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健康扫描

2021-10-21

家庭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磁控牛油果晚餐

热点新闻

胃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有了新研究成果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兰大一院)普外科团队在胃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BAG4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有望成为胃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数的46.8%,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47.8%。侵袭转移是胃癌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也是造成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也没有特异性高的肿瘤标记物。

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做胃镜取活检,但是还没有无创的、能够动态检测病情变化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这对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兰大一院普外科团队研究发现BAG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同时,他们还通过196例临床标本以及体内外实验结果证实BAG4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胶囊内镜技术将迈入机器人时代

近日,《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一项研究成果——《全自动磁控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揭示了全自动磁控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用于胃肠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显示其与常规胃镜检查的一致性在97%以上,表明胶囊内镜技术迈入机器人时代。

该研究是在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资助下,由新桥医院消化内科联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对114名受试者分别进行全自动磁控胶囊内镜(FAMCE)及传统常规内镜(CToG)的检查。研究结果显示:FAMCE对胃解剖结构的完全检出率为100%,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6.5%,FAMCE和CToG之间对病灶识别的一致性均达97%以上。本研究期间没有胶囊潴留的发生,均在2周内全部排出体外,胶囊滞留率为0%。

论文还指出,该检查系统可根据胃和小肠蠕动速度,自动调频进行图像采集,配备5G模块后,可以在5G信号下远程实时控制FAMCE,完成胃肠检查。在COVID-19流行严峻形势下,通过5G模块实现全程无接触检查,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论文研究结果得到了世界消化内镜协会前任主席Jean-Francois Marie Rey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研究开启了胶囊内窥镜检查的新时代。

据介绍,胶囊内镜临床应用20余年,以往主要进行小肠检查,随着胶囊技术的发展,磁控胃胶囊(MCE)问世并快速发展,从第一代(手持)、第二代(机器人辅助)到第三代(机器人全自动控制)。但目前磁控胶囊用于胃镜检查仍处于临床应用的早期阶段。

最新资讯

吃蔬菜爱放屁,或许你身体比别人好

研究发现,植物性饮食会导致男性放屁增多,大便增多,但这是好现象,因为它表明这些食物促进了肠道细菌的健康生长。

西班牙巴塞罗那肝脏和消化系统疾病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植物为主的地中海式饮食和含有少量果蔬的西式饮食进行比较。研究纳入18~38岁的健康男性,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个受试者被要求连续两周摄入其中一类饮食,暂停一段时间后,再换到另外一类饮食,时长同样为两周。

通过对受试者每天放屁次数的记录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植物性饮食试验中,受试者平均每天放屁的次数是摄入西方饮食时的7倍。食用植物性食物导致放屁次数增加,而这些屁是肠道细菌发酵植物纤维的产物。

认为放屁说明身体差,这是错的。纤维发酵细菌是“好”细菌,它们释放短链脂肪酸,保持大肠健康,也可被吸收到血液中,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多数情况,放屁是健康饮食和结肠健康的标志。

每天1个牛油果,有助女性减掉赘肉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1个牛油果,有助女性减掉肚子上的赘肉。

150名超重或肥胖人士参加了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被分成两组,研究人员每天为参与者提供一餐,一组的菜单中包含新鲜牛油果,另一组的菜单与前者基本无异但没有牛油果。

实验开始与结束时,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的腹部脂肪与葡萄糖耐受性(衡量代谢与糖尿病的指标),发现吃牛油果的女性减掉了更多腹部内脏脂肪,且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的比例发生变化,但男性没有。此外,无论男女,葡萄糖耐受性均未提高。实验表明饮食干预可以调节人体脂肪分布,女性参与者效果明显。

研究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实验,以探明牛油果对人体脂肪、健康的影响,辨别哪类人日常食用牛油果最健康。

晚餐6点前吃,代谢悄悄变好

晚餐吃的早晚也会影响健康。美国《营养素》杂志刊登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早点吃晚餐可改善24小时血糖水平,还能改进次日早餐后的脂质代谢。

日本熊本县立大学研究小组对参试者展开随机交叉研究。为期3天的试验研究中,参试者分别被安排晚9点吃晚餐和晚6点前吃晚餐。参试者佩戴可连续监测血糖的装置以评估血糖变化情况。第三天早上,研究人员采用间接量热法进行代谢测量,分析只涵盖第二天和第三天上午的数据。排除第一天数据的原因是为了调整前一天膳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9点晚餐组参试者相比,6点晚餐组参试者次日24小时血糖水平明显改善。

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迟吃晚餐(9点)和早吃晚餐(6点前)仅差3个小时,但早吃晚餐的确有益控制血糖波动,改善代谢水平。

7招帮帕金森患者更快康复

治愈帕金森可能性极低,但如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将有明显改善。近日,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提出了7个帮助帕金森患者康复的针对性策略。

研究团队纳入了4324名患有帕金森的步态障碍患者,受试患者症状包括无法保持平衡、拖脚行走、摔倒、步履蹒跚和僵硬。这7种策略分别为:内部暗示,按大脑中的节奏计数步行;外部提示,跟着节拍器的节奏迈步;改变平衡条件,走路转弯的幅度更大;改变精神状态;动作观察,包括观察另一个人走路并模仿;适应一种新的走路方式,如跳跃、向后走;其他腿部运动方式,如骑自行车或爬行。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每种策略,多数尝试过的患者都说它有积极效果。此外,76%的人表示改变平衡条件的策略效果不错,74%的人说改变精神状态的策略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根据使用策略的人所处环境不同,策略作用是不同的。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康复训练,采用“一刀切”方式肯定行不通。虽每种策略都有潜在作用,但患者处于不同环境中,应采取不同策略,医生也要尽力帮患者找到最适合康复的方法。

年轻时戒烟酒的人,血管更好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动脉会变得硬化,大大增加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与此同时,某些行为还会加速动脉硬化。研究表明,吸烟饮酒与青少年动脉硬化之间有密切联系。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研究小组纳入1655名17~24岁的参与者,并按照他们每天的吸烟量和饮酒量进行不同等级的评分。其中酒精摄入量分为零、中级(日饮酒量<4杯)和高级(日饮酒量>5杯),吸烟量则被分为不吸烟、过去曾吸烟、中等程度(每天<10支)和高强度吸烟(每天吸烟≥10支)4个等级。研究发现,从17~24岁,参与者的动脉僵硬度平均增加了10.3%,其中女性的增幅略高于男性。平均酒精得分每增加一个点,动脉僵硬度随之提高,但平均吸烟评分的变化对动脉僵硬度并无明显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嗜烟女性的动脉僵硬度增幅高于不吸烟女性。

研究人员说:“该研究结果表明,嗜酒男性和嗜烟女性都会出现动脉损伤。从不吸烟的人和戒烟者的动脉僵硬度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年轻时戒烟,血管健康会得到恢复。”

语录

“我国每年至少有近55万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这种猝死由于发病突然,预后结果非常差,社会危害性也非常大。”

“我们不仅要强调现今的癌症负担是多么沉重,还要知道,早诊早治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治疗费用。”

“无论是肺癌还是食管癌,都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首诊时已属晚期,5年内生存率非常低。此外,术后的高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刻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在生命中践行伟大。如果有一天必须在医学信仰与延续生命之间二选一,我会坚定地选择前者。我要拿起医学的武器去改变这个世界,传递我的价值观,让世界变得温暖。”

猜你喜欢

磁控牛油果晚餐
关于牛油果的小趣闻
磁控开闭铗装置在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生产中的应用
牛油果
——血糖
我做晚餐
晚餐怎么吃?
牛油果应该怎么切?
新西兰出现牛油果盗贼
新型磁控电抗器的分析与比较
健康晚餐“四不过”
一种新型磁控电抗器及其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