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融合:提高说明文习作单元教学实效性

2021-09-29朱秀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读写融合教学价值

朱秀玲

[摘 要]统编教材增设习作单元,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读写融合,是提高习作单元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师可通过教材解读,提取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明晰读写融合的方向;同时,厘清各板块的教学价值,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实施路径,使课堂教学指向表达,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读写融合;教材解读;教学价值;指向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09-0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将每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置为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教什么、如何教?读写融合是最佳路径。

一、教材解读:提取要素,让读写融合方向更明晰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阅读和学写说明文的内容。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第一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个要素指向阅读。在《太阳》《鲸》这两篇文章之后,都设置思考课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的练习题。这提示学生阅读说明文,必须了解和学会运用说明方法。这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习作的前提。第二个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这一要素指向习作。在学生习作时,应提示学生,要把事物介绍清楚,就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搜集资料。这也是评价本单元习作的标准。从“读”到“写”,语文要素做到了前后融合,使本单元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本单元四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发现,这组课文都是介绍某一种事物的。单元习作的内容就是“介绍一种事物”。这为学生习作时展开选材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包括教材中提到的物品、美食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内容,避免素材的雷同。

虽然《太阳》《鲸》《松鼠》都是老课文,但教学价值、指向都不相同。统编教材指向习作训练,借助文本的理解,学习说明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解读,明晰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知晓“教什么”,这为后面“怎么教”,精准发力,找寻读写融合的契合点指明了方向。

二、厘清价值:梳理知识,让读写融合方法更明朗

每个习作单元,都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六个部分组成。为更精准掌握各个部分的功能,有必要厘清其教学价值。

(一)单元导语:把握主旨

从三年级起,每个单元都单独设置篇章页,揭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学习要素。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篇章页,以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作为单元导语。这既指出本单元的文体都是说明文,点明单元的人文主题,又提醒师生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要将“说明白了”作为学习的标准。这就为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主旨,学生更好地实现本单元学习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精读课文:发现方法

每个习作单元,教材都安排两篇精读课文。这些课文与普通单元的课文,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应有所不同。普通单元中的课文是阅读感悟、学习知识、体会情感和习得方法的载体,指向的是阅读理解;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而精选的学习素材,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写作的相关知识和表达方法的,指向的是表达运用。本单元安排的《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都是说明文,但语言风格迥异。《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或叫科普性说明文),多采用平时最常见的举例子、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主要采用直接描述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写作的技巧。写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多样,平实、活泼均可;说明方法要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恰当的方法,只要能将事物“说明白了”即可。

(三)交流平台:梳理方法

“交流平台”以对话的形式,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总结单元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可和学生一起,试着将“交流平台”中列举的方法,编成顺口溜。如,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四段文字,主要总结四个方面:说明文的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说明要抓特點,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各异。结合这四个内容,师生可试着编“口诀”,在交流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

说明文,好处多,认识事物获知识。

抽象事物说清楚,就要运用说明法。

鲜明特点说具体,准确清楚有条理。

方法风格可多样,“说明白了”就成功。

(四)初试身手:试用方法

“初试身手”是教材的创举。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精读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向下开启“习作例文”的运用。它是习作的基础和前奏,它的价值是激趣和铺垫。教材一般都安排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写融合的方法练习表达。这个单元“初试身手”安排两道练习。第一道练习意在让学生联系生活,选择最熟悉的事物,进行片段仿写练习,尝试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写作行动,就是将“知”转化为“行”。第二道练习让学生尝试进行“穿越”文体的练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参考原文,尝试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完成本次改写练习。这样的改写练习,不仅让学生觉得好玩,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体的不同,从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五)习作例文:还原方法

习作单元选取两篇不同风格的习作例文,采用旁批的方式,点出写作知识,还原所学的说明方法。批注的形式多样,有的是针对某一点内容,或是表达上有特点的地方进行批注;有的是针对有启发、有疑问的语段做批注。习作例文与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接近,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它的主要价值是让学生学习借鉴,在写作上给予示范引路。《鲸》和《风向袋的制作》文后的练习题只有一道,直指表达方法。教学时,教师不宜再寻找更多的目标,只要结合习题和旁批,设计一些相似的练习,让学生学习运用例文中提到的说明方法就可以了。

(六)单元习作:运用方法

习作,是单元最后的板块,是检查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和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直接呈现。除了习作要求紧紧围绕单元训练的要素外,选材上还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本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直接告知学生“写什么”——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或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在拟题上,别具一格。可以与精读课文一样,直接用事物的名称拟题,如《恐龙》《菊花》《灯》等;可以与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一样,揭示主题,如《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还可以自拟更具特色、新颖别致的题目,如《袋鼠的自述》《种子的旅行》等。这样明确的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在 “怎么写”方面,教材也做了很好的指导,既与单元习作要素紧密相关,又有习作前、习作中的指导、提醒。

纵观整个习作单元架构,从导语到语文要素、从习题到习作,体现结构的完整性、体例的严谨性,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指向表达:设计活动,让读写效果更明显

通过教材解读、厘清板块价值后,我们可围绕本单元习作要素,制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读写融合训练,找到各部分的连接点,形成多层次的训练体系。

教学中,教师可将习作单元几个部分整合成三个大板块来学习。第一板块,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中心任务是向课文学习表达;第二板块,学习“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中心任务是梳理表达方法,并在情境中尝试运用;第三板块,学习“习作例文”和“习作”,中心任务是在模仿参考中完成单元习作任务。

第一板块:精读课文中读写融合活动设计举例

1.《太阳》教学片断设计

(1)出示说明太阳温度高的三句话(下表),让学生比较异同。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雖然第一句用了三个“很高”,但依然不清楚温度到底有多高。第二句是原人教版教材的句子,与第三句相比,除了温度数不同以外,就是原来的数字由小写改为大写。第二句用小写的数字,表示很准确;第三句用大写数字,并用“多”字,表示数据不确定,是预估的,也将太阳的温度高写得具体,这更符合客观实际。特别是第二、第三句,用了列数字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一下子就将太阳的“热”、温度高说明白了、说清楚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练习写话。

你能仿照书上描写太阳“热” “远”的句子,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吗?比如,你看到的楼房特别高,你看到的广场特别大……

2.《松鼠》教学片断设计

(1)学习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一自然段介绍松鼠的外形时,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各有什么特点?

(2)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采用哪些写法呢?

本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形式,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

(3)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小白兔、小花猫、小狗等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板块:“初试身手”中读写融合活动设计举例

1.导游介绍

最近,北京一位朋友要到我们家乡来旅游。如果让你当导游,带他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你将设计怎样的旅游线路呢?

提示:上网查找家乡的风景名胜,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

(1)列数字。家乡风景名胜的数量、某一处名胜的面积等。

(2)做比较。家乡的名胜与其他地方名胜的异同。如宿迁的项王故里与徐州的刘邦故里不同之处在哪儿。

(3)举例子。列举家乡名胜传奇故事、发生的感人事件等。

2.美食推荐

我们的家乡有不少美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美食,请你做代言人。请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美食,向大家介绍一下。

提示:从网上搜集家乡的美食(煎饼辣圪丝、骆马湖咸鸭蛋等)的图片和文字,采用下面的说明方法来推荐。

(1)做比较。当地的美食(煎饼辣圪丝、骆马湖咸鸭蛋等)色泽、口感、营养价值与其他地方美食的区别。

(2)列数字。家乡美食的分类,你要介绍的美食的形状、大小、做法、味道等。

(3)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家乡特产的样子、外形,吃在嘴里的感觉。

第三板块:习作中读写融合活动设计举例

1.拟写题目

(1)参考习作表格中提示的五组题目,再次研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重新拟写题目。

(2)结合自己要介绍的事物,拟写三四个题目。

(3)在拟定的题目中,画掉不新颖的题目。

2.编写提纲

(1)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任意一篇,编写提纲。

(2)参考课文提纲,给自己要介绍的一种事物编写提纲。

(3)分享交流编写的提纲,请同学提意见或建议。

3.选择方法

(1)围绕介绍的内容,上网搜集资料,将有用的材料保存或打印出来。

(2)在确定的提纲后面,结合要介绍的内容,写上选择使用的说明方法。

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只要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板块教学的路径,就一定能让语文要素悄然落地,从而提高习作单元的教学实效。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读写融合教学价值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