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瓒、渐江笔墨语言比较研究

2021-10-19李秦川子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倪瓒用笔笔墨

李秦川子

章丘双语学校

一、倪瓒、渐江山水画笔墨特征的比较研究

(一)倪瓒山水画笔墨特征

在元代,文人画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中国画的笔墨开始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倪瓒作为文人画家的代表,用简洁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疏简逸气的画风,树立了文人画的典范,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画家。

通过倪瓒早、中、晚期的山水画作品可以看出有所变化,但总体的面貌特征差不多。倪瓒绘画作品总体呈现出简淡的特征,抛弃了以往画家所用的繁复的笔触风格。用平淡、干枯的笔墨表现画面的韵味,突出萧瑟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自然与画家精神气质完美融合的结果。董其昌曾经说,倪瓒作画必须用侧笔用笔,轻重有序,特别强调不能用圆笔,倪瓒用笔笔法干净利落秀丽灵峭。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倪瓒的用笔并不是像董其昌所说的一味侧锋用笔。倪瓒不为物形所局限,每笔每画只为表现出胸中的逸气,而所谓逸笔草草,其实只是自己谦虚的说法。众所周知,倪瓒的绘画取法于古人,他家中收藏不少名人字画,他都有仔细地研究。他绘画当中的一笔一画都经得起推敲。倪瓒早期的画作很少留存于世,但在史料中也找到过一些言论,比如说,倪瓒曾说过,他最开始学习画画的时候,看到景物都可以画得很像。平时无论是游山玩水或者在城中闲逛,只要是见到的事物,都画下来留存。可见他也曾经有过追求形似的过程。“逸笔草草”只不过是在经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之后,提取笔墨的精髓加以变通才形成了自己简静的风格。《容膝斋图》是倪瓒晚年的经典作品,山石用中侧锋勾勒出层层相叠的细碎的石块,再用极淡的墨色以干、松的侧笔皴擦,碎石后面几棵枯树,略点杂叶,树下空亭一座。伸展的树梢与对岸相呼应,在以往空白的水面中多了一块土坡,使得画面较之以往显得更为丰富。

黄宾虹说:“笔墨之妙,画法精理,幽微变化,全含蕴于书法之中,不习书法,画不易高”。 倪瓒不仅通过学习古人的画作提高自己的笔墨,而且在书法的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注重书法性用笔。他倡导赵孟頫的“书画本来同”的观念,勤学书法,把书法线条运用到了绘画当中,使得线条呈现“一波三折”之势,韧劲十足。倪瓒书法作品中大部分都有倪瓒的题跋。我们通过比较他的作品《渔庄秋霁图》中的题跋可以看出,他画中的方折侧笔的皴法与他题跋中稍带行笔笔意的小楷字体相一致,细挺的笔锋在提按转折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节奏,无论从气息上还是用笔上都极好地将书法与绘画融合起来了,画中树石的用笔就是书法用笔的完美体现。

(二)渐江山水画笔墨特征

渐江是学习倪瓒山水画风的典型代表,张庚在《国朝画征录》记云:“弘仁……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导其先路也。”周亮工《绪画录》云:“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渐江对倪瓒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毫不隐瞒,“迂翁笔墨吾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他推崇倪瓒的笔墨风格但不受其约束,在学习过程中他更多的是融入自己对宋画、元画的理解,加上对自然造化的感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倪瓒的笔墨基础上加入了自己个性的用笔,渐江学习倪瓒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学倪却不似倪。与倪瓒虚混的用笔相比较,渐江的用笔更加苍劲、肯定。与倪瓒的“逸笔草草”相比,他的用笔更加严谨。他在倪瓒干柔、松峭的笔墨基础上加入了源于宋画的刚劲有力的线条,变化丰富,画面有虚有实。渐江的绘画作品在韵味上不仅有倪瓒的逸,还有一种刚正之气,较之倪瓒逸静的绘画风格,又添了几分冷峻的感觉。与倪瓒忌用“勾法”的创作方法不同,渐江的作品都是用一波三折的线条勾勒出大大小小、疏密相间的几何图形。画面没有出现过浓重的笔墨。《西岩松雪图》全景式构图,细瘦的线条勾勒出大大小小的山石,层层叠加,组成耸立的大山。以浓淡不同的松树与空白的山石形成对比,烘托出雪中的景色,形成一种恬静的美感。

(三)比较倪瓒、渐江的山水画笔墨特征的异同

倪瓒与渐江都是文人画的代表,二人在笔墨发展上都是崇尚简淡、幽静、空明的绘画风格。但是,跟倪瓒的画风不同之处是,渐江画中的线条变化没有倪瓒那么丰富。具体分析是,一是倪瓒与渐江画作中山石草木轮廓线的粗细。二是渐江绘画所用线条的轻重变化跟倪瓒的有所不同。因此,渐江的作品中线条中所蕴涵的文人趣味,如精神与思想以及主观情感的韵味,都相对不如倪瓒的作品。而且,渐江的画作中用线虽然也是清淡而简洁的,但少了点倪瓒的线条中随处可见的质朴的意味。因此,渐江作品中表现出的清淡、幽静的意境,远远没有达到由倪瓒高逸的人品所体现出来那样幽静的意境。渐江通过学习倪瓒幽静而冷静的意境与画法,再利用他自身的审美观进行组织与取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几何体组成的黄山的风景,是抽象而具有形式美的自己的风格。然则意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笔墨的质量,倪瓒笔墨的内涵、所蕴涵的意境深远,尚属众人所仰望。

二、倪瓒、渐江笔墨语言比较研究的影响及意义

众所周知,渐江的笔墨艺术的成就对中国画笔墨的发展转变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其从倪瓒笔墨中吸收的精髓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对比倪瓒与渐江的笔墨语言,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笔墨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继承传统与发展自我的必要关系,适合自己的永远比学习前人的更有价值。

倪瓒“空疏”的皴法语言以及“简淡”的笔墨特征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尤其在明清之际对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倪瓒一生足不出江南,对太湖的自然风光熟记于心,随笔即可写出所需描绘的对象,追求“逸笔草草”的笔墨风格。然而他的逸笔风格在当时并没有收到广泛的认可,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董其昌提倡“南北宗”论,倪瓒的画法才开始盛行,许多画家争相学习倪瓒的画。有不少关于沈周学习倪瓒的记载,从他所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得出他的笔墨当中有倪瓒的影子。在《画旨》中,董其昌写道:“沈石田每作迂翁画,其师赵同鲁见辄呼之曰:‘又过矣,又过矣’。” “四王”尤其是王原祁特别研究过倪瓒的画,从王原祁的笔墨皴法来看,他也借鉴了倪瓒的折带皴,王原祁曾评说:“元代诸家,各出机柕,惟(倪)高士一洗陈迹,空诸所有,为逸品中第一。”他们对倪瓒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并不能真正理解其笔墨内涵与气韵。唯有渐江可以说是真正得到了倪瓒笔墨的精髓。他学习倪瓒笔简墨淡的笔墨运用方法,以干笔淡墨及折带皴的皴法描绘山石结构,突出清峻冷逸的绘画风格。

渐江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对当时的绘画思潮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后他又创立了“新安画派”,与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并称“新安四家”,又称“海阳四大家”,使其影响力倍增。

由于倪瓒的画风在明清之际受到推崇,而渐江是唯一得其韵的画家,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能够藏渐江的画作是十分高雅的事情。 所以以倪瓒为师法对象并成功取法奠定了渐江在当时画坛的地位。渐江的巨大成就在于他不仅仅取法倪瓒,他吸取众人笔墨长处但也不像“四王”那样沉迷于摹古的风气。渐江注重对大自然细心观察,游历了名山大川,最后借黄山独特的面貌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与倪瓒不同的是,渐江的绘画风格只是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身后却并无太多关注。在当时学习渐江的人很多,以致后来留下的大部分都是仿品《为庭襄画山水图》云:“汪旧翁言,闻之父老,渐公化后名益高。征其书画者日众,遗笔已罄,苦以无应。乃由江允凝、祝山嘲、姚野梅辈为之,而请汤岩夫题诗。汤亦不介。其佳者可乱真。故今见渐公画有汤题者,亦不可信也。” 本来渐江流世作品极少,他的笔墨风格又并不像石涛那样通俗易学,这种情况下他便后继乏人,随时间的推移,他的画风逐渐被人淡忘。渐江在5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他后来的影响趋弱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他没过早的离世,他的画作会留下更多一些,他思想的变化也可能会使他的笔墨更加平易近人,让人更容易学习。总体而言,渐江和倪瓒的绘画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江南人家以有无他们的绘画定雅俗。渐江取法众家之所长加上对自然造化的体味,将倪瓒的“逸笔”山水推向了高峰,并将之发展为“冷逸”的艺术境界。

在中国画式微的今天,不断地继承传统与不断地创新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对比倪瓒与渐江的笔墨语言,从中了解倪瓒与渐江在继承与发展笔墨方面遇到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倪瓒与渐江的个例中揭示普遍意义。有助于我们在传统与创新上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损失自身的特有的审美、笔墨语言品格。而应该强化和丰富独立的笔墨语言,建立起时代语境。认真研究、总结和梳理中国画笔墨之美,探索时代的新笔墨语境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它不论在教学和创作中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倪瓒的山水画,笔墨极其纯净、简单,用笔明净轻逸,尤其用墨,几乎无一笔重墨。构图也异常简单和程式化,最主要是“一河两岸”,近处土坡丛树,远景浅渚一抹,中间大片空白,没有一笔显累赘之笔墨,没有一丝现尘世之污浊。和倪瓒一样,渐江也有着不乐与俗人交往的性格,其山水画冷、寂、清、静的个人风格,正是由于天性中的这种好静孤僻的内在精神气质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倪瓒与渐江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二人的笔墨中引起深思,以及如何在师法自然与师法传统进行一些思考。当然这仅仅是一些浅层次的探讨,更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去进行。

猜你喜欢

倪瓒用笔笔墨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笔墨童年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图说书法(155)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倪瓒·墨竹诗》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