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学会表达

2021-09-29耿荣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创设情境

耿荣芳

[摘 要]适当的情境是学生表达的温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感知情境、想象情境、演练情境、辩论情境、生活情境等,以促进学生的概括表达、自由表达、深刻表达、生动表达和真情表达,使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创设情境;学会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19-02

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关注阅读内容的感知领悟,而相对忽视语言的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由阅读内容的关注走向语言表达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的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出适当的情境,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丰厚的土壤,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一、创设感知情境,促进学生概括表达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是依靠单纯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的,而是应在学习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才能达到的。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概括是理解与表达之本。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创设相应的感知情境,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在问题引领中感知,学习概括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展开教学,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海底的景色是怎样的奇异以及物产是怎样的丰富的相关描写。在这一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边归纳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清晰有序的表达。

(二)在信息提取中感知,学习概括表达

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提取信息入手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能使学生的表达更为轻松。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太阳》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太阳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在问题引领下,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到相关的信息,也知道了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等特点。这样教学,让学生的文本感知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表达更为清晰具体,提升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

二、创设想象情境,促进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基于文本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想象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更有张力,语言表达更加灵活自由、内容更加丰富。

(一)在再造情境中自由表达

再造想象情境就是指学生在已有语言文字描述或者图片展示、表格说明等基础上,在头脑中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想象,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池》这首古诗的时候,在学生读完古诗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结合文本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诗歌所描述的情景说一说吗?”这样的表达实践,不仅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想象力与语言表达力也得到发展。学生说的过程其实就是依托文本语言和插图对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感悟到诗歌所描绘的鲜活画面,而且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情景的过程中,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在补白情境中自由表达

根据文本空白为学生创设补白情境,能豐富文本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价时教师不宜提出过多的要求,只要学生的补白内容合乎情理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补白内容更加精彩。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灰雀》一课,在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这样的描写:“‘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唱歌。”在小男孩说完话之后,第二天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什么第二天那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呢?课文并没有交代,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适当进行补白,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辩论情境,促进学生深刻表达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可创设辩论情境,使学生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又深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选择恰当话题,历练学生表达

在教学中,辩论话题是激发学生辩论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文本的矛盾处出发,提炼适切的话题,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桥》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老支书不徇私情、沉着指挥村民脱险的故事,小说的结尾点明了小伙子正是老支书的儿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提出这样的话题供学生辩论:“你如何看待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让他排到后面去的做法?”对这个话题,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于是,教师让学生就老支书的做法这个话题展开辩论。这样,在辩论中,学生思考的就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深入理解老支书的高风亮节过程。在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

(二)选准恰当时机,历练学生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辩论情境的创设要选准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感受与理解。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一课时,在教学伊始,教师就提出问题:“这里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而不和?而又为什么和呢?”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感知与体会,对蔺相如与廉颇和与不和的经过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抛出辩论话题:“你喜欢蔺相如还是廉颇?理由是什么?”这样教学,适时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创设演练情境,促进学生生动表达

演练情境主要是指以表演、复述为主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演练情境,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在形象演绎或者有序复述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复述课文中生动表达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出适切的复述情境,以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促进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一课,其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借助表格把故事复述出来。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让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把表格填写完整,再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学生还要对一些话语进行适当的转述,使其更加符合听众的需求。这样,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在角色表演中生动表达

角色表演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语文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出适切的表演情境,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先借助音乐为学生烘托出角色表演的气氛;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分别带上喜鹊和寒号鸟的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角色表演,让学生真正深入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的一言一行,对文本产生深刻的阅读感受。这样,使文本语言在表演中得以内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真情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切的生活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有真情实感。

(一)关注情感,真情表达

对语文教材中那些充满感情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找准它与学生生活的联结点,创设出适当的语用情境,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课,有这样的描写:“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教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顺势进行追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鼻子一酸的时候?是什么事让你感到鼻子一酸呢?你能够把它写下来吗?”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尽情地写着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只有情感的融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触及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可能成为学生进行情感迁移的聚焦点。这样教学,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链接生活,真情表达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自由表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几篇课文,都跟秋天有关。在这几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和父母一起走进公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果园等,与秋天进行亲密的接触,真正体验感受秋天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描绘和赞美秋天。这样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引领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催生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创设情境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