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构建路径探析

2021-10-12陈兵枝

传播与版权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陈兵枝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阅读法和调查分析法,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和高校层次等不同视角出发,提出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构建要基于内容与科技、媒介、用户的融合,基于行业对产品策划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基于高校的办学层次、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做到“因校制异”。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品策划;产品策划课程群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1]。

高校人才的培养应基于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的构建应以培养数字出版行业所需的产品策划人才为目标。数字出版作为内容产业,在产出成果中其作品是对内容的创造与实现,产品是基于作品上的内容生产与价值实现。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的构建,既包含对内容的创造与实现,也包含内容的生产和价值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构建可从以下路径思考。

一、课程群构建要基于内容与科技、媒介、用户的融合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出版行业的持续演变。如今,数字出版的产品是基于对内容价值的全面开发和利用,促进内容与科技、媒介、用户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拓展[2]。因此,构建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也必须从内容与科技、媒介、用户等多种元素融合的角度去思考。

(一)内容与科技深度融合

数字出版作为内容产业,其本质是内容与创意;其作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数字出版产品是“以内容为体”“以科技为用”,是二者的深度融合,强调“体用合一、体用不分”,将渠道、技术、媒介、形式、服务、体验等囊括其中,以实现自身的融合,创造高额利润[3]。因此,以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人才为目标的课程群在设置上既要考虑内容的创意,也要考虑数字技术、媒介和用户,并且要将它们进行深度融合。

(二)用户使用场景与媒介密切相关

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产品的策划是基于海量资源的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提供内容、生产内容,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而且其更加注重通过影、音、像的整合功能,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同时,数字出版产品生产过程数字化是基于“组件化”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其产品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媒介的不同进行重组、增值和调整,让内容创意的价值得到延续性获利[3]。因此,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应包括三类课程:以用户使用场景和用户互动为内容的课程,以海量资源的信息获得和过滤为内容的课程,以及不同媒体形态的产品设计与制作类课程。

(三)商业模式与用户参与高度关联

目前的数字出版产品的商业变现模式,已从传统出版的单向变现模式(内容生产—媒介—用户)转向更为复杂的互文过程。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只是一个源头,一旦内容被生产出来,其就会被不断地循环再生产,而且这种再生产的过程更多地依靠“众创”。因此,可以说数字出版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用户高度参与為前提的[3]。那么,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必须包含用户研究方面的课程。

总之,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应从内容创意、数字技术、用户研究、数据处理四个方面去构建。

二、课程群构建要基于行业对产品策划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

(一)数字出版企业对产品策划人才能力的要求

徐丽芳等人在《我国数字出版人才需求与本科专业建设初探》中,对数字出版、数字音乐等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后指出,数字出版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包括分析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内容把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能力[4]。刘爱民在《如何培养造就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中提到,数字出版产品策划人才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搜索采集、整理加工、设计制作、审读审核和上线发布[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产品策划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市场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能力、选题策划与创意能力以及制作不同产品形态的技术能力。

(二)数字出版行业大赛对产品策划人才能力的要求

行业大赛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分析数字出版行业大赛对产品策划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中“学生组重点考查对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创意策划能力以及编辑出版应知应会知识、文史哲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6]。可见,此大赛将参赛选手的创意策划能力作为了重点考核指标。

2019年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中,数字出版产品策划方向的作品涉及编辑制作类、设计研发类和编辑策划类。选手要参加此次大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制作参赛作品的技术,同时,参赛作品必须要具有创意,而创意是基于选手对市场的调查、用户需求分析后的创造性的构思。可见,此次大赛旨在考查参赛选手的创意策划能力、产品形态制作的技术能力、市场调查和用户的研究能力。

三、课程群构建要基于高校办学层次、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

(一)课程群构建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

截至2018年底,我国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1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2所,普通公办本科院校10所,民办本科院校3所,独立学院3所[7]。作为不同层次的办学主体,各高校的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应“因校制异”。如武汉大学拥有雄厚的编辑学科基础和科研实力,生源知识结构良好,因此,其应制订“高理论性+强实践性”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未来能在数字出版行业胜任关键性岗位[8],对产品策划人才的培养侧重数字内容产品策划、设计和开发人才[4]。类似浙江传媒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将数字出版专业设置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内的普通本科公办学校,则可以结合其所在学院的学科优势,结合本地区的地域优势,凝练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制订“实践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培养人才掌握数字出版核心能力,拥有新媒体技术、数字经济运营管理、数字人文等任一方面的特色优势[7]。基于此,数字出版核心能力—创意与策划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其应是能在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数字媒体策划与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多媒体信息采集与编辑的复合型人才[8]。而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则应该发挥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制订“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要掌握出版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精通数字媒体技术,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7],是能够负责数字内容资源的编辑加工和数字出版内容的技术制作人员[9]。

(二)课程群构建例析:以绥化学院数字出版专业为例

绥化学院作为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中的一员,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倡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其将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培养能够在出版及出版相关部门从事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创意策划、编辑加工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其产品策划课程群设置如下(见图1)。

从图1可知,绥化学院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创意与策划能力、产品设计与制作能力、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能力和用户研究能力,且这四种能力与数字出版产品研发流程相对应(见图2),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数字出版产品在研究阶段的专业能力需求。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学院也开设了“数字出版创意与策划”“创意写作”等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与制作能力,学院还开设了“数字音视频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系列课程,兼顾App、网页等客户端对人才的需求。

總体来看,绥化学院数字出版专业产品策划课程群构建符合数字出版产品融合性的特点,与行业对产品策划人才能力的需求相符,能够较好地体现该学院数字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当然,其课程群构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系统,有些课程的课程类型设置不合理,没有凸显地域文化与专业特色等。这些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普遍问题,与数字出版专业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密切相关。可见,我国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出版产品策划课程群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尊英,赵元晖,高昕,等.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9-70.

[2]张光照.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内容价值体系重构[D].广州:暨南大学,2015.

[3]隋鑫,李常庆.我国台湾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内容2.0为中心的讨论[J].出版广角,2019(11):30-33.

[4]徐丽芳,曾李,张力.我国数字出版人才需求与本科专业建设初探[J].中国编辑,2017(01):54-59.

[5]刘爱民.如何培养造就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以重庆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7(04):12-16.

[6]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举办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的通知[EB/OL].(2019-07-31)[2021-08-20] . http://pac.org.cn/tongzhigonggao/2019-07-31/999999599.html.

[7]沈秀,赵青,王文华.行业需求视域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9(08):149-152.

[8]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专业简介[EB/OL].[2021-08-20].http://cm.qfnu.edu.cn/bkjy/zyjj.htm.

[9]辽宁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EB/OL].[2021-08-20].http://www.lncu.cn/xinwenchuanbo/gaikuang/zhuanye/17499.html.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