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艺术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创新

2021-10-19崔莎娜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工艺

崔莎娜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曲艺,民俗十大类别。其中传统美术类别就更包含美术绘制类目,刺绣类目,制造印染类目,雕塑类目等等。种类繁多,审美和文化氛围浓厚。目前的艺术设计融入非物质文化元素,是用现代西方设计的题材和手法再次加工非物质文化的艺术元素,对艺术元素进行升华,焕发新的生机。由于艺术设计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设计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入的了解,不生搬硬套,做到完美结合。在当代艺术设计作品里面融入非物质文化的艺术元素,不仅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起到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一、设计作品融入非物质文化元素价值

(一)丰富设计作品的艺术特性,拓宽作品展现形式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元素提取和融入现代化的设计,本质上是一场“文艺复兴”,创新的展现非遗元素,本身就是拓宽了作品的展现形式和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重文化烙印,是我们不同时期民族文化、性格、审美、艺术的体现,是历史文化的结晶体。无论是配色、构图、图案、工艺还是韵律、动作等等,与现代的艺术作品结合,是丰富了现代艺术作品的展现效果,拓宽了艺术的展现形式,给主体带来别具一格的观赏体验。比如说同样是舞蹈艺术表演,2021年湖南卫视舞蹈作品《龙门金刚》就把古典敦煌绘画艺术、舞蹈和河南景观结合起来,不仅表达了河南人民抗击洪水、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使得晚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升了一个层面。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形式。

(二)激发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增强作品独特性和文化底蕴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设计灵感,还是比较少见的创作思路,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途径。设计师最重要的是随时保持和精进自己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艺术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要从各方面汲取灵感,设计具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设计师很好地艺术灵感宝库,具有着亲切感和历史同源感,也是历史某一时空非常顶尖且成熟的艺术结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的艺术元素融合进艺术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属性和艺术价值,使作品更具有文化亲切感和自豪感。丰富设计作品的多元价值。比如说传统刺绣类目设计元素,无论是用作作品展现材料,还是借用刺绣的制作工艺,都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

(三)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实用价值上已经减弱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缺乏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青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大多是欧美、日韩文化为主。长久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不良的文化风气,失去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导致精神上崇拜他国文化的风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增强民族认同感,历史文化感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文化特性和观赏性,设计领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载体,在作品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不仅可以“活性传承”文化结晶,还可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商业价值和收藏价值,起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大众审美意识的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艺术作品设计的策略

(一)根据设计主题,直接或间接引用非物质文化元素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涉及类目非常丰富。根据设计师设计作品的主体和类型,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设计元素。这是元素融合的常见方法之一。以美术类的设计作品为例,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传统非遗美术技法、配色、构图思路进行设计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做间接作品引用的时候,对设计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设计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生活过程中要深入的了解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抽取设计元素融合。我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以“24节气”为例,设计师在设计相关的主题作品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对其理解,融合现代的展现形式进行加工。传统的工艺和展现形式,审美欠缺日常性,选择具有现代审美的花纹和图案,不仅满足大众的日常化需要,也起到了丰富设计主题表达效果的作用。间接引用也可以是借助非遗元素的绘画工艺、配色和构图等等,根据设计作品的需求,抽取非物质文化元素表达设计主题思路,增进作品的美感。像是现代的园林环境设计,采取传统绘画工艺的“留白”“透视”思路,增强园林的观赏度和艺术氛围,高效利用设计空间。对此不一一列举,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融合。

(二)结合非物质文化制作工艺和艺术元素展现设计作品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实用价值不高,但是其艺术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展现作品不失为是一种良好的融合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的展现元素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平面设计为例,我国的文字文体、少数民族的图案和花纹、常见的花鸟虫鱼绘画工艺、自然风景的绘画工艺,还有各朝代年间的绘画流派,都可以用来展现设计的主题,工艺和元素都可以辅助展现设计目标。以LOGO设计为例,LOGO设计可以借助文字文体和与主题相符合的花纹进行变型引用,不仅可以增强LOGO的整体美感,还可以增强文化属性,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以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图标为例,设计上面融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篆刻工艺元素和文字文体变型,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象“京”字,又像现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使得图标同历年其他国家的会徽图标脱颖而出,具有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三)直接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设计作品的材料和素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虽然实用性减弱,但其生活化的特性在现代设计里面依旧不可小觑。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视角,主要是因为其生产制作工艺多以人工为主,单位时间生产量低,不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需求。但是好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制作工艺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弥补生产量的不足,使得非物质文化展现新的生机,有更多的展现的空间和价值。以服装设计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更多考虑的是服装带来的美、文化、个性和艺术表达价值。在充分考虑服装作品的实用性后,怎样带给穿着者不一样的感受,吸引人的眼球,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自身的艺术风格可以借鉴进现代设计的作品里面,其本身也可以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载体和材料。我国古代工艺制造下的罗、锦、葛、缎、绫、绢、纱、纺、绨 、呢、绒、绸、绡、绉等都可以结合现代的制作工艺,批量生产,作为服装制作的材料,多样化用作服装设计,拓宽设计的展现空间。另一方面像是传统的刺绣工艺,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工艺,和现代机器生产技术结合,可以广泛的用于不同的衣料,作锦上添花之用,同服装设计的主题融合在一起,增强服装美感。刺绣作品本身就可以直接作为衣料,其刺绣的构图配色可直接同服装展示的主题相呼应。高级定制服装的设计,可以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融合创新。

(四)非物质元素的文化寓意引用进现代设计作品中

直接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祈福、吉祥、祝愿等文化寓意在设计作品中,也是常见的融合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具有民族凝聚性和共鸣性,是因为其在过去的时空起到了精神寄托的作用,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面,能直接引起情感和情绪的共鸣。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在建筑设计层面结合非遗元素文化寓意的典范。中国馆的外观采用榫卯建筑工艺元素,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鼎”是中华民族用于祭祀和祈福的工具,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古代皇族常用鼎器祈求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建筑外观还引用了“冠冕”元素,冠在古代寓意尊贵,展现身份地位。场馆倒置的空间外形,也形似古代的粮仓,寓意着财富和丰收。这些元素都是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发展衍生出来的,直接引用非遗元素的寓意,也是增进设计作品艺术观赏性和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像是节庆民俗的时候,许多的设计作品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设计。现代生活,艺术设计可以融合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选择一件商品或者产品,除去其生活实用价值,更多的是看中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审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元素都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特点,很多的设计巧思背后都是满满的吉祥寓意。直接引用非遗元素的文化寓意,结合现代设计主题、展现思路和价值,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艺术融合途径,具有多重价值。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同现代的艺术设计相融合是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同设计行业相融合,起到了遗产“活性传承”,迸发出新活力的作用。对于艺术设计领域来说,也是创新的新领域和方向。随着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需要更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设计作品涌现出来,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充实民族文化自信,坚定民族文化信心。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工艺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