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直播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探究

2021-10-12刘静陈俞颖崔嘉惠李露璐

传播与版权 2021年9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发展路径

刘静 陈俞颖 崔嘉惠 李露璐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5G时代的到来打破了直播的技术壁垒,非遗文化也借助直播实现快速发展。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手艺经过历史的打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象征。而在新环境下,传统非遗技艺需要应对新环境、做出新改变。本文主要在系统概述非遗直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法,探究周城村白族扎染在开展非遗直播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非遗直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非遗直播;周城扎染;现实困境;发展路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应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找到自己的生存路径,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在新媒体语境下,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非遗的发展路径,如结合新技术进行多元整合传播[1];借助政策的东风,与文化自信相结合,拓宽传播渠

道[2];抓住机遇,实现“非遗+”的跨界融合以及跨媒体融合[3]。而“非遗+直播”的模式,是非遗开辟新的发展途径的有效策略。相关人员在直播间用场景化的传播模式将非遗的文化内涵、制作技艺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方式等传递给观众,能使非遗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年轻人的生活,让年轻人了解、接纳并喜欢上非遗,让其不再是以往屯在传承人之间的小圈子里神秘而不可接近的东西。“非遗+直播”解构了非遗业已形成的“实景消费+体验”模式,重构了一层虚拟的互联网空间[4]。但我们也需认识到,国内大部分的非遗项目是传统少数民族村落中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技艺,非遗直播的推行,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而掌握熟练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因而在直播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文章以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为例,探究其在开展非遗直播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非遗直播的发展路径。

一、非遗直播行业现状

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实体行业受到影响。而与此相反的是,直播行业在疫情期间得到迅猛发展。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在线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在经历行业高速增长后,目前在线直播行业进入深耕存量、细化模式的阶段,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5.26亿。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兴起或刺激直播行业加速增长[5]。

非遗直播虽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但是由于直播的巨大优势与非遗传播的需求不谋而合,使其早已进入公众视线。2016年年中,淘宝开展了一系列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直播回访活动,在平台高流量的加持下,观众从最初的每场百人提升到每场万余人。自2017年5月开始,光明网与斗鱼平台合作,到各个省市探索非遗项目的起始地,访谈非遗传承人,推出了超过30场以直播为主的互动化、场景式的大型融媒体类活动,受众达1.7亿人。“非遗+直播”的模式自2016年以来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各大平台积极主动参与的非遗直播活动以及项目不断开展,不断探索非遗直播的新形式。目前,在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平台的促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入驻短视频平台,将自己传承的非遗文化与技艺展现给观众。

二、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概述

(一)融入村民生活的白族扎染

周城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它是国内最大的白族自然村。2006年,周城村白族扎染工艺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城村白族扎染作为乡村文化资源与周城村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扎染技艺的发展可以帶动周城村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周城村中处处都可见扎染工艺元素,如街边的餐馆、客栈的装饰,扎染已经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前全靠游客购买的扎染手工艺产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非遗文化与技艺若是不求创新发展,一味地以旅游经济为生,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扎染传承与媒介化发展现状

笔者走访了周城村,对村民进行了访谈,访谈者横跨三个年龄段,分别是老年、中年和青年,每个年龄段的村民对扎染技艺的学习、传承以及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周城村扎染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存在断层的风险,老年人掌握熟练的扎染技艺,而青年一代并没有很好地对工艺进行创新与发展。并且周城村白族扎染的媒介化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媒介化水平亟须提高。

目前,村中的老年人是周城村扎染技艺的主要传承人,这一群体熟练掌握扎染工艺,扎染已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低,若是身边没有人帮助,运用智能设备进行直播是难以达成的事情。而对青年群体来说,他们对新兴媒介十分熟悉,并且能熟练使用各个类型的App,但他们往往对扎染工艺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学习动力和持久的耐心,导致扎染工艺传承出现断层危机。

对中年群体来说,他们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承担了扎染工艺传承和发展的大部分责任。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从事扎染事业的中年群体都有一定的经营思维,对自家产品的营销也有自己的方法。如1976年出生的段女士,她在向顾客介绍经过扎染的方巾时,除了对方巾的基本用法做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上面扎染图形的隐喻文化,极大地激发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周城村的中年手艺人虽能掌握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但进行非遗直播需要主播能够熟练操作直播设备,这需要非遗的传承人具有一定的媒介基础。对这一类的中年群体来说,只需培训他们的互联网营销思维,便可以促进扎染工艺的媒介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群体过多关注扎染品的商业性质,并没有对扎染工艺进行创新发展,使得市面上的扎染工艺花样千篇一律。这样一来,易将传承世代的周城扎染陷入“他者化”境地,失去其文化内涵。

三、周城村扎染非遗直播推行中的现实困境

(一)扎染技艺传承断层,传承人呈现老龄化趋势

扎染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的风险。老一辈人熟练掌握扎染工艺并以此为生,而新一代年轻人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扎染技艺,且扎染工艺程序复杂、耗费时间长,所带来的收益也仅能支撑生计。年轻人并不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祖先传下来的技艺,由此导致传统技艺传承出现断层风险。非遗直播的推行,需要会使用直播媒介且愿意宣传扎染文化的主播来推动,年轻人对媒介的接受程度及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更高,是非遗直播主播的优良人选,但年轻人并没有掌握传统的扎染工艺,因而导致非遗直播的推行比较困难。

(二)手艺传承人文化程度与媒介素养低

段氏扎染传承人段树坤先生认为,如今周城村扎染技艺发展最大的难题是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亦不愿接受长辈传下来的手艺。村中能够熟练掌握扎染技艺的手艺人大多年龄偏大,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素质教育,对新媒介的接受能力较低,难以操作复杂的智能手机。如前文所述的段女士,其虽然掌握手机的基础功能,但若是要熟练操作直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不具备学习的条件,且自身也没有主动接触新事物的意识。由此可见,非遗手艺人文化程度和媒介素质低,媒介主动学习意识差,是推行非遗直播的又一大困境。

(三)扎染产品自身发展局限

周城村的扎染产品无论是样式、材质,还是工艺都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纵观整个周城村,其扎染产品有极高的相似性,种类主要集中在包包、床单桌布、布制工艺品、成品服饰等。加之周城村扎染用的都是原生态的植物染料,这相较于运用化学染料的扎染工艺品来说,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周城村白族扎染是纯手工制作,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因此产量并不高,无法通过直播大量在网络上进行售卖。若周城村扎染品往个性化订制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更多拥有创新与管理能力的人才,可人才短缺也是周城村扎染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非遗直播的发展路径

(一)非遗技艺本身的保护和传承是非遗直播推行的基石

对非遗传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是鼓励引导年轻人传承传统扎染技艺,防止非遗传承出现断层危机。非遗技艺可以以社区群众为主体,通过与本地村民共同设计和开发的各项活动和课程,使本地村民与外来参与者共同学习,重新探知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加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树立绿色生态、和谐发展、多元共存的发展观。二是助力非遗传承人活态传承扎染技艺,提升扎染技艺水平。非遗传承人要有创新意识,努力开发非遗新样式,做出新花样。如周城村中著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仕绅父女对扎染技艺进行了有效的活态传承,他们成立的青白扎染坊,可谓对扎染技艺活态传承的典范。他们的染坊除了用传统的染料,还在颜色和题材上对扎染工艺品做出了大胆的改变。三是组织规范化扎染培训,让非遗传承人有意识地进行市场化发展。扎染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各非遗传承人技艺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导致扎染工艺品质量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有目的地针对周城村村民进行扎染技艺的传承培训,为扎染工艺的生产线提供人才。

(二)提升村民媒介素养,培养直播相关意识

由于周城村村民受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传统思想影响,村民的媒介素质和文化素养都不高,再加上他们没有很高的媒介意识,导致他们的媒介学习成本较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协助周城村村民定点定时开展以村中老技艺人为主的扎染主题直播。对村中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智能媒介,但他们拥有较高的扎染技艺。因此,相关部门可以以集体组织的形式聚集非遗技艺的技艺人进行主题直播活动。二是开展非遗直播主题培训。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如段女士这些拥有智能手机,且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但直播意识并不强的人群。针对这一类人群,相关部门可以定时开展关于非遗直播的主题培训,提高他们将直播技术运用到非遗发展的意识。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并且通过集中化培训以及个性化扶持等方式提升非遗技艺生产力,让其持續保持创新活力,打破产品形式单一以及生产力低下的困境。在直播经济新境域下,相关部门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不仅要鼓励非遗传承人和网络博主加入直播,更应当将政府职能纳入直播当中。如近一年各地纷纷出现的县长直播带货促进乡村振兴,县长直播自带热点能为直播带来流量。相关部门助力非遗传承人带货直播能提升非遗直播的公信力,也能极大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五、结语

非遗直播在近几年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原因在于非遗技艺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借助直播的东风得以快速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周城村白族扎染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主,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传承断层、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并且直播的推行过程也存在诸多阻碍。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上,一是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引导年轻村民传承传统扎染技艺,防止传承断层的出现;二是帮助传承人活态传承扎染技艺,提升扎染技艺水平;三是对传承人进行规范化扎染技艺培训,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市场化发展;四是积极引进人才,并且通过集中化培训以及个性化扶持等方式提升扎染技艺生产力,让其持续保持创新活力,打破扎染产品形式单一以及生产力低下的困境。其次,推进非遗直播,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将村民分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群体,分开进行培训和帮扶。对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相关部门应定点定时帮助他们进行以扎染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对中年人,相关部门要实时开展非遗直播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媒介直播意识。最后,相关部门也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助推非遗直播的发展,如大理喜洲镇镇长或是周城村村主任进行直播带货等活动,值得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J].民俗研究,2020(02):109-115.

[2]倪逸之.网络直播环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恩施“西兰卡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7):223-224.

[3]郭月,佘李萍,邢燕媚.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表现—以南京非遗为例[J].科技传播,2020(15):119-120,127.

[4]李兆.“非遗+直播”,“带货”还要靠内容[J].艺术市场,2020(07):30-31.

[5]艾媒咨询.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EB/OL].(2020-06-08)[2021-08-01].https://www.doc88.com/p-28673102776903.html?r=1.

[6]李青蓓.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大理周城白族扎染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发展路径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