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美学视域下吃播视频的生存之道

2021-10-12陈嘉美吴自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味觉主播感官

陈嘉美,吴自飞

(1.宜宾学院 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四川 宜宾644000;2.上海师范大学 影视传媒学院,上海200030)

最近,中央电视台揭露了“大胃王”吃播视频的制作手段,并对其导致的食物浪费现象进行了批评,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视频中,“大胃王”们通过暴饮暴食博取受众的眼球,吸引流量关注,并从中获取利益。这无论从节约食物的层面,或是主播自身的身体健康层面,乃至对观众的价值观念引导层面,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吃播短视频作为一种逐渐开始风靡全网的文化现象,应该得到更为全面的、深入的研究与关注。在感官化的审美趋势下,吃播视频如何构成一个审美过程?针对当下的行业乱象,吃播视频如何寻找生存之道?本文将从吃播的源起谈起,在身体美学的视域下探析吃播视频受到追捧的成因、当下困境以及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一、吃播的概念及分类

(一)从热门现象到短视频类型

(二)以“吃”为核心的内容呈现

在国内深受年轻人喜爱的“bilibili”(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以下简称B站)中,吃播视频以内容为依据可以被分为大胃王、A MSR、开箱测评和探店以及美食教学四种类型:1.大胃王。顾名思义,大胃王类型的吃播视频是通过主播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食物来博取眼球。这一类型的吃播主播通常身型苗条,这样既可以造成进食大量食物与瘦小身材的戏剧性反差,又能够满足受众的享受美食与拥有理想身材的双重理想。“大胃王”吃播视频的内容充满挑战性,通常将数量惊人,或价格昂贵,抑或以烹饪方式罕见的食物作为噱头,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并使受众得到“替代性满足”。2.A MSR。A MSR全称为Autono mous sensor y meridian response,意为自发性直觉经络反应,通俗意义上讲,就是通过放大视、听、触、嗅等感官上的刺激,使受众产生独特的愉悦感。这类吃播通过特殊的话筒收音,将咀嚼的声音清晰地呈现在受众耳边,放大了受众的听觉体验,从而引发受众对食物的兴趣。咀嚼声不同于噪音,它是平缓均匀的,对于特定的人群有减压、助眠的效果。3.开箱测评和探店。探店类型的“吃播”以主播试吃餐厅的特色和招牌菜为主,开箱测评的内容同样是在镜头前向观众推荐美食,二者都能达到推广目的。这类“吃播”通常具有很强的消费引导性,同时带有对都市文化进行呈现与探索的意味。4.美食教学。这类吃播节目通常分为烹饪食物与享用食物两部分,相较前三种类型来说,其内容涵盖面更加广阔。其特点在于通过色泽诱人的食物激起观众食欲,同时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使观众产生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的欲望,达到互动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粉丝的黏合度。

可以看出,以上四种类型的吃播都将“吃”引出的感官满足作为影像表达前景,强调“吃”对于感官审美在不同层面的意义。在“大胃王”视频中,是对所“吃”的食物数量超越限度的满足;在A MSR类型的吃播中,是通过放大咀嚼食物的声音来增强对观众的感官刺激;在开箱测评和探店类视频中,是基于不同种类食物的测评来实现对味觉的丰富程度的探寻;在美食教学类视频中,通过对美食制作过程的呈现而重塑与提升观众对于食物味觉的感知。可见,相比于传统的美食节目将烹饪与美食文化、旅游等作为表现的主体,吃播着重展现“吃”的过程本身。观众能够通过观看主播“吃”的过程获得基于感官本身的审美体验,吃播作为一种大众流行文化受到追捧正是体现了当下“感官审美”的潮流。但是,作为审美行为的吃播的审美过程是如何建构的,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吃播现象的核心问题,也是应对吃播乱象的关键。并且,吃播已成为当下审美文化的表征,厘清从“吃”到“播”的审美过程,是思考当下身体美学转向的重要视角。

二、身体美学视域下吃播视频的审美过程

“身体美学”(So maesthetics)由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 man)提出,其源于哲学实用主义,“将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2]33,强调身体的内在感知与意识能力,主张将身体体验置于哲学的中心,进而恢复审美的身体维度。舒斯特曼提出:“无论是作为体验这个世界的敏感主体,还是作为这个世界中被感知到的客体(对象),身体都表达了人类的不确定性。”[2]13国内学者也有许多讨论。在对感官化审美现象的阐释方面,刘旭光在《“感官审美”论——感官的鉴赏何以可能》一文中基于康德所认为的“审美的非功利性”与当下官能化的美感经验的矛盾提出:从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审美传统来说,感官感知变化丰富的时间过程,具有普遍性以及能够感知对象存在的深度,因此可以成为美感经验的组成部分[3]。可见,身体美学是解答当下感官审美这一趋势不可忽视的切入点。吃播以“吃”为展演的核心,注重满足观众的味觉想象,它集中体现了当下官能体验的审美潮流。在对身体美学视域下“吃播”现象的研究上,秦勇在《重构美学的身体之维——从“吃播”热潮延伸出的美学思考》一文中论证了吃播对于传统审美观念的突破,一是吃播通过演绎“吃”的味觉欲望,打破了视听审美局限;二是基于身体欲望的吃播打破了“非欲望”的审美局限;三是吃播以日常化的生活审美突破了传统的“非物质功利”的审美局限[4]。

由上可知,当下吃播现象的流行与这一现象本身具有的审美特征是相关的。对于观众来说,吃播不是对于味觉的直接满足,而是在观看过程中,一方面,将观众的视觉享受与味觉想象相结合,调动观众的整体感官以感知令人垂涎欲滴的“吃”的影像;另一方面,通过影像的视听手段将主播的个人的味觉经验转化为观众的普遍经验,进而成为观众自身的审美经验。因此,可以从这一层面解读吃播受到大众喜爱的原因。以下,将从三个阶段去论述这一审美过程。

(一)个体经验对普遍经验的补充

引发观众食欲作为影像呈现的目的被置于前景,主播的身体成为表现美食的主要媒介。梅洛-庞蒂说:“拥有一个身体,对一个生物来说就是介入一个确定的环境,参与某些计划和继续置身于其中。”[5]116身体的存在是一种情境化的存在,因此,身体具有不确定性与未知性,能够使一种食物的具体味觉描述可能因为主播的个体经验的不同而更加生动,使吃播变身为一场小型的美食真人秀。“吃”不仅是一种理念性的味蕾描述,也是主播全方位调动身体表现美食的过程,身体是产生愉悦感的场所与中介。吃播的过程中身体的即时状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咀嚼的声音都成为表现的主体,主播正是利用细致与敏锐的身体感知对食物进行“间接描述”而获得观众认可。在吃的过程中,美食博主的表情反馈、细致生动的语言以及对食物的个性吃法都是身体对于不同美食质感进行丰富感知的体现。并且,主播对于食物的个体经验补足了大众对于食物的普遍经验,满足了观众的味觉感受追求与认知欲望。例如,B站吃播“大祥哥来了”的一条标题为“试吃超大皇帝蟹!”的视频达到了1 862.7万的播放量与12.7万的弹幕数量[6]。主播不仅通过咀嚼声与享受的表情直接将身体对于食物的感知经验置于影像呈现的前景,而且满足了观众对价格昂贵食材的好奇心理。

(二)视听手段对感官经验的书写

吃播影像通过视听语言将主播的味觉感知影像化,对主播的感官经验进行再次书写。相比传统电视美食节目重视“做”的过程,网络吃播将“吃”的快感放大。运用镜头语言与声音将主播“吃”的个人体验转化为观众的视听经验,即将主播对食物的味觉感知转化为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吃播视频在视听层面的技巧手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善用特写镜头。作为吃播视频中最常使用的景别,特写不仅是对食物的静态摆拍,更是在制作、搅拌以及咀嚼的动态过程中使食物最大限度地占据观众的视野,进而将食物的质感直接传递给观众。2.加强食物色泽的呈现。运用打光与调色来还原或增强食物诱人的外观。3.放大处理烹饪、咀嚼食物的声音。例如放大煎牛排时“滋滋”声以及煲汤时“咕嘟咕嘟”声。4.细致描述食物味道。主播一边享受食物一边详细描述味觉感受,让观众获得“看”与“吃”的满足,引发观众的味觉想象。5.巧妙使用背景音乐。吃播一般会采取轻松愉悦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它具有舒缓放松的作用,使“吃”的过程不至于乏味,同时又不会干扰到观众听见主播“吃”的声音。视听手法是将美食博主的个体经验影像化的过程,声音的收集与处理、影像的拍摄与剪辑都是基于对食物感知的梳理。例如,强调食物的酥脆口感可以通过对放大咀嚼时的清脆声音来实现,强调食物的饱满多汁可以通过调色、镜头的推进与切分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视听手段也组织了观众的味觉感知过程,美食主播的个体经验由影像语言呈现出来,而观众通过身体的媒介作用完成了由视听经验到自身更丰富的感官经验的转换。身体是自我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基础,其媒介作用使观众能够隔着屏幕感知主播的身体经验。即通过“看”和“听”美食主播“吃”的过程,观众将视觉与听觉再一次转化为个人的味觉。“因为‘我能’和‘别人存在’从此隶属于同一世界,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是他人的预兆,设身处地是我的肉体化的共鸣,是因为感官的闪现使它们的起源在绝对在场中成为可替换的。”[7]因此,身体所具有的共通共融属性,使观众在观看吃播时满足了自身的味觉想象。观众并非纯粹地观看,而是通过“视觉场”,即由各种视听手段打造的一个感觉场认知了食物。正如知觉现象学所提出的,身体的各种知觉是相互渗透的,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物体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某种关系,它在向视觉说出真相的同时,也向我们的所有感觉说出真相。”[6]293

(三)观众感受的“理念化”

观众感受的“理念化”是指视觉经验转化为味觉经验的过程中,观众在满足快感的同时体会到其中潜在的理念,进而完成整个审美过程。正如学者程相占在归纳感官审美时所说,嗅觉、味觉、触觉和肌肉运动知觉,它们无疑都是“感性的”;当它们能够从事物的感性形态体会到意味、感受到意义时,它们就是“审美的”[8]。味觉经验的“理念化”就是在美食博主的个体经验中寻求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理念化”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指“吃”这一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判断。例如,即使吃简单的食物时,博主也全身心享受食物所带来的幸福,展现的是自得于平淡生活的态度;而博主在吃的过程中对食材呈现出的敏锐感知力,其背后所隐含的则是积极向上、注重品质的生活态度;对食物细微品质的差异判断以及注重细节的味觉描述实则体现了当代人“品味至上”的生活理念,例如在B站做美食测评、探店系列的博主善于捕捉同类食物口感间的细微不同,并在吃的过程中将其中的微妙即时呈现出来。认真品鉴食物的愉悦来自对味蕾的聚焦以及对身体感知的回归,“因为享受的尺度取决于我们所给予它的注意力的多少”[9]。感受的敏锐度伴随着对吃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隐含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感知力。二是美食所具有的人文观念。诸如一碗牛肉面所承载的乡愁,或是火锅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直爽豪迈的文化意味,其早已通过经验的代代累积,融入到了个体的感知能力之中。

可见,从视频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三个层面出发,吃播视频完成了从“美食主播的个体经验”到“观众感受的理念化”这一审美过程,由影像中“可见的食物”所触发的身体知觉到达了“不可见的情感”所潜藏的价值话语(见图1)。对可见事物的表现常常从对对象的视觉感受向味觉、触觉、听觉等其他身体官能感受转变,并且这一过程与个体性的体验及情感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表现可见事物的同时,也以简洁表现的方式暗示了无尽的不可见事物[10]。

图1 身体美学视域下吃播视频的审美过程

三、身体维度下的吃播争议

优质的吃播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其呈现了感官审美的可能性,同时,吃播的乱象也从感官文化中得到孕育。吃播视频属于娱乐产品,获得流量是其盈利的主要手段,为了吸引粉丝,内容猎奇、趣味低级的吃播现象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最近中央电视台对于大胃王吃播乱象的批评,针对的正是其作为娱乐产品盲目追求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做法。在充斥猎奇内容的欲望狂欢背后,实际是对身体美学逻辑的背离。为了追逐味觉的极致满足,主播们盲目追求高热量的食物带来的快感,这是吃播现象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食材选择上,以“大胃王”为典型的一部分美食主播通常以色泽诱人的高热量食物为主,如重庆火锅、螺蛳粉、火鸡面等,因为这类食物能够直接引起观众的食欲。相比于传统电视美食节目的主持人在品尝食物时的小口细品、保持仪态,吃播视频的主播们不太注重餐桌礼仪,他们通过大口咀嚼与吞咽食物来呈现“吃”的快感。这类引起公众谴责的吃播视频充满猎奇与快感至上的病态,体现了对感官审美界限的突破。

吃播视频风靡全球,这体现了大众文化在感官审美层面不可阻挡的趋势。大众审美的苏醒打破了一些长久的禁忌,当代人的感官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状态[11]。当下,随着物质的逐渐丰富,我们抵达了一个身体意识不断复兴的时代,审美的身体化成为大众流行文化中无法忽略的维度,在感官审美的潮流下,吃播作为一种审美现象而得到受众的追捧。它体现了“吃”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长期遮蔽的身体得到显现,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以西方美学为主的审美话语中所强调的理性愉悦带来的身体压抑。虽然人的感性的解放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然而当人们过度沉溺于感官快乐之时,就会造成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导致对精神追求和终极价值的削弱[12]。当官能刺激被过分放大,吃播视频便沦为满足观众官能快感的影像,从而失去了审美价值。吃播视频固然能够使观众获得替代性满足,填补了现代生活的空虚,但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网络视频平台吃播乱象所构建的却是娱乐至上的快感王国。

四、身体维度下吃播视频的生存之道

由前文可知,吃播视频的审美经验基于一种味觉本身的可审美性,身体整体感知的传达基于身体本身所具有的媒介特征,主播通过视听手段将美食主播的个体经验特征转化为受众自身的审美经验。从整个吃播视频的传播过程来看,主播的个体经验、价值观念以及视听传达的表现力都成为创作者提升吃播视频审美趣味的关键部分。因此,从身体美学的维度出发,针对吃播视频的未来发展路径,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

首先,主播的身体是向观众表现美食的主要媒介,也是提升视频竞争力的核心,应该从身体之维建立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呈现“吃”这一即时性的、情境性的味觉体验。一方面,应该努力探索不同食物本身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挖掘食物多样的烹饪与制作方式等,以获得层次更为丰富的味觉体验。另一方面,增强主播自身对食物的感知能力,不囿于主流的食物审美话语以及观众低趣味的注意力跟风,避免在对于食物的选择及描述时出现同质化倾向(例如在B站,主播在选择食材时偏爱在口味上认可度普遍较高的食物,如韩国火鸡面、火锅以及快餐食品,并在描述食物时倾向于选择食物被公认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进行描述等)。因此,主播需要提升自己对于食物的感知能力,打破人们对食物既有的刻板印象,建立一种更为丰富的人与食物间的关系。

其次,在视频制作层面,需要注重味觉的“影像化”,从视觉与听觉方面充分再现食物自身的质感。例如,对于食物的特写镜头的使用以及在主播享受食物过程中摄影机对动作细节的充分捕捉能够使观众更加沉浸于味觉审美之中。如前文所说,观众是通过“视觉场”认知食物的。因此,在素材的挑选上,应该保留主播对于食物即时的、个性化的反馈。

最后,在价值取向的表达层面,“吃”的“理念化”是吃播审美过程的关键一步,主播应该经由“吃”这一行为践行具有人文内涵的价值话语,这对主播的阅历与知识素养具有极高的要求。“吃”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一环,吃播体现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关的审美实践,其蕴含了饮食文化、消费理念、身体健康理念等一系列当下的生活观念。以“吃”作为意义的载体——无论是主播对待食物的态度或是描述过程,必然潜藏着主播自身的价值取向。“理念化”是观众获得认同感,完成对吃播视频审美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美食主播应该注重提升“吃”的人文价值。例如,B站吃播“盗月社食遇记”的主要内容是探寻全国各地的街边小吃,每当主播坐在一群当地食客中品尝地方美食,在吃的过程中与他们进行一些日常但温暖的对话,让观众感受到了对当地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融入。可以说,在当下“原子化”生活的趋势下,这类吃播视频体现出一种“走近他人”的人文关怀。

总之,对待当下吃播所遭遇的困境,唯有去除其充满猎奇趣味的糟粕,厘清其由主播到受众这一过程的审美路径,理解吃播的审美内涵,方能够找到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

猜你喜欢

味觉主播感官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感官训练纸模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