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总包单位资金平衡分析

2021-10-09蒋罗丽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25期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人员业主

蒋罗丽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是维系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企业持有的资金既能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又能将剩余资金用于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的是,在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投入产出的收入确认方法使其经营利润难以处于亏损水平,然而,由于建筑企业在投标阶段与甲方的工程造价的议价能力和项目进展中资金的收付能力较弱,使得建筑业即使在营业利润为正的情况下,很难有健康的现金流。近些年来,政府对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要求逐渐严格,而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因区域地理位置不同而具有差异,使得资金预算的编制更加困难,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赊购的比例逐渐升高,赊购难度逐渐加大。债务的不及时清偿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诉讼风险逐渐增大。建筑业总包单位的生产周期一般在两三年以上,每一个项目可能涉及多个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资金运作较为困难,而在施工过程中,大量资金流入机械设备和大型模板,使得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慢,造成资金沉淀和流失[1]。

一、建筑企业资金平衡中存在问题

(一)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占比较高,回款能力较差

建筑业不同于一般零售业或制造业,其资金运作周期之长,项目资金回收进度缓慢,回收资金要求严格。对于民营企业中的建筑业来说,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更为严格,付款节点更偏向生产周期中的后期,导致应收账款时间跨度较长、涉及金额较大。业主资信状况的恶化导致建筑业追债成本的逐渐升高,也使得建筑业应收账款中坏账比例逐渐提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资金流的断裂使得建筑业难以支付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款项,这使得工程竣工进度更为缓慢。总的来说,建筑业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一是行业规范程度有待提高。在建筑业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业主,建筑企业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市场竞争激烈,投标价格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按节点付款项目回收的资金很难满足建设过程中的需要。企业不仅需要在工程前期预付一定的资金,而且在工程结算后需要扣留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在工程竣工后3—5年内才能收回质保金[2]。二是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有的工程建设进度组织不强,前松后紧的情况经常发生,使企业投入的机械设备材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设备材料折旧率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产值,甚至使企业无法收回前期的资金。三是结算政策不够科学。有些经理不太重视清算账目,加大了与业主对账的难度,增加了应收款项流失的风险。大部分建筑业只有一个人负责清算账户,清算账户的能力不强,项目部与财务之间信息反馈缓慢,相关措施难以落实。因此,坏账在应收账款中的比例继续上升。

(二)成本管理问题严重,资金浪费收益较低

建筑总包单位不但面临着难以收回款项、还款能力不足等资金入收支问题。在资金支出方面,大批量的资金流入到项目施工中,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相比于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而较多建筑公司的财务人员不身处项目之中,给予了项目人员更多贪污腐败的机会,这使原本就不充裕的现金流更加难以维正。此外,如果建筑总包单位专注于降低成本而不重视质量控制,这不但导致工程进度的延期,增加了后期的施工成本,并且较差的工程质量也使得质保金和业主拖欠的款项难以收回,加重了资金流的负担。

在施工项目资金管理中,成本占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施工项目的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机械成本、材料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他费用支出可以归咎于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大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在施工项目开始前对商务的造价书进行研究,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对成本占比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造价书的预算,仅在成本负担后凭部分单据归集成本支付款项。财务人员这种做法难以保证项目施工环节资金的安全,如在投标阶段,财务人员并没有参与工程造价的测量与计算,导致难以把握后期的成本管控,难以察觉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支出。寻求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公司阶段,财务人员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材料科等人员极易与供应商进行串通舞弊行为,贪污资金回扣。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入库在缺少财务人员审核情况下,很可能导致虚构资金的支出。在材料出库过程中,财务人员在没有索要过磅数据,仅凭材料出入库单作为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可能会诱使项目人员进行材料贬卖,变相贪污并浪费了项目资金。在施工完成阶段,财务人员并没有去项目现场测算相应完工量,这很可能导致支付给分供商多余的资金并增加了从业主收回项目资金的难度。这些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将归咎于成本管控不足,但造成的结果是资金的变相浪费与严重不充裕。

(三)还款压力较大,负债占比较高

建筑企业项目单位价值高,涉及的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较多,而建筑企业往往重视与开发商的合作关系,对分包关系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分包单位之间商业信用关系建设较差,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延期支付越来越难,无法实现充分利用资金,达到早收晚付的策略。若不及时付清款项,工程进度会逐渐放慢,这会进一步影响相关款项的收回。然而,即使在分包合同中约定了建筑业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从开工到竣工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设计图纸的变更、材料市场价格的上涨、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建筑企业很难与多个分包商、材料供应商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结果就是时不时出现推卸责任、资金运作不规范、应急资金较多、盈余不可预测的现象。此外,建筑公司通常在承接工程后,政府或者业主要求设立专户,要求资金专户专用,可动用的资金受到限制,建筑企业集约化管理部门较不健全,资金难以合理配置,因此,一些项目单位因资金短缺而向银行借款,而项目资金过剩单位却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集团内部矛盾比较突出,难以通过项目之间的协调进行内源融资,使得企业整体负债水平较高,资金使用成本较大。

(四)资金需求较高,融资难度较大

建设单位总承包方的施工合同金额一般在亿元以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资金需求大,资金流动性大。然而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农民工专户一般都是共管账户,政府对农民工专户的严格管理,使得企业在应急情况下可获得的资金有限。另外,在合同中业主强制约定商业票据和以房抵款在付款方式中占一定比例,而商业票据和房屋抵款却难以支付给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即使成功付给上游单位,也依然存在着价格不统一的风险,比如商票要求贴息,抵房要求低于市场价抵出,这些都增大了建筑总包单位资金支出,变相增加了企业早期融资的需求。另外,建设单位在建设初期一般要提前支付大量资金,项目资金的筹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资金周转压力大,企业融资负担重,对于大多数建设单位来说,内部融资水平较低,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银行贷款基本占据外部融资渠道,然而银行借款的资金使用成本较大。银行借款的强制付息制度也进一步加大了建筑业的现金流压力,净现金流的短缺进一步降低了内部融资的可能性,造成了恶性循环。当工期超过预期时,付款不能不足,还款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将损害企业的信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企业资金平衡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控

建筑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减少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坏账占比,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分为事前管理、事中控制和事后清账。事前管理是指在市场开发初期,对业主和建筑总包单位的上游分包、材料商进行有效筛选。只有当两者的综合评价都达到建筑单位的标准时,才有必要进行连续跟踪,以减少公司资源的浪费。从业主的角度看,考虑业主的信用状况、财务实力、行业声誉和履约能力,在经营之初就应加以调查分析,评价相关指标,以获得项目后期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在投标阶段过程中,应成立以项目经理、法律、营销、商务、财务等专业人员为主的投标团队。小组成员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主合同条款及相关协议。商务人员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材、机的市场报价和施工的复杂性,确定计价方法。财务人员从付款条件、付款方式、保证金缴纳、保证金提交付款时间、开票要求和时间,并考虑税收政策变化情况下价款变化等方面,完善商务的招投标过程。法务人员从合法合规的角度对投标条款进行审查,寻找投标中的不利条款和违法条款,争取为建筑企业争取更有利的条款。一般来说,招投标小组成员要分析各种因素,针对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寻找对策和解决办法,从公平交易、合作共赢的角度与业主进行协商,以获得业主的理解和认可。

事中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应收账款的分类管理和预警机制,在项目成立初期就要编制相应的资金收支计划,加强对资金回收的相关控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对内加强“以收定支”的管理理念,督促项目团队加快工程结算进度,督促工程款的收回。对外则是基于合同条款,提示业主及时支付资金。并在项目建立初期,加强内部核算,从公司整体出发到项目、业务多维度考虑资金的收支情况,为分类管理和预警机制提供服务。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预算管控,这不但减少了材料无意义的消耗,也有助于推进工程进度结算和相关债权确认,减少了因工程延期、人员变化所导致债权难以确认的风险。对难以收回的债权,可以充分利用应收账款保理政策,并在合同中约定保理利息由业主承担。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更多的选择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保理,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最后,可以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考核机制,从业绩角度加快公司上下对回款工作的重视程度[3]。

事后清算过程中,对已完成但长期挂账的各类应收账款,应成立资金清算组。团队成员由项目经理、法律和财务人员组成。认真整理与业主的各类结算文件,收集证据,用法律手段监督业主履行付款义务。建筑企业也可以建立结算账户奖励机制,按照收取款项的一定比例对相关结算人员进行奖励,并制定相关奖励标准,激发个人结算账户的积极性。

(二)优化成本管理,减少资金负担

优化成本管理对于资金管理工作和实现建筑单位本身资金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资金管理工作角度来讲,成本优化管理贯彻了施工项目成本的计划、实施、考核等多个过程,有助于辅助资金收支计划的安排与落实。此外,成本管控有助于优化建筑单位本身的利益最大化,这不但会使得负的现金流更容易回正,较高的项目质量也增加了建筑单位从业主收回款项的权力。因此,必须严格设计相关质量控制,优化成本管理,减少资金负担。对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在项目投标阶段,财务人员渗透到投标阶段的工作之中,将成本管控意识落实到投标阶段的工作之中。财务人员辅助计算相关利润点、税点、挂靠费等,考虑风险发生情况下可能导致的资金支出。项目部人员在投标结束之后,编制相关的目标成本责任书,经分公司审核后严格落实。

在材料采购和分包合同签订中,财务人员需要求材料人员在提交材料商名单前必须提供相应产品的市场询价单,市场询价单中必须列明材料商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应产品的市场价格,同一种产品至少有三家材料商的询价信息,避免材料科人员与材料商串通贪污公司资金。在材料合同和分包合同签订中,必须严格约定相应产品的以及分包施工的质量,增值税开票的税点以及税率变化等各个情况下的协商措施,减少因施工后期扯皮现象的发生导致资金的浪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分项目分工序的成本管控方法,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工序,如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热力工程,计算各个工程下各自的收入成本利润,以及成本分析,在每一个工序完工后分析工序的成本状况和收款状况,由此更好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管控,察觉项目贪污腐败等问题。项目财务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应更多地接触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从而更多了解项目的实际建设状况,由此更好的编制相关预算与控制。

(三)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减少还款压力

建筑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保证资金运行的规律性,以科学的政策方法来缓解还款支出压力。从制定建筑业资金计划管理制度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按月制定资金预算计划,构建资金统筹平衡体系。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总部资本预算由总部的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和各地区公司的总预算组成,由财务资本部编制。总部资本预算是根据历史数据和公司本年度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情况编制的。地区公司资本预算是指公司年度总资本预算和地区公司费用预算。区域公司各部门提出初步方案,由区域公司财务部编制。区域公司资本预算是根据历史数据和公司本年度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情况编制的。项目经理部预算由项目部根据项目合同、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等编制。

建筑企业年度全面预算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编制和上报方式。即各核算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应于每年10—11月(按建设公司总部通知时间和要求)上报建设公司总部财务资金部。财政资金部门整理汇总预算方案后,报建设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逐级上报建设公司年度预算方案,经批准的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后,各核算单位的年度预算指标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下达。公司总部及地区公司年度资本总额预算由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预算编制说明三部分组成,主要由总公司总部财务资本部组织编制。经营预算是指销售(收入)预算、项目成本预算、公司管理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投资预算、融资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预算指标汇总;预算编制说明应当说明指标预测的依据和影响指标完成的主要事项、预算指标的安排和保证指标实现的主要措施,以及报告期内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反映的其他问题[4]。

从制度制定的角度保证来资本运营中收支制度的实施,解决各分公司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筑企业可将分公司资金计划的管控手段集中在企业总部,合理调配相关资金,保证分公司和项目部的正常运转。一般来说,建筑企业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统筹规划,分层次审批,达到以收定支的目的。通过以收定支,对比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后期控制中各区域公司测算现金流结余多少,考核并维护好分供商关系,减少突发资金的支出,找出计划与实际发生偏差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对于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帮助分公司和项目部进行资金管控。资金管理平台可与资金计划、资金结算、审计管理相衔接,实现整体功能一致,对各分行资金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

(四)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配资金

建筑业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会导致资金短缺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制定规划以保证融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降低企业整体资金成本。一般来说,除了银行贷款,建筑企业还可以与业主协商并签订相关协议,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定的资金。如企业向下游分包商支付商票时,业主会对商票进行贴现,以降低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为了加快利用内部融资,对内部管理者采用模拟股权,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或生产设备,可通过与优质租赁公司合作,通过融资租赁转移购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建筑企业还需要科学安排融资计划,综合管理融资状况,在融资前对各渠道的借款成本进行测算,并根据借款的紧迫性和市场占有情况合理安排还款日期,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结语

综合来说,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得到了高速发展,新时代下,绿色基建政策的实施也提供给建筑业转型一定的机会。而建筑业本身依然有较多问题和难点,这当中财务问题尤其重要,也对新时代财务人员要求逐渐增加。建筑企业存在应收款难以收回,坏账的比重逐年增大,由此导致外源融资中借款比例逐渐增加,更进一步增大了融资的难度,由此往复恶性循环。笔者根据这四个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总的来说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在建设过程中则需要对资金合理地进行计划安排,贯彻落实以收定支,业财融合,商财结合,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扩大外源融资机会。

猜你喜欢

建筑业财务人员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竹子已在亚洲使用数千年。如今,它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业的可持续性问题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