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丘纸马众神图像谱系特征研究

2021-10-19高艳慧张建敏贠红霞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神像众神特征

高艳慧 张建敏 贠红霞

河北美术学院

内丘纸马神像的研究需要结合一定的实物进行对比分析,在有限的资源中,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馆藏实物中查找与内丘纸马相关的资料,并从中分析内丘纸马所表达的信仰来源以及发展的过程分析。在一系列的图像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内丘纸马的众神像的图谱进行系统的分裂整理,从类型、时代、区域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对于每一个神像的来源、历史演变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反应特征,神像的代表特征和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追求。内丘纸马的神像也会出自中国古代一些就有代表性的书籍中,例如一些道教或者是佛教的书籍中,像山海经等书籍中就会有多种神像,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兼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分析[1]。

一、内丘纸马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

(一)内丘纸马的历史源渊

内丘纸马主要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的西北方向,在汉朝的时候改为中丘县,在隋朝的时候更名为内丘。内丘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将神像绘制在墙壁上来表达内心对于某种情感的追求,有时也是为了将某种祭祀方式以画像的方式进行。从《中国雕版源流考》书籍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内丘纸马主要是起源于隋朝,标志就是敦煌中的众神画像,从现在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内丘纸马在宋朝的时候被百姓们广泛使用,因为在现存的宋代服饰中可以看出有大量纸马神像的身影,并且出现了彩色纸马的身影,但是在清朝后期,由于现代的变法改革,导致人们对于纸马的信仰开始减少,伴随而来的就是民间相关的艺人大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要传承这种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热情。

(二)内丘纸马的信仰来源

内丘纸马的图像艺术从某种方面也可以从其信仰起源进行分析,首先内丘纸马中的众神图像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现象的某种认知,比如说,在某个地区产生了自然灾害之后,在当地居民的思想中便会产生出一种某种神在此居住或者是对当地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这就形成了早期人们信仰的山神、河神等第一批的众神。这些图腾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在图像的反应上也和自然现象相关联,例如河神一般都是以水中现有生物的模样进行演化,对于反映天气的神像则与飞翔或者是外表与平常的认知有所不同;内丘纸马的信仰来源也会从一些书籍中产生,像佛家和道家的一些书中既有众神的身影,并且演化出的寺庙、道观等场所中供奉着相应的神像,这种信仰的来源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希望通过祭拜某种神像达到一定的效果,其中反映着百姓对于生活的需求变化,例如,在不同的时期社会上会出现不同的实物,也伴随着新神的增加,每一位神都被古代人民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代表性,希望在特定的场合和时期为百姓提供服务[2]。

二、内丘纸马众神图像分析

(一)受水陆画性质影响的纸马图像

水陆画主要是对佛教人物的描写而演变出的一种绘画方式,并且在唐朝时期逐渐成熟,这种方式画出的神像具有几何美的特征,首先可以观察到图像中神像的位置一本位于整个图画的中间,在人物面部特征方面主要体现的都是正面的形象,并且会有一定的背景装饰。运用水陆画法描绘出的众神图像也体现出了在众神界的等级关系[3]。

(二)借鉴中国戏剧特点的纸马

在众神图像的传播过程中,虽然有多种神像被人们所崇拜,但是与人们接触较为广泛并且被广为信仰的当属门神了,一般是在过年的时候在家里的大门前贴上魏征、尉迟恭、秦叔宝等人的画像。这种说法是起源于唐朝,有人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期,连着有多个夜晚李世民都梦到的鬼怪来索命,日夜难眠,后来有大臣提议派遣几名武将在门前进行把守,防止鬼怪的进入,照此执行之后果然多次睡眠良好,最后将武将的画像贴在了门上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至此以后,这种贴门神辟邪的风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延续至今。内丘的门神画面人物形象是秦琼、尉迟恭他们都身穿盔甲。《西游记》里形容他们是“头戴金盔光灿灿,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晃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在信仰分析和人物性格以及发挥的作用中来看,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忠诚的智慧。在火神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服饰与当朝的武士形象较为接近,整体的造型也是夸张大胆,也是便于后期的戏剧演出,将人物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以做到人物动作夸张到位,让人们欣赏到这种远古的神秘文明[4]。

(三)受原始文化影响的纸马

青龙,龙是中国最大的吉祥物,龙的形象在原始彩陶、青铜器图案、汉像砖、纸马、建筑、服装中都经常出现。龙的形象是人们幻想创造出的,蕴藏着原始的宗教观念。在内丘青龙属于碾神,图像是头戴王冠,人面龙神的人物形象。眼下夸张的画了一条上翘的弧线。画面中青龙的身体和衣服混乱的连在一起,手里拿着宝剑,脚下踩着石碾。青龙是中国古代的灵兽,其形象与《山海经》中的雷神形象非常相似。这人物的脸部和老虎的脸部都是夸张的大眼睛、半弧形的眼眉紧紧相连三角形的鼻子,眼珠是一条竖线。几何形的嘴巴下面是十几条排列有序的胡须,虎头和神脸都是正面紧盯着前面,画面中许多平行并列的直线和曲线充满了秩序美[5]。

三、内丘纸马的艺术特征

(一)内丘纸马图像的形式分类

内丘纸马按照纸张的大小可以进行划分,不同类型的纸马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运用于各自的场合,大纸马通常使用红、黑等颜色,将各自的灶王或者是财神进行绘制。中纸马为16开纸,多为三色或四色套色印,制作工艺和大纸马相同。也有单色墨线印刷的,有的中纸马采用半印半绘的手法,也有采用两版相连的刻制手法。这样印起来就更快些。如牛王、马王、水草神刻在同一块板子上。小纸马为32开纸,一般是单色小纸马最能代表内丘纸马特色,纸张分为粉色和黄色两种,只有家里有丧事的人家才贴黄色的小纸马。

(二)内丘纸马的造型特征

内丘纸马中有多种构图特征,其中的抽象类造型,是将现实中的形象运用简单的一些线条进行绘制,在中国古代的一些艺术、手工艺品中也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夸张的造型表达出了众神像的艺术特征。抽象性造型特点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几何形概括抽象现实现象。像五道和火神这种在图像的四周加上相应的抽象图像进行装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对于祖师、还愿神等纸马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并将自己的感情与实物的造型相结合,进而表现自己的情感特征[6]。

内丘纸马独特的构图方式也是其一种造型特征,在图画中一般不留间隙,整体运用大方的线条进行描绘,对于较小的间隙处则使用小型造型进行整合。其中较为广泛的造型主要是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中规中矩的中心对称式的造型,也符合中国人讲究对称美的造型特点,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体现在左右对称,在上下结构中也会表达出对称布局的特征。对于主次方面则是突出主要的特征,一些灵感也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形成了对称性的审美心理,是图形中最古老的构图方式,使人产生一种轻松偷快的心理反应。如全神、天地神、家堂神、四路神纸马图式就是中心对称式构图。另外一种构图方式则是采用多层次的构图方式进行描绘,将不同的情节或者是突出某种主题,然后围绕这种主题进行图像的构造,图像与文字和谐统一内丘纸马的神邸都有配文、或是神像名号或是楹联,如:车行万里、日进斗金、上下平安等内容。

(三)从现代艺术中进行图像谱系分析

内丘纸马的图像是丰富多彩的,蕴含着原始神秘的特色,渗透着信仰神学、民俗学等因素。西方现代具象艺术家注意研究物体形态诸面,为此把物体分解成若干具有稳定方向的几何形,并同时呈现在画面上,形成物体诸面集合体。对形态的认识内丘纸马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内丘纸马艺术中多形态的象征几何纹样,并非是自然几何结构、形状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物、人物、植物形象抽象变化而来的或说是经过高度简化概括出来后,加以巧妙地组合变化来的。如内丘纸马的“田苗”民间艺人将本来复杂的造型概括成几何体表现出来,鼻翼被概括成三角形、半圆形的嘴巴露着整齐的牙齿,眉毛胡须呈平行状根根排列如钢丝一样,使其有了鲜明的人物个性。

四、结语

从内丘纸马的起源和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众神图像的分析,最早的众神代表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渐渐地形成一种精神寄托,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纸马被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象征,但是众神像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特征,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中国的民俗有一定的帮助。从艺术的视角去研究它,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对现代艺术很有意义。尤其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独创的象征、寓意、谐音等艺术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继承和吸收内丘纸马的艺术精华把它运用到我们的艺术中,发扬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纸马图像艺术还有很多价值有待阐释和发扬。

猜你喜欢

神像众神特征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众神归位
祈祷
一朵白云
神像与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