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14杨子艳

高教学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杨子艳

摘  要:将OBE理念引入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并从培养模式的本质、信管专业的教育产出要求、学习产出效果的促产机制三方面展开探讨。为OBE理念下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OBE;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44-04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BE idea into the talent education mod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and proposes the college-company joint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results oriented. Moreover, the study carries out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model, education output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and promo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 output effect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r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s education model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OBE idea.

Keywords: OB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talents education model; results oriented

一、OBE教育理念的內涵

OBE中文译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或是“以产出为本的教育”,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1]。当前高等教育过程中,OBE教育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强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注重递进式教学的教育理念,以学生预期学习产出为基础,教师通过反向构建每位学生的相应教学框架和成果评价体系来指导学生渐进式学习,并评价学生每个过程的学习成果,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OBE的反向设计与正向实施机制让学习产出结果更明确,实施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大幅度提升了师生对成功寄予的期待度和参与度。

二、基于成果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面向经济发展需要,面向企业用人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3]。受OBE教育理念的影响,校企双方开展合作前需要结合行业需求与发展趋势制定预期的教育产出结果,即基于行业层面的“预期人才产出”,明确协同培养什么样的行业人才,反向设计合作方案与实施过程,即怎样协同培养行业人才。将实现“预期人才产出”作为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双方利益共赢作为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产出结果为导向,结合双方优势,把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集教育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相对接、专业与行业相融合、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机制。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信管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点,二个主体,三个明确,四个共同,五个融合”(见图1)。

图1 基于成果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一个基点:以校企协同育人的“预期人才产出”为导向,逆向开展多维度深度融合、全方位合作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层面:以“预期学习成果”要求为目标开展协同育人,增加人才培养过程的针对性,提高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贴合度,为企业、社会输出更多具有扎实职业能力与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确保了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层面: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企业直接获得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减少人才培养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二个主体:学校和企业为教育双主体。虽然校企双方的教育性质不同,但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优势互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学校主要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突显主体的教育性;企业为学习者提供校外实践机会,结合岗位实际和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更注重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更具职业性。

三个明确:明确职能、权利和义务。如果没有具体的职责权利约束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双方则无法进行具体的合作;如果合作没有第三方的监管,合作也无法长期维持[4]。为促进协同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确保教育成果的达成度,避免校企合作出现仅流于形式或推诿责任等现象,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需要明确主体双方的职能、权利和义务。明确双方职能、权力与义务,有利于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意识和协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合作双方行为的约束性和规范性,推进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建立协同管理机构,制定权责管理机制,为双方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四个共同:共建、共育、共管、共享。(1)共建:共建培养体系。校企双方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对应的培养措施;(2)共育:校企双方作为协同育人的主体,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进行能力与素质培养,共同参与能力考核与效果评价等;(3)共管:共同制定与细化人才培养管理方案和实施条例,形成“协同育人决策联盟”,共同管理与相互监督,应对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4)共享:共享资源与成果。共享师资、设备、场所等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资源质量和利用率,降低人才培养成本,为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共享合作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技术等成果,不仅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还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