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

2021-10-19谢秋菊李艳飞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政儿童幼儿

谢秋菊 李艳飞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习总书记指出:“教育事业要优先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时代在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国情紧密相连。学前教育专业任重而道远,因为其培养对象将来要承担起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因此,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创新,深入研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尤为必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受西方先进的学前教育影响,中国近代取其精华,进行了学前教育改革。一路探索、总结经验,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深刻批判了传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五四运动前夕,杜威受到中国学者也就是自己的学生邀请来华讲学,传播他的教育思想,时间长达两年多,进行了两百多次演讲,深受其启发的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解放,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确的认识。

近代学前教育打破了单一的家庭教育模式,推动了它朝着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方向发展。因为越来越多女性不再是家庭主妇,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带孩子等。新时代的女性同样需要出来工作,家里的孩子更需要去上学,去接受教育,时代在呼唤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其次西方的教育发展所展示的优越性,指引我们向西方学习,通过学习借鉴,再结合本国国情,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五四运动的思潮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中国近代不再是像古代一样只有“小学”和“大学”,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课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现在的课程是结合当下的国情,以恰当的契机融入思政元素,目的是为了提高国人的政治思想教育。

(二)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以前的儿童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孩子,每日生活都是忙碌的日子,上课更是稀有。每到下课放学后,回家就是帮家里人干活,或者放牛。现在的儿童教育已经发生质的飞跃,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的熏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变化。过去的儿童的地位低下,大人们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把儿童当作“小大人”,甚至是干活的助手,特别是在贫苦家庭,有些家庭孩子送到地主家帮忙看牛等,以换取粮食。

小小年纪就要干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如同大人一样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思考甚多。试问这样长大的孩子,天真无邪童年何在?那种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何在?那种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何在?那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何在?事实证明,孩子就应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情遨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回归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儿童的发展需要教育、遗传和环镜的协同作用,这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毫无疑问,遗传来自父母双方,不管父母双方基因是否优劣,后天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把问题归咎于基因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教育和环境上。从孩子出世那一刻,孩子遗传基因的优劣已继承父母。身为父母更应该把中心放在孩子后天的成长环境上。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支持儿童的精神活动,让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梦想中所向披靡,降妖除魔。一步一步让儿童去摸索自己,发现自己,而不是忽视儿童的精神世界,对儿童不理不睬。环境只是外在因素,父母要启发孩子善于去学习,去接受教育。不管家境如何,教育水平如何,再怎么样也要教育孩子要爱国,关心国家之事。

在如此艰苦的教育条件下,不管是民族地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偏远地区的山区学校的学生,对于他们思想教育这块更加得引起重视。越是艰苦,越要加强政治教育,因地制宜,运用当地思政教育、安全教育等案例作为思政元素导入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学习。

(三)中国学前教育展望

不去研究儿童在生长中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只拿成人所积累的知识,也就是和生长的迫切需要毫不相关的东西强加给儿童[2]。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前人的经验,取其精华。立足于本国国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巧妙运用于教学中,以便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其次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事事关心国家热点、政策等,以及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思政元素嵌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这将为学前教育观念的发展不断输入养分。

虚心学习国外先进学前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把好的教学理论传承下去,实现“走出去,又回得来”的动态发展。这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学前教育理论,与世界同步发展。以前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中一个薄弱的学科,现在它成为一个热门专业,达到今天的高度,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面向儿童,儿童是家庭关注的重点对象,更是社会重点注目的对象。如何上好学前教育的课程,教好幼儿懂一些思政知识,引导幼儿的思想向国家靠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

在高校,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从教学资料中融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点,还应该增加大量的幼儿感兴趣的课程讲授以及视频介绍,而且把握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协同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是主阵地,更是主要传授对象。因此,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是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加强德育意识,同时自主把本专业知识与时事政治融会贯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与本专业相关的时政热点,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逐渐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奉献意识。

其次,身为教师要谨遵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言传身教等职责,运用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着力培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幼儿教师。此外,教师还要自觉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运用二者互补的优势,提升教学效能。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宣讲、培训等,来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的具体要求的理解与体会,领悟思政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补充与深化、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培育和价值观塑造起到积极影响。

教师作为落实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需要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思考教材的思政教育,运用多种有效的渠道,获得更好的教学方式。

首先,加强同专业的教师们的交流互动。通过分享课程教学方案、探讨典型课例,挖掘课程建设的思政元素以及展示交流等方式,目的是为了教师能够打开教学思路,搭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究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与衔接性。其次,加强高校内不同专业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尤其是要注重与思政教育有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

通过不同院系老师们的交流,可提高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的切合度。在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的同时,专业教师应该组队统一培训,加强交流,课后分享。最后,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作用于学生。因此,只有了解学生的地位和教育的主体对象,教师才能更好发挥思政教育优势。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状况,可以以班主任的身份或者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真实地掌握学生们的基本情况上设计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即能学会专业技能,又能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

(二)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到社区教育课程中

幼儿社区教育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首先要从实际和具体的问题出发。因为社区可以教会你如何生活,生活总是需要添加一些不一样的生活元素进去,然后感受五彩缤纷的生活趣味。因此,适当给予生活一个刺激,不仅可以营造快乐氛围,而且还可以增进生活乐趣,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适度给儿童创设一个适度挑战,引导、激发他们的胜任感。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幼儿对胜任感的渴望融入思政元素于教学内容中,并使它们在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中得以实现,来解决实际和具体的问题。

根据当下国情,教师可以运用疫情防控中体现中国制度优势的思政元素,把握思政元素与社区文化的有机结合。社区是孩子玩耍的天堂,更是父母聚集交流的场所,人流量多,而疫情发生时,大家都在家里闭门不出,大人可以控制不出门,但是小孩子天天呆在家,难免会无聊趁大人不注意时跑出去玩。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合作,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师线上教育,家长线下教育,共同创设一个爱与尊重的社会环境,让幼儿真确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被尊重的意义。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表现才能、选择决策的机会,有生活自理和自由的选择。让幼儿从出生就能获得国家对自己的重视,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热爱国家的鸿鹄之志。有国才有家,国在哪里,家就在那里,那是一种归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更懂得爱国,以及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宗教渗透、间谍组织渗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师幼互动融合兼顾思政元素

不管身处中国哪一处,思想政治一直潜移默化、尾随而来、密不可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教育不仅是家庭的重视,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学前教育是儿童步入教育殿堂的开端,在这种互动影响下,幼儿不容易变得是一个孤单、自闭和内向的孩子。师幼互动行为强调是在场性和即时性,通过场景界定、角色认知和行为期待进行互动。

正是有了这种互动,教师在上安全教育课时,更应该把握思政教育穿插与课堂上。比如疫情来临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勤戴口罩,如何戴?为什么要戴?这其中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知识,倘若学生对我国的思政知识没有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学生会对此类的安全教育课感到晦涩难懂,易对该课程丧失兴趣。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使用多媒体等有效媒介,融入我国的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对当下的国家政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和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与内化,使学生在具有中国情怀的视角下正确看待书本中的思政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元素在安全教育课程中的融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组织的活动注重强化思政教育和改革创新

(一)学前儿童改革下的体育、游戏的思政教育活动

第一是理解幼儿的内心,从幼儿的行动中解读幼儿的兴趣和关心的方向、与人和物的互动、游戏的动机等;另一个是对环境、游戏等相关的对象的理解[3]。通过幼儿参与的活动、体育等项目,推出幼儿喜欢玩什么游戏,以他们的表现的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中总结出幼儿的内心向往的体育、游戏。开展体育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还锻炼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运动能力。在体育游戏开始的时候,不仅开发了智力,还提高了心肺功能,培养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另外通过集体体育游戏活动,能最大限度培养幼儿的的自律能力、生理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幼儿们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生活愉快,消除疲劳,是发展幼儿身心的重要途径。

学校改革后举办的体育、游戏活动不仅注重了幼儿之间的团结合作,而且融入思政元素教育,让孩子不仅是在参活动中,更是在领悟思政教育的内在含义,真正践行思政教育的精神。

(二)学前教育改革下的社会责任教育、道德教育的思政教育活动

社会责任教育是学生在认清自身责任的基础上形成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最终上升为自觉的责任担当的过程[4]。孩子具有可塑性,从单质到混合物,其中的变化来源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影响。孩子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质,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熏陶,在环境中成长起来。比如小孩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见到东西就拿走等,在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下,他们是没有意识去注意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以游戏为中介,教会幼儿要学会不独占玩具,尊敬老人、父母、同伴等不同身份的人物,不要任意发脾气,甩脸色,公主病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别看孩子小,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很强,他们会有意识的去模仿、认同和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有模有样。因此,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优质人才。从国家的层面出发,站在国家的角度,与国家荣辱与共,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幼儿园等,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是提升我们当代青年思政素养的阵地之一。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责任的人和有道德的人,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思政儿童幼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