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1-10-09李锦强常来英袁育明赵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2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资产

李锦强 常来英 袁育明 赵越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引言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学校实际占有和使用,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国有资产是学校进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日常运转的重要物质条件,其数量和价值量也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体现。自2006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拨款持续增加,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规定了“4%目标”教育经费占比且向高等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启动“双高计划”,要求地方对入选的建设院校给予重点支持。随着对高职教育事业的投入,高职院校的各类资产都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各类教学设备也都得到了更新。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够完善,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够健全、配置不尽科学、资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并且这些资产管理问题进一步阻碍和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学校办学职能的发挥产生了阻碍和制约。因此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需要重新定位、梳理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意识、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绩效考核,才能保证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学校对资产的管理不到位。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学校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但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教学科研是学校的工作重心,虽然对资产投入的前期工作有了一定的机制,但对于资产的使用效益和日常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构建、轻管理等现象[1]。学校日常缺乏对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等宣传,导致使用人员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管理者也认为学校资产是国家拨款的投入,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并没有过多的关系,因此对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2]。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开展,从而导致资产清查过程中,走过场,没有做到逐一盘点,盘盈盘亏数据不真实;在建工程未按照要求及时转固定资产;大型仪器设施没有使用记录、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的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将畜禽的资产笼统地归入固定资产管理等,都是由于管理意识淡薄所致。

(二)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资产管理需要形成联动局面才能管好、用好资产。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缺乏系统资产管理体系,没有形成顶层制度的科学制约,部门间联动管理还很不到位。高职院校虽然根据内设机构的职能对资产实行了归口的条线管理,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仅局限于资产登记,资产的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行为都归不同部门管理,如:教务部门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科技产业部门对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后勤部门负责房屋、工程、植物等的管理,未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有效地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不畅通,责任不明确,同时交叉管理和交接过程的不顺畅,形成了责权重叠、权责不清,既存在“两不管”的模糊地带,也形成了你也管、我也管或都不管的局面。由于资产功能不统一而又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学校对于资产的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等都没有制订统一标准,资产使用部门使用缺乏规范性,这些直接导致管理职能的缺位,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资产管理人员水平不足、激励机制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大多由教师兼职,管理人员调整也非常频繁,经常会出现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对接情况。学校也缺乏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在完成日常资产登记后,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二级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又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资产进行监督,造成资产管理低效,影响管理质量。另外,由于激励机制缺乏,没有对资产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出现凭责任心干事,干多干少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由于没有激励机制,无法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不认真,应付差事等,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将资产服务教书育人功能最大化,也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资产使用效率低、处置不够规范

很多高职院校的资产内部管理比较松散,缺乏工作连续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超标配置、随意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资产配置主要来源于项目或财政拨款,资产无偿使用,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或“撑门面”,各二级教学单位为了满足教学都积极采购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更有甚者,完成项目验收后,大量资产不适用或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高职院校在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中未严格执行有关的审批程序,造成资产处置等不合规情况。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很多资产已经达到报废年限,都已经更新换代,没有使用价值了,但未及时进入报废流程,导致虚增资产账面价值的问题;部分资产虽然申请了报废,但长期留存于仓库,增加管理成本,未及时对残值进行处理,时间久远的造成资产遗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资产出租、出借及对外投资等行为存在未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的现象,甚至出现个别部门私下出租出借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

(五)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缺乏考核机制

为了督促资产工作的有序开展,一些高职院校也在探索资产管理考核机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实际的考核工作中,考核人员经常出现讲人情、害怕得罪人等,而导致考核制度的形式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施了资产评价,此项工作都是由学校的资产管部门的统计报表来体现,而资产的各项指标如使用率、维修率等都由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根据使用的人员、时间等进行测算,这些指标也未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依据使用,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未确立。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健全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是高职院校开展日常工作的保障,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稳定开展的物质基础。首先必须提高校领导的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只有学校的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引起重视,提高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管理好、使用好资产,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可以通过学校门户网站、手机端、微信工作群等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举办专题宣讲普及资产管理相关法规和条例;让教职工与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学生都增强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管理的意识。让学校的每一人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责,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履行相应的义务。针对学校资产管理的特点,健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依据学校资产的属性和资产生命周期的特点,划分好资产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按照部门的职责和职能,结合资产属性和购置资金属性,明确资产的分级管理部门和责任人[4]。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边界,负责对所辖和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将单位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资产使用人。详细地划分好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细化标准的工作流程,进而提高资产日常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办法,才能确保资产管理顺利开展。各校都制定了核算和控制管理办法,但并没有按照规范执行,制度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学校应借助推行新会计制度的契机,健全学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的操作规程,提高部门对占用资产的管理机制。健全资产共享制度,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健全出租出借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健全对外投资制度,明确对外投资收益,与所属企业签订好责任书,强化落实,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制度的建立并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需要通过日常的宣传和加大教育力度,才能让制度更好地开展。学校作为资产的占有人,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通过资产管理制度约束,重塑管理责任系统,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使用、管理的个人。在资产的管理中,将登记、审计、购置、调配、使用等环节安排到具体的人,每个环节按照相应的程序开展工作,约束管理行为、规范流程管理、强化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能。

(三)构建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科学地进行相关资产预算和采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提高管理绩效[5]。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上级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的资产使用情况,选择符合学校管理的指标,构建科学、操作性高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经营性资产的绩效考核。完善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引导资产使用者和管理者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通过激励机制促进资产管理人员落实好日常工作,利用与年终考核挂钩的绩效评价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水平。可以实施周期性第三方评价机构机制,借助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学校内部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结合审计情况对资产的使用进行规范,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

(四)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能力

随着高职院资产量的激增、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对学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大局观、资产管理理念和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按照上级文件设置资产管理部门,并配备符合资产管理要求的人员,二级部门也应该设置资产管理人员岗位,由具有专业能力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同时,制定操作规范和配套的激励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奖惩办法,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改变目前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局面。将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纳入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定期组织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管理心得;不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业务交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客观需要。

(五)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推行便捷业务办理服务

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端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资产,将国有资产系统(资产、房产、无形资产等)与学校的财务、科技产业、人事、教务等系统实时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便于师生办理资产业务,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通过构建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平台的数据收集、利用,实时更新数据,夯实资产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为教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积极探索资产管理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才能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只有规范、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学校资产,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保障高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资产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分析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报告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