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

2021-10-19陈茜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黄自作曲思乡

陈茜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在我国声乐创作的历史进程中,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一直受到作曲家和歌唱家的特殊关注和青睐。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一类的文学作品,在被创作出来的时候都是可以入乐加以吟唱的,是以文学与音乐艺术融为一体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以黄自、萧友梅、为代表的近代作曲家吸收西方作曲技法融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实现“融汇中西”,使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歌曲都和很多诗词联系在一起。我们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歌曲中歌词直接选用诗词,有的用古典诗词,有的是现代诗词或是把诗词进行一系列改编等等。具有深刻寓意的古典诗词与柔情的音乐联系在一起可谓是天作之合。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诗歌都有韵律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具有两者兼备的特点。这样可以把整个音乐便显得情感深沉,外在和内在都进行了一系列融合。诗词与音乐相配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进一步深化一些相关的内涵,使得整个乐曲显得更加完整,从而可以达到一种有机地融合。诗词与音乐偶尔呈现出一种分离姿态,分离之后,在分离中又有所包含,就这样分合相互交叉从而达到一种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保留一些好的精华部分,从而可以得到发展进步。这样音乐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帮助整个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以《思乡》为例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

《思乡》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为表现内心的情感二创作的。创作这首歌词的背景是创作人面对国难,自己又寄居他乡。国仇,乡愁两个缠绕作者的内心,作者无法发泄那么只有通过写歌词来寄托情怀,从而创作这首歌。国家正处于危亡之时,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担忧。爱国力量虽然风起云涌但却比较弱小,根本无法和阻碍势力抗衡。作者将自己的无奈和爱国情怀完美融汇在一起,希望可以借助这首歌为自己的情怀找到一种归宿并让自己的情怀可以得到释放。

(二)《思乡》的艺术特点

1.吟诵调元素

演唱一般歌曲与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不同的,要把握好诗词的吟诵感。平声就要适当的拉长吟诵时间,遇到仄声就需要稍微短一些,减少时间减少用力。这样收缩有序,时高时低从而达到一种很好的试听效果,让人听到会产生一种美感。

在《思乡》的创作过程中,黄自先生将吟诵调元素恰当地插入其中。以乐句“柳丝系绿…凭栏无语”为例,此句体现了吟诵调的第一要素。

其中丝、清明、凭、无,属于“平声”。歌词的涵义和内容是我们吟诵时的重要依据。“柳丝”和“清明”可以弱声开头,而且不能有太长的时间连续。如果不遵守这样的规则,朗读起来就会比较生硬难懂,语句的流利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正因为这样作者做了很多考虑,在前几句弱起开头。再运用八分音符的时值,从而达到一种很好的吟诵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在演唱诵读诗歌时有一个重要定律,平长仄短的原则,这样诵读方式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可以充分地表现情感。一个“凭”字作为强调,在强拍强位上运用全句时值最长的两半拍,再逐渐弱收。音乐与歌词达到高度契合,表现主人翁内心的纠结痛苦。

再如半吟半唱的乐句“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其中的“道”字后八分休止符和“去”字拖腔的使用就明显的体现了吟诵调的第二要素。

2.词曲在乐景中勾勒哀情

创作者运用一系列意象使得整个作品显得传神具有魅力,旋律与歌词之间的高度契合,勾勒出了春色景图中的满怀愁绪。为听者感觉到独特的艺术魅力。创作者将游子在外漂泊,尽管身在春色中,却始终想回归故土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部分(1~12小节)风景是这一节的重要内容。作者在这一节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在这个清明时节,寂寞的愁绪涌上心头,任凭寂寞来撩拨内心的孤寂。在看到春天万物变得生机勃勃之后,却在心中陡然产生许多感慨,乐景被哀伤的情绪缠绕其中。在这里作者运用一种舒缓的向下发展的音符来展现一种哀伤忧愁,作者将主题动机下行二度摸进一次,又向下三度在c上构成小小七和弦上行琶音,形成一种叹息的语气。后一乐句“更那堪墙外鹃啼”处,作者将自己孤寂的心情托盘而出,从‘更’到‘墙’之间跨越七度,‘墙’字在强拍强位维持两拍,后下行级进,与‘鹃啼’形成对比,自古诗词中就有借杜鹃啼叫来暗示愁绪的典故。

随后的间奏部分(13~15小节)采用模仿手法。伴奏是一种过渡。这种过度展现在音乐上就是对上一节内容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是乡愁、哀思的情怀。接着模仿。在这里主要模仿杜鹃的叫声。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整个乐章显得一种定向的稳定。为整个乐章的高潮部分做一种承接下文的铺垫。

第二部分(16一26小节)“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伴奏改为和声织体。柱式和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和声离调、双手反向进行、织体加厚的手法,使音乐不断扩张。旋律同音反复并向上级进,‘万种’到‘闲情’、‘满怀’到‘别绪’都使用了小二度关系向上级进,将这种无可奈何的愁绪表现得极致内敛,压抑着情绪地发泄。最后在全曲最高音g上,一个字‘问’将内心的痛苦迸发而出,强拍强位的‘问’字延续两拍,旋律开始向下级进至e,又向上跳进六度,与问句辉映。最后旋律向上大线条的发展,旋律逐渐开阔,与歌词“我愿与他同去”契合,表现出创作者内心想要迫切回到祖国,与祖国同在的决心。

(25—26小节)伴奏又再一次对寄托意象进行表现。柳条就是这一意象。借助景物来表达思乡。

(三)《思乡》的演唱分析

1.作品风格

《思乡》是我国民族音乐代表。吟咏调是其展现民族风的重要体现。中国元素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演唱在各个方面下功夫。比如音色、音高、个别字的轻重缓急,从而形成一种民族风格。整个意境显得具有诗意、唯美,从而显得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

2.作品分析

此曲是一首带有前奏、间奏、小结尾的结构完整的艺术歌曲,并列单二部曲式。作者在第一句就奠定一种全首歌的基调。这种基调在整首歌中作为核心。把这个动机作为全曲的核心,手法十分简明扼要。此动机在前奏发挥着重要作用。

歌曲第一乐句从分裂到综合,以核心音调的两次模进与延伸构成。这句采用一种连续的形式综合形成,表达主人公的一种哀愁,一种伤感。

间奏中依然用核心动机的变化发展,并模拟出杜鹃的叫声,增添了无限愁绪。

第二乐段“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句,用朗诵音调唱出。情绪激动。钢琴伴奏中织体加厚,左右手反向进行,形成渐强的效果。歌声则以半音级进上行,直接引向高潮。 “渺渺微波”处,力度较强的琶音奏出Ⅳ级大七和弦,让音乐拥有一种神秘感。一小节的间奏之后,最后一句节奏拉宽捎带自由,旋律向上发展、悠扬宽阔,力度“弱一强一弱”的变化,引向全曲的结尾。尾奏部分采用主题动机的外形,与前奏呼应。

3.演唱处理

全曲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乐曲一开始第4小节的“柳丝”便是一个由小字一组的升f音进行到小字一组的g音所构成的一个小二度的旋律进行,尤其注意语音的准确度,把语音作为整个乐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当的控制气息流动的和各种重要音节的把握。把握音准是整个乐章的重要环节。柳字的弱起唱法是整个乐章的重要支柱,我们要注意把握和确切地唱出来。“柳丝绿了,清明才过了”是总领全句,奠定整个乐章的重要基调。在此句主要是营造一种气氛,让整个乐章的哀愁思想气氛显得格外浓烈。用描述性的语言,像自传的语言来唱出这样的词句,使整个乐章的精华所在。声音的细腻变化表现整个乐章的情感。

第二部分:16-18小节的伴奏织体由第一部分的分解和弦加厚为柱式和弦,之间通过降E大调副属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高声部与低声部半音化反向进行不断向两边扩张,造成情绪渐趋激动的效果,在演唱上要在力度上下功夫。伴奏演奏使整个乐曲的重要合作者,在情绪上要达到一种默契的配合。要达到一种共鸣,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在末尾也要唱出一种充实感,别绪更加浓烈,感情也更加真挚,表露出来。

三、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对中西方创作思维的融合

成功的艺术歌曲创作要求创作者不仅对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技法技术精湛,同时要求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文学内容要超凡的感知力各热爱。黄自对中国古诗词深切热爱是他创作大量优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根本原因。同时黄自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西方留学的经历,使其拥有高超的作曲能力。黄自先生在作曲时对中西方的文化和音乐以及审美观等,从多方面解剖、分析,把中国的诗词与欧洲的作曲技法这两种不同的东西,化异为同。

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含意,并通过富有诗意与幻想的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注重表现个人的主观感触,让听众在狂热的激情,怀古的意蕴,幽怨的感伤中徜徉遐想。黄自先生善于用简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使歌词如同在朗诵中自然流淌出来。他在写作旋律时,很注意歌词的韵律和声调与旋律的结合,同时他还是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黄自先生把西洋作曲技法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通过对古典和现代诗词的深入研究,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实现“融汇中西”。

《思乡》对中西创作思维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把握中国诗词吟诵性的特点,把握平仄关系,使词曲高度契合,彰显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魅力。二、旋律采用延伸的手法,这与西方动机化的音乐语汇不同,更体现东方作曲思维。三、简洁的单二部曲式结构,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四、全曲围绕一个核心动机逐步展开,体现西方的作曲思维。五、伴奏部分大量使用和弦外音、离调和弦,采用西方化的和声语汇。

四、结语

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不仅要分析谱面上的音乐内容,更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的创作特点、歌词的文学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整体风格,进而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作曲家在词曲关系上能较好地把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使用西方化的作曲技法的同时保留民族音乐旋律延伸性的特点。黄自在作曲时对中西方的文化、音乐、审美观等,从多方面解剖、分析,把中国的诗词与欧洲的作曲技法这两种不同的东西,化异为同,令他们生动地和谐起来,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实现“融汇中西”。

猜你喜欢

黄自作曲思乡
昭君思乡
逐梦
思乡
那一天
思乡与蛋白酶
George Gershwin
伍光辉作曲三首
本期主题:思乡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黄自作品《玫瑰三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