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微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2021-10-16孟永正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

孟永正

【摘 要】微项目化学习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驱动性问题作为微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驱动性问题;(2)准确把握驱动性问题的作用,整体把握驱动性问题的数量;(3)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驱动性问题。

【关键词】微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 高阶思维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三会”,如果数学教学还是传统的注重练习“干巴巴”题目的教学,学生则无法达到“三会”,学到的知识无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由转换。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应逐步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微项目化学习作为项目化学习重要的课程呈现样态,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微项目化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的长时间的探究性项目任务,抑或是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者主题进行小探索”。针对数学教学每节课都有多个知识点的教学特点,笔者结合微项目化和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数学课堂微项目化学习以8~15分钟较短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习单呈现的驱动性问题为驱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这样的数学学习形式,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问题驱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核心知识进行深度理解。

微项目化学习有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等要素。驱动性问题是开展微项目化学习首要考虑的要素,它关系到微项目化学习能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驱动性问题是以问题为驱动源,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所以,问题驱动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驱动的问题,二是被驱动的主体(学生),其中关键是驱动的问题。驱动性问题如何提?如何架构?好的驱动性问题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俗来讲,就是既好玩又有深度。“好玩”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深度”是为了既能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也能为微项目化学习提供活动的指引。如何设计出好的驱动性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驱动性问题

微项目化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数学学习活动。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发展核心素养。驱动性问题设计的难点在于,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这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确定数学核心知识,并基于数学核心知识设置驱动性问题。

例如:在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1)”开展微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设计时,笔者在整体把握教材后发现,小学阶段共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分数教学,由浅入深。其中三年级上册学习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五年级从单位“1”的角度規范学习分数的意义。本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不涉及单位“1”,所以在教学时需要把握教学的度,因为单元的定位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例题1主要是认识二分之一,其认识主要放在一个场景图当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图中有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都要平均分成2份。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直接表示将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的其中一份,这属于自然数的范围。而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已有经验无法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来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一问题。这需要引入新的数——分数,从整数跨越到分数领域,从数系的角度来看,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理数,本节课最核心的知识是掌握二分之一的含义和读写,所以本节课要在这里设置一个大的驱动性问题,以驱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理解二分之一的本质。

二、准确把握驱动性问题的作用,整体把握驱动性问题数量

开展微项目化学习是为了改变以往的浅层学习,旨在借助精心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注重数学学习中思维的过程。数学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一节课如果只有一个驱动性问题,不一定能使数学的学习贯通始终。比如概念课就需要设置多个数学活动,通过解决多个问题才能逐步全面地理解概念。但是驱动性问题也不能太多,否则就成了“满堂问”,不利于学生学习。驱动性问题一定要具有驱动性、挑战性,能驱动学生的学习直达知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应该针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数量和需要设计驱动性问题,这样才能通过多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达到对核心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可以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数学学习活动,然后根据数学学习活动设计驱动性问题。设计前后具有联系的驱动性问题,能够起到“支架”作用,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背景,提出驱动性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许多驱动性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探究欲望,正如“良药苦口”。解决“良药苦口”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给一个抽象的驱动性问题这个“苦口良药”穿上“糖衣”,即通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将驱动性问题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激起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从内心想要去解决问题,进而驱动学生思考。真实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从兴趣内驱力变为更稳定持久的认知内驱力,使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行为,学习效果也会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不是驱动性问题,问题情境只是提供一个场域或者是背景,主要还是要结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来设计驱动性问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油漆工给两面墙刷漆,你知道哪面墙用的油漆多吗?为什么?

这样的情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联系,学生在比较哪一面墙油漆用量更多的时候既能感受面的存在,又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的数学活动可以都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围绕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提出几个驱动性问题,驱动学生通过几个数学探究活动,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通过开展微项目化学习,可以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深入思考,使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层次,使思维从低阶上升到高阶。在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场域,以课堂探究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驱动学生持续探究这样既能激发高阶思维,又能感受探究学习乐趣的问题。开展数学微项目化学习,借助驱动性问题,使学生沉浸在持续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达到“三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
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军校大学数学教学策略设计
化学教师高阶思维教学现状探析
设置“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问题设计差之毫厘 课堂效果谬以千里
摭谈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