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2021-10-15李亚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古籍中医药数据库

李亚红

(河南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属于图书馆馆藏中的特殊和特色收藏,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历史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献资源,多数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古籍信息服务就是让这份精神财富发挥作用的服务。

1 古籍信息服务

当前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中与古籍相关的馆藏主要有古籍、古籍数据库、点校和整理的古籍出版物等类型。由于中医药古籍经典是中医学术载体,记载了数千年中医药学积累的理论知识和临证经验,这些宝贵的文化知识在古代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仍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就是从古籍中获得了启示。因此,做好中医药古籍信息服务工作,不仅是中医药事业的需要,也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需要。

1.1 古籍信息服务特点

在古代,古籍流动受制于印刷副本量的稀少,书籍是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古籍流动范围受到人际交往、交通工具传播速度等条件的限制。

到了现代,经过古籍数字化、古籍点校整理出版等古籍开发利用,读者目前可以通过古籍数据库、高仿古籍、影印古籍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古籍。高仿古籍甚至可以使读者体会到如同阅览原书一样的体验。

而古籍数据库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知识发掘日益成为建设重点。通过算法分析,互有关联的古籍知识可以通过知识图谱体现出来,读者不必再皓首穷经、通过阅览群书来进行知识发掘。

新技术的发展给古籍信息快速流动、大面积覆盖、深入挖掘知识创造了条件。这就给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古籍信息服务拓宽了方式、方法。

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和点校、古籍出版等在古籍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古籍信息和知识在社会的传播。有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物质载体,古籍信息服务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出版者、传播者众多,类型多样,传播载体种类极为丰富,不受时空限制。

表1 古籍信息服务变化

1.2 古籍信息服务作用

图书馆古籍保护得好,提供得好,利用得好,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就传承得好,发展得好,创新得好;另一方面,也只有像潘吉星先生这样潜心数十年的学术研究,才能在关键领域取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使古籍保护具备现代意义,使这些重要古籍文献显现出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古籍中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动力和支撑[1]。

古籍信息服务是古籍的历史文献价值、美学价值等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需要,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2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2.1 中医药高校古籍信息服务特点

①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具有公益性的高校信息资源中心,是为高校全体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单位;②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拥有包括古籍、数据库、高仿古籍、古籍整理出版物等多种类型的古籍资源;③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普通图书借阅、数据库访问、古籍阅览等多种形式向全校读者提供古籍信息服务;④古籍数据库为代表的数字资源的访问不受时间限制。

2.2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作用

中医药高校是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摇篮,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基地。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全社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和传播文献信息的职能,承担为全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保障的任务,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2.2.1 古籍文献保存者。 在全国24所中医药高校中,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都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而申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不仅对古籍藏量有要求,对古籍的保存环境、人才队伍、规章制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这些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优秀的古籍保存者。

通过对其他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访问,发现另有17所高校图书馆公开馆藏古籍信息。可见,全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古籍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古籍信息传播者。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古籍,更具体些是大量中医药古籍信息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书藏为用。保存良好的古籍,要想最大化古籍的文献价值,必须使读者能够按需使用。诚然,保存至今的古籍都是年岁久远,保存状况不一,历史价值不等。图书馆必须在古籍的收藏与利用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作为中医药古籍重要的保存者、保护者,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保存者,可以通过日常阅览、古籍特色数据库、古籍整理等形式,进一步发展成为古籍信息发掘者和知识传播者。

与参与古籍信息传播的出版社等相比,高校图书馆天生具备公益性。同时高校图书馆肩负保存文化的使命。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存方面的多重作用,不仅对中医药古籍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水平也至关重要。

2.2.3 古籍整理的重要参与者。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古籍整理风生水起。各种重大项目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古籍整理的基础需要有准确版本的古籍原本支撑。而版本考证就离不开各个藏书单位的支持,在涉及中医药典籍整理的时候,各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就是古籍整理的主力军。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中医药典籍绝大部分集中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子部医家类。可以说中医药典籍是中国古籍中冷僻的数量较少的部分。

虽然中医药古籍占比不高,但是涉及维护广大人民健康的医药知识,其整理出版就需要慎之又慎。在这方面,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依托着学校内广大的中医药专家、教师,在自身馆藏古籍的基础上,整理中医药古籍具有专业优势,从而有基础成为中医药古籍整理重要参与者。

2.3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不足之处

中医药高校是专业性质特别突出的高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要求不同,图书馆的角色和作用也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有区别。既有学校地位和实力影响下的图书馆自身综合实力差距,也有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对图书馆资源的特殊需求。

2.3.1 古籍原本借阅困难。目前各个图书馆都对古籍原本的借阅做了限制,通常古籍原本仅限馆内阅览,不予外借。

而重点为大型丛书、类书、名人著作等古籍出版的影印本,体量巨大,主要的服务读者形式也是馆内阅览。

2.3.2 数据库访问受地址限制。 古籍数据库,无论是图书馆购买的商用数据库,还是自建特色数据库,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不间断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与图书馆公众号、微博信息相比,数据库通常会受到读者访问地址或权限的限制。但是数据库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公众号、微博等形式。

2.3.3 新媒体宣传需要加强。 与古籍原本、数据库、影印本相比,图书馆公众号、微博是新兴的古籍知识传播工具。公众号和微博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要读者关注了这些公众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图书馆所推送的相关古籍信息。可以说是时效性最高的利用形式。虽然囿于篇幅,公众号所能提供的信息范围和形式有限,但仍不失为一种古籍信息传播的补充形式。

3 改进措施和未来展望

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养生、旅游等产业加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不仅肩负着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做好信息资源服务的任务,更要做好古籍保护和长期保存、古籍信息深度开发和古籍信息服务的工作,从而为中医药古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3.1 改进指导思想

重“用”轻“藏”,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从2005年起,上海大学图书馆积极响应学校加强文科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始加大人文社科类资源的建设力度。根据学校文科发展规划,上海大学图书馆在文科文献资源的采访上,采用了“大文科”的概念,希望通过建立新的特藏文献资源采访机制,弥补特藏文献在利用上的不足。针对学校文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学科门类、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强调了特藏文献资源的采访工作,如通过购置古籍影印本和民国文献的复印本作为老版本的替代文献,为师生提供文献服务或通过购买古籍特藏文献数据库替代印本文献,满足师生科研需要等[2]。

3.2 更多利用新技术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藏书机构开始将馆藏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分享给全世界的读者。中医药高校图书馆要从校园分享做起,将古籍资源分享给师生,引导热爱古籍的读者深入钻研和学习,让古籍中的知识流传和发展。让古籍中的文化“活”起来。

在阅读活动推广中,善加利用微信、微博、Vlog等多媒体形式,通过丰富的影像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随着5G应用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传播将成为现实。以往受困于网速而不能快速浏览的高清古籍图片,现在读者将能获得流畅的阅读体验。

喜马拉雅开展唤醒古籍的活动“古籍唤醒人”[3],为古籍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传统文化不缺乏读者,只缺乏多样的传播方式。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降低、性能提升,移动网络带宽增加、网速提速、资费降低,以及各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高校读者所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可随时检索的数据库、趣味十足的文化产品。

作为高校图书馆,需要更多利用新技术,以传统文化宣传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古籍信息资源服务和深度开发利用。

3.3 做好深度开发

藏而不用,不是图书馆保护古籍的初衷,更不是大力保护古籍的目的。作为信息服务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图书馆肩负着做好古籍深度开发工作的重任。

依赖个人记忆进行古籍开发的效率已经远远落后利用数据库进行知识挖掘。更有效的方式应该是个人研究和数据库知识挖掘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加快信息的整合和检索。为尽快发现古籍中的新信息、知识关联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开发古籍特色数据库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有了数据库,进一步的深度开发如知识挖掘才能实现。因此,虽然古籍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前期投入、需要时间,却是一项有利于古籍保护、有利于科研、有利于教学的工作。

有条件的图书馆应该尽早开展古籍数据库建设,提供数字资源阅览,既有利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也有利于古籍纸质资源的长久保护。

3.4 调动馆员积极性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提速,图书馆馆员也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才能跟上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

古籍事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另一方面要调动馆员积极性,推进馆员技能培训,全方位地加强人才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馆员在学习方面更有针对性,能更快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古籍的保存者、古籍信息传播者和深度开发的执行者。在未来发展中,各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先进的智能技术为古籍保护、信息服务建设实用的推广平台。借助国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举措,用深度开发的优质中医药古籍文化信息,发展壮大图书馆在古籍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开发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4 结束语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古籍信息服务中古籍原始信息来源、古籍保存者、古籍信息传播者和深度开发的执行者。目前,各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目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纷纷加大对新技术的利用,投入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加大馆员培训力度。

中医药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主导的产业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地位。诸多省份也纷纷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实现了中医药强省,汇聚起来就会形成中医药强国。中医药高校要抓住机遇,培养专业人才,做好学科建设,为实现中医药文化强大、产业强大输送优质人才。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下,各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同样要抓住机遇,将中医药古籍信息服务工作、深度开发工作做好、做大、做强。让丰富的中医药传统“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猜你喜欢

古籍中医药数据库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我是古籍修复师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