均仅限于自己内部系统(比如将内部使用纸质文件电子化的光学字符识别系统),降低了各个银行系统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数字化发展进程。

(三)复杂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给监管带来挑战

尽管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明度(网络中所有节点上的数据都可被访问),但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共享数据保密复杂性。区块链无法修复错误数据的特点,不仅增加了他人基于这些错误数据进行后续操作和修改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黑客使用这些代码的不安全风险。目前,跨国贸易中,由于各国保护数据的法律各不相同,全球也还未建立统一认证区块链技术的系统,也没有出台关于区块链国际术语以及相关规则的统一标准。因此,监管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导致数字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五 推动新兴科技助力我国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发挥我国各政策性银行“国家队”作用

加强我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及区域间合作,有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科技投资,建立良好的创新型商业生态合作,促进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目前,由于各国贸易市场风险不确定性,监管复杂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差异,新兴市场中的初创科技企业常常无法获得风险投资。因此,我国应积极发挥各政策性银行“国家队”作用,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出口信贷机构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力度,提高信贷投放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贷融资成本和风险,提高融资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内、国际间贸易共同发展。同时,支持各多边发展银行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促进达成更多区域贸易协定。

(二)加大新兴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金融机构业务网络执行标准和业务规则

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规则标准制定以及系统内各方的协调发展是提高贸易融资数字化程度必不可少的要素。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只有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同时也会对银行借贷产生积极影响[19]。因此,全面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各类新型网络和计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推进新兴技术普及应用。此外,规范并统一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网络执行标准和业务规则,促进融资市场各利益相关方协调发展。同时,增强产业内及产业间各种系统兼容性,全面提高政策和法规、个人和组织、流程和数据、平台和技术之间的互操作性,不断提高贸易融资数字化程度,最终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目标。

(三)积极响应国际贸易数字化标准倡议

积极响应国际贸易数字化标准倡议,通过行业标准的建立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差异,不断提高我国贸易全行业参与数字化创新的意识。国际贸易数字化标准(Digital Standards for Trade)是由世贸委员会(WTB)审议后制定的旨在分析贸易摩擦、提高贸易生态系统内各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的数字化标准和解决方案。数字化贸易标准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审核现存标准,选取对贸易各利益相关者最合适的方案作为数字化标准;二是建立新的数字化标准;三是建立行业基准记分卡。

(四)积极推动并提高我国实体在国际市场的认证数量

积极推动并提高我国实体在LEI 系统中的注册数量,提高我国中小微企业境外融资贷款申请通过率。法律实体识别编码(Legal Entity Identifier,LEI)是国际公认的识别金融交易中实体身分的唯一系统,目的在于通过编码识别来增加贸易信息透明度及安全性,实现交易可追溯性。各国银行能通过该系统中的数据对该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极大的减少了银行的评估成本,为贸易融资提供便利。截至2020 年2 月,LEI 系统中全球实体注册数量共计 1,561,519 项,而我国实体注册量仅为15,514,占全球总数的0.99%,而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208,807,13.37%)、英国(146,315,9.37%)和德国(128,893,8.25%)。

(五)搭建中小微企业和贸易行业协会沟通对话平台,建立我国贸易融资中心动态数据库

相比国内市场,贸易进出口涉及营销、销售及运输等多个环节,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因此,(1)提高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知识水平,增强了解贸易融资产品以及融资过程各环节将有助于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投资成本,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化竞争。(2)搭建平台让中小微企业和行业协会直接对话,一方面让行业协会充分掌握行业动态,另一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全面了解出海投资成本以及后疫情时期贸易市场行情变化等信息,以此制定更精准有效的市场战略,发挥贸易最大潜能。(3)建立我国贸易融资中心动态数据库,实时监测贸易融资额和融资缺口,以备政府及国家战略职能部门进行市场调控、政策实施以及后疫情时期贸易数据分析。(4)加强我国各政策性银行与地方性银行、信贷机构及相关贸易融资监管部门密切沟通,通过信息互联互通实时追踪后疫情时期进出口中小微贸易企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用工和物流保障等措施,积极支持贸易、物流、仓储企业复产复工,保障物流运输正常运转。

猜你喜欢

贸易融资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融资
融资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