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之有方,练之有法
——谈建筑手绘中植物的表现方法

2021-10-19王攀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乔木手绘线条

王攀

南阳理工学院

植物是建筑手绘中重要的部分,毫不夸张地说,能否画好植物是能否烘托建筑效果图氛围的关键。植物的丰富性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生动性,还可以使画面更具感染力。

建筑的艺术形象需要植物以艺术手法来陪衬,艺术的表达植物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体系:扎实的素描基本功,熟悉植物结构、生长规律,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

一、学之有“方”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表达中的建筑手绘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大多数学生通过多动手、动笔去提高表达能力,但是这种单一的实践需要不断地练习,并保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建筑专业招收的理科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绘画功底,也缺乏综合美感和想象力,学生对建筑手绘望而兴叹,这时候具备独到的观察能力,掌握正确的手绘表现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能练就一手好的手绘,才能进一步在高年级开展难度较高的建筑手绘场景表现,为将来建筑设计方案提供快速、直观的表达,使得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达到工程、艺术双重性的关联。

(一)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应重视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首先,加强美术基础训练对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形体,表现建筑形象,引导学生发掘自然、建筑之美;其次,加强美术基础训练能提高我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在进行美术写生练习时,掌握铅笔、炭笔、钢笔等用具特点,并通过线条、明暗、透视、比例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又成为创作建筑手绘作品参考的原始素材。

素描训练,让学生具备造型分析能力,明暗体块塑造能力;通过结构素描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几何体的外在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关系,并习惯用几何体去分析概括周围建筑环境,并达到熟练运用几何形体去表达复杂建筑和配景的形、体、空间组合能力。例如,乔木的外形就是”这些平面几何;复杂的建筑形象为一个个立体几何的组合,门窗、长廊、柱子就是几何体的空间延伸。那么明暗素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光对物体表面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阴影关系,分析和感受三大面、五调子的光影关系,正确表达出物体的体积感。学生通过前面基础课程的实践写生活动,发掘和探究艺术造型本质规律,准确表现瞬息万变的客观形象,从而培养出学生果断、灵活的独到观察方法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自我风格的艺术形式。所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鼓励年轻一辈,在学习素描上要下笨功夫“多看多想多练”,这就是观察方法和思维意识对专业技能的指导意义。

(二)认识植物的重要性

我们在表达植物前,必须先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对于品种繁多,形态万千的植物,我们根据它的类型和高低进行分类整理,主要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大类。

1.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有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的区分,且高达2米以上的植物称为乔木。乔木树冠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树冠的造型骨架主要取决树木的分枝,根据分枝的排列方式、方向及角度,其形式表现尖塔形、圆锥形、倒三角形、椭圆形的树冠。乔木的树干分枝方向、分枝与主干夹角的不同,使得形态丰富,变化多端;分枝的枝条与主干夹角的大小可分为开展、平展、上伸、下垂等形式;分枝本身大小、粗细变化,分枝越往上,枝条越小越细。乔木的骨架在景观空间中有引导与美化环境的作用。大的乔木可以分割与围合空间形成视线屏障;小的乔木可以作为背景、屏障来划分空间并形成框景,尤其在特色民居中形成视觉焦点,让景观更加精致宜人。

2.灌木长得比较低矮,呈丛生状生长,主干与侧枝区分不大。形态表现为低矮的球状、柱状,在建筑环境中起着乔木与地面、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

3.草本植物根据其造型状态可以分草坪和草丛,这两种在手绘效果图中常用。草坪是矮小且经人工修剪过的草地,形状是比较单一的几何形;而草丛的生长状态就比较自由,是一种针叶型的草,这种较为细致的草本植物一般用于画面的前景或收边位置。

那么在一幅建筑画中,配景植物可以进行分层次整理,按照建筑场景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树木植物在建筑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具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表现季节变化的作用,同时对突出建筑造型、增强面面的虚实空间变化、平衡构图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掌握住这两个大的方面,学生在配景树的表现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同时在树的种类选择以及位置大小安排处理上就会有很多应对办法。如果我们不对配景进行这种深入研究,一旦主体建筑完成,才发现画面过于平淡,环境表现得过于简单化,气氛也没有表现出来,这时再来弥补就已经晚了。所以,一幅完整的画面,除了主体外,配景关系到画面的成败,这正是应了“红花再好,还需绿叶扶持”的俗语。那么在绘制建筑手绘图时,扎实的美术基础和对植物总体的认识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学生专业手绘线条能力,必须“练之有法”

手绘是一门线条的艺术,手绘中的线条运用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手绘水平,线条的练习也必不可少。无论是单体植物还是小空间、大场景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线条组成。线条形式的丰富多彩与描绘环境的形体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人工化的、还是自然状态的环境,都有自身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形象,线条就要讲究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变化。

(一)各类线条练习

线条练习的第一步就是大量的、各类的线条练习,勤练勤画,必有成效。

线条练习的方法:各种几何图形组合练习,图形有大小变化,组合有疏密穿插;各种曲线的组合练习,如气泡线条的大小组合,树木年轮线条的组合,“回”子线条组合,发射线条、弹簧线条等等。

线条练习的要点:运笔松弛、顺畅,线在曲中找直,长线宁断勿接。

(二)多种线型的选择组合练习

手绘植物线条的种类和特征,内容上有轮廓线、结构线、辅助线。轮廓线是对植物外部边缘予以描绘的线条,是最基本的线条;结构线是强调植物分枝与形体结构的线条,是植物的根本线。辅助线是使植物形象饱满、细节丰富的描述线。

形式上讲有直线、斜线、弧线、抖线。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植物线条大致可分为“W”“M”“几”、“针叶型”这四种形式。手绘线条怎么练?练,就是训练过程。我们按照“W”“M”“几”、“针叶型”这几个形式进行练习。

“W和M”:练习一,线条保持上下均匀波动、无方向变化,W或M线画平均,手放松。

练习二,先画一根辅助曲线,然后再曲线上进行 W或M 线的练习;线条方向上有变化,M线的尖头朝向根据曲线凹凸变化而左右变化,切忌画成都朝上的火焰纹。

练习三,W或M线形大小、长短、方向上变化,变化要有度,避免过大过小。

“几”:练习一,线条保持上下折线均匀、手放松,无方向上变化。

练习二,上图的折线中的每个短折线向里凹,进行练习。

练习三,折形大小、方向变化,变化要有度,避免过大过小。

“针叶型”:练习一,针叶线条要拉长,像“针”尖锐,不能太鼓。

练习二,针叶线条从左向右画,画出左半部分,留出中间部分,再画右半部分,最后画中间的和后面的。

(三)线条与形体的结合练习

首先,把植物的形体关系用几何形进行概括分析。比如,把一棵树的形态看成是三两或三五成群地几何形结合,像“品”字形,这样有疏密变化。刚开始练习,可以用铅笔画出三个大小不一的椭圆或梯形,组合关系要有交叉。然后,再用钢笔画出“W或M”线条进行深入刻画,树冠部分注意线条的虚处理,符合树木向上长的状态;树干部分注意与树叶前后遮挡关系的处理,这个地方需要画实画暗,形成明暗虚实对比。这样有目的的反复练习线条与形体的结合关系,避免树木画的僵硬、平面化。

三、配景——树的设计为了烘托建筑、创造环境

环境是表现建筑所处的“场所”,建筑通过绿化环境的烘托,而变得有环境氛围其乐融融。那么,在表现绿化环境时注意树木的几何量感和空间体积关系。

(一)几何感

在表现树木时,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高矮、粗细、长势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决定在形态关系上的。树木是生长的、多样性的,形态也是变化的,单靠人们眼睛的感觉很难准确表达这些特征,为此,要借助几何形来概括形态。

表现树木的形态,最关键的问题是几何图形概括化,植物几何形的形体特征可归纳为球形、扁球形、长球形、锥形、伞形、梯形等组合形式,无论乔木、灌木、草坪这些大小高低不一的植物,外形全部用几何形概括,接下来,把树冠用多个大小不一的球形组合,类似“品”字,再用“M”线条画出正侧方组合关系,其线条不封闭、呈断开状,这样表达出的植物具有蓬松感和向上感;用“W”线条画出下方与地面的组合关系。同时注意树枝的前后空间关系,把一些结构松散,长的凌乱,毫无连贯性的枝干进行取舍与归纳。最后,通过画正面树叶的空隙去表现树的背面,增加树木的背侧面树叶数量表现出树的形体感,这样树木的层次关系就表达出来了。对于修剪的几何形灌木丛和草坪,则是在长方体和几何梯形的透视形态上来画,用“W”或抖线画出上下左右的草叶子,一般在下方或暗部的草叶子要叠加表达。如果植物外形打破几何形的统一,那么植物就不可能稳定于画面,造成倾斜或高低不平的感觉,植物的立体感也不存在。所以,画好植物,一定要熟练运用和掌握几何图形概括法。

(二)空间立体感

建筑图要表现出画面空间感,那么树木在画面中就要很好地表现出体积和层次。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植物的空间立体关系的处理。因此,初学者在建筑写生和手绘图中,植物的表达一味地按照看到的或自我感觉的去表达,那么画面关系必将是杂乱无章的,为此我们要借助空间立体感去解决植物的层次关系。

根据植物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一般分为远、中、近景三种树。远景树通常位于建筑物的背后,起衬托作用,树的深浅以能衬托建筑物为准。建筑物深则树木宜浅,反之则用深色树木做背景。远景树无需区分树叶乃至树干,只需用线画出轮廓剪影,不用强调体积,中国画论中有“远树无枝”的说法,就是从表现空间和整体关系来说的。中景树往往和建筑物处于同一层面,或位于建筑物前,画中景树要抓住树形轮廓,概括枝叶,表现出不同树种的特点。近景树通常位于整个画面的前面,能起到“框景”的作用,不强调体积,但是“形”必须准确、美观,并且表现不同树种的形象特征。近景树干和树叶表现比较细致优美,树干应画出树皮的纹理,树叶亦能表现出树种的特色;树叶除用自由线表现明暗外,还可用点、圈、组线、椭圆形、三角形及各种几何图形,以高度抽象简化的方法去描绘。配景树的画法也可偏于程式化,因为这比自然的树更易于与建筑相匹配。

在低年级建筑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要求和鼓励学生坚持建筑手绘的练习,因为建筑手绘直接反映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建筑或配景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这种能力的强弱是建筑师素质高低的表现。配景植物手绘表达熟练程度提高离不开写生的现场体验、临摹的概括提炼、默写记忆的提高等途径多练、多画而得以实现;植物的表现方式即在要求严谨、准确的前提下,更注重表现的艺术性,并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手绘学习、练习来提高建筑手绘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乔木手绘线条
线条之美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创意动物手绘
找出犯罪嫌疑人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超级隐身术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