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陶醉的音乐,扣人心弦的悲剧

2021-09-28祝珍妮

歌剧 2021年8期
关键词:图里维奥尼奥

祝珍妮

多年前听到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优美的“间奏曲”时,仿佛沐浴在圣洁的光辉中,心灵为之融化。而《丑角》中著名的咏叹调“穿上戏装”是因为哥哥常听,我便也十分熟悉了。但那种充满愤怒的情感爆发、寒气逼人的笑声以及悲痛近至哭泣声的结尾,于我只是困惑。音乐是歌剧的精髓,在无缘看到这两部歌剧并对故事毫无概念时,心灵虽或为音乐所感动或受到冲击,但感受并不深切。只有后来多次观看这两部歌剧、熟知了故事和音乐之后,才使我更加喜爱“间奏曲”,并也非常喜欢“穿上戏装”。

2015年12月,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的、意大利导演米亚诺·米基耶莱托(Damiano Michieletto)执导的《乡村骑士》和《丑角》新版本,好评如潮。米基耶莱托当年7月执导的罗西尼《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是其在皇家歌剧院的首秀,2019年我又观看了他执导的多尼采蒂《唐帕斯夸勒》(Don Pasquale)新版本。当《乡村骑士》和《丑角》再次计划在皇家歌剧院上演时,我立即购票,期待去现场欣赏,可因为疫情剧院取消了所有的演出。所幸歌剧院虽然关门,但将过去的一些制作,或免费或平价收费在网络上播放,使人们依然能欣赏到自己喜爱的歌剧和芭蕾舞剧,我也由此得到机会看了两部歌剧首演的录像。

这一版本的确太棒了,我禁不住看了几遍。此前我在DVD上看过几次意大利名导演佛朗哥·泽菲雷利(Franco Zeffirelli)1978年执导、多明戈领衔的这两部歌剧的电影版本(此版本1959年曾在皇家歌剧院上演),也欣赏了2015年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时上演的德国导演菲利普·斯托尔兹(Philip St?lzl)的版本(考夫曼领衔)。泽菲雷利的作品一如他其他的艺术电影,充分发挥了他导演的天才,并运用电影之于舞台的优势,将故事和音乐与意大利风情完美融合。这一版本中除了多明戈,其他演员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斯托尔兹的作品则以北欧风格的表现主义取代了原始的西西里风格,《乡村骑士》的舞台布景和演员服饰的主题色调为黑与白,具有优雅的都市气息,而《丑角》则在印象派般绘画的场景中展开。考夫曼一流的演唱和演技,出色地表现出意大利人的外露性格和激越情感。其他主要演员的嗓音和演唱也很不俗,但表演稍嫌拘谨、感情流露谨守分寸——这自然是导演的风格。几个版本比较之下,我最喜欢皇家歌剧院的版本。

《乡村骑士》的创作和早期演出

1888年7月,米兰的音乐出版商埃德瓦多·桑佐尼奥(Edorado Sonzogno)邀请未有机会显露才华的年轻意大利歌剧创作者参加一个独幕歌剧创作竞赛,由五位声望卓著的意大利作曲家兼评论家担任评委,之后桑佐尼奥将出资在罗马上演其中最优秀的三部作品。皮特罗·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在一年半截止期限前的两个月得知消息后,他请朋友乔凡尼·塔吉奥-托泽蒂(Giovanni Targioni-Tozzetti)撰写歌剧脚本。塔吉奥-托泽蒂是诗人,也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学院的文学教授,他选择了1880年出版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乔万尼·维尔加(Giovanni Verga)的畅销短篇小说《乡村骑士》为题材,与同事圭多·梅纳西(Guido Menasci)合作撰写。由于时间紧迫,他们边写边将完成的部分寄给马斯卡尼,有时甚至只是写在明信片背面的几句。马斯卡尼在1890年3月4日比赛截止前最后一天提交的作品,是评委们在73部参赛作品中选中的三部之一。

《乡村骑士》讲述了农民的爱、不忠和报仇的生动故事,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的经典之一。歌剧于1890年5月17日首演于罗马歌剧院(The Teatro dellOpera di Roma),虽然上座率只有一半,但观众不仅包括意大利最有权威的音乐评论家,还有酷爱音乐的王后玛格丽特(Margherita)。开场音乐刚奏出的几个音符,立刻就俘获了观众的心。当剧中男主人公饰演者、著名男高音罗伯托·斯塔格诺(Roberto Stagno)在幕后演唱起西西里舞曲(Siciliana)风格的情歌“噢,洁白纯洁如雪般的洛拉”时,观众席爆发出多年未闻的雷鸣般的掌声,這首情歌之后还与其他几首咏叹调一起几次返场。演出结束后马斯卡尼谢幕40余次,并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此前马斯卡尼曾经动笔写过《皮诺塔》(Pinotta)和《威廉·拉特克利夫》(Guglielmo Ratcliff),但《乡村骑士》是他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在他一生的15部歌剧里,唯有这一部最著名。首演一炮打响后,歌剧的演出持续获得惊人成功。在马斯卡尼1945年去世时,歌剧仅在意大利一地的上演就超过了1.4万次。

《乡村骑士》1890年在罗马歌剧院的票售罄后,演出遍及意大利其他城市并在柏林上演。1891年10月19日歌剧首演于伦敦的沙夫茨伯里剧院(Shaftesbury Theatre),1892年5月16日首演于科文特花园。

在美国,制作人争相欲成为促使《乡村骑士》在美上演的第一个人,竞争之激烈甚至需要法院出面调停。歌剧最终于1891年9月9日在费城大剧院(Grand Opera House)首演,30日在芝加哥上演。1891年10月1日在纽约首演两场:下午在赌场的演出由音乐家兼剧院经理的鲁道夫·阿龙森(Rudolph Aronson)导演,晚上在百老汇莱希厄姆(Lyceum Theatre)的演出导演则是歌词写作与戏剧制作人兼音乐剧导演奥斯卡·哈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1891年12月30日《乡村骑士》在大都会首演的同时,还上演了格鲁克(Gluck)的《奥菲斯与尤利迪斯》(Orfeo ed Euridic)的片段。自那之后,《乡村骑士》在大都会上演了700多场。

1920年代,歌剧在芝加哥的几个非洲裔美国人开的剧院演出,其中爵士乐小提琴手兼指挥的厄斯金·泰特(Erskine Tate)的乐队在旺多姆剧院(Vendome)演奏了歌剧音乐。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爵士音乐家和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在记住了小号独奏部分之后,从乐池走上舞台吹奏。

《丑角》的诞生和演出历史

1890年当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首演成功时,鲜为人知的鲁杰罗·莱翁卡瓦罗(Ruggero Leoncavallo)决定也写一部一幕现实主义风格的歌剧作为回应。作品基于1865年他儿时发生的一起谋杀案,事件源于一系列令人深思的浪漫纠缠,而他的父亲当时是这一刑事案件调查的首席裁判官。

带有序幕的两幕歌剧《丑角》的脚本同为莱翁卡瓦罗所作。最初它以单数“Il pagliaccio”为题,但首演时饰演主角之一托尼奥的男中音维克多·莫雷尔(Victor Maurel)要求莱翁卡瓦罗将单数改为复数“Pagliacci”,因为剧中的丑角不仅是卡尼奥,还包括托尼奥。这一改变使歌剧标题更加确切并增强了戏剧性。

1892年5月21日《丑角》在米兰达尔维尔剧院(Teatro Dal Verme)的首演获得热烈欢迎,担任指挥的是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歌剧在世界的首演评论不一,但都立刻受到公众的喜爱并保持成功至今。1893年5月19日歌剧在英国科文特花园首演,6月15日在美国纽约大剧院首演。同年12月11日歌剧在大都会首演的同时,还演出了《奥菲斯与尤利迪斯》的片段。1893年12月22日大都会再次上演《丑角》时,以《乡村骑士》匹配。自那以后两个歌剧就常一起上演,在歌剧界称为“双子星”(Cav and Pag)。1997年11月泽菲雷利担任导演的歌剧制作在华盛顿国家歌剧院(Washington National Opera)上演。2016年改组后的纽约市立歌剧院(New York City Opera)在演出《丑角》同时,上演了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的歌剧《阿莱科》(Aleko)。

莱翁卡瓦罗不愿就此满足于成功的辉煌,之后继续创作了一些歌剧和音乐作品,但《丑角》是他唯一经久不衰的作品。《乡村骑士》和《丑角》冷酷地切入真实生活,从一开始就位居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中。它们与之后普契尼更为细腻的作品一起,成为新的意大利现实主义风格歌剧的一部分,是音乐对19世纪法国作家埃米勒·佐拉(Emile Zola)和意大利剧作家乔万尼·维尔加等人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回应(马斯卡尼参加歌剧比赛的《乡村骑士》改编自维尔加的戏剧)。

米基耶莱托的新版本

《乡村骑士》讲述的是年轻村民图里杜结束兵役返家时,未婚妻洛拉已与阿尔菲奥结婚。为报复洛拉和渴求精神和肉体安慰,他诱骗了村里的年轻女子桑图扎。天性风流的洛拉十分嫉妒桑图扎,借丈夫时常离家做生意的机会开始了与图里杜热烈而缠绵的关系。陷入痛苦挣扎的桑图扎苦苦哀求图里杜心回意转但无果,怨恨绝望下将图里杜和洛拉的私情告诉了阿尔菲奥,后者不能忍受耻辱而杀死图里杜。《丑角》的故事则是一个巡回喜剧团来某乡村上演《丑角》,团长卡尼奥在这部戏中戏里饰演丑角,饰戏中科隆比娜的是他的妻子内达,饰丑角佣人塔代奥的是托尼奥。托尼奥垂涎内达,强行对其不轨,遭到内达嘲笑鄙视并被抽一鞭,恼羞成怒的托尼奥决意报复。内达与情人西尔维奥秘密约会,决定当晚演出结束后一起逃走时,被托尼奥无意中窥见,他立刻去告诉了卡尼奥。卡尼奥赶来时西尔维奥及时脱身,内达在他的恐吓威胁下拒不吐露情人是谁,妒火和狂怒使卡尼奥决心杀人复仇。尽管演出照常开始,但完全失去理智的卡尼奥已无法正常表演。为使演出继续,内达在卡尼奥的恶言相向和步步进逼时竭力打圆场,但无果。最终一对情人死于卡尼奥的刀下。

距两部著名歌剧上一次在科文特花园上演已过去了25年之多。米基耶莱托的新版本表现手法直率,细节处理细腻,悲剧结局完美。他精心創造出一种极为详尽的自然主义,把两个同样因感情缠绕产生冲突、导致悲剧结局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糅在一起,使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重现在另一部作品中,在现代而永恒的视觉效果中提供了戏剧现实感,使两个同样苦痛悲哀故事的内涵更加震撼。

米基耶莱托虽然并不是第一个梦想将这两个悲剧交织在一起的导演,但是他的成绩非常显赫。两个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贫穷小镇,《乡村骑士》中图里杜的母亲露琪亚经营一个面包房,店里的年轻帮手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她便是来镇上演出《丑角》的喜剧团中卡尼奥的妻子内达。当内达在村民中散发演出宣传单时,观众便意识到了两个故事的关联。拿到内达的最后一张宣传单的年轻人,便是后来《丑角》中她的情人西尔维奥。

导演更将两部歌剧的间奏曲与剧情结合,使观众在享受动人音乐的同时,又仿佛置身于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中。《乡村骑士》中在戴绿帽的阿尔菲奥狂呼“要复仇”后,接下来的“间奏曲”是暴风骤停后的优美宁静。在旋律前半部里,被呼叫惊起的西尔维奥安慰着受到惊吓的露琪亚妈妈,在她回去后又忍不住独自摇头叹息。在继而展开的乐曲中,他见到缓缓走来的内达兴奋不已,匆匆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内达买了一个面包,但西尔维奥不收她钱。当内达十分感激地吻了西尔维奥的面颊时,西尔维奥面露惊喜,继而把从阿尔菲奥那里得到的粉红纱巾系在她的脖子上,并给她一个热吻,这伴着醉人旋律的温馨细节,如一股暖流淌入我的心田。在《丑角》的幕间音乐里,牧师安慰了仍在痛苦中挣扎的桑图扎后,桑图扎与走来的露琪亚妈妈紧紧拥抱,互相安慰,表现出她们的进一步和解,变得更加亲密。这一情节在为之前《乡村骑士》的悲剧结尾处追加了一道光明与希望的温暖色彩时,又将它延伸至《丑角》中。动人的间奏音乐伴以剧中人物的活动,不仅增进了观众对他们的理解,又为剧情的衔接和发展埋下伏笔,米基耶莱托这一巧妙的构思非常令人赞赏。

舞台上的两部歌剧如一部弥漫着浓郁的意大利风情、细节入微的电影。《乡村骑士》在故事展开时的村民合唱和音乐旋律流动中加入的一些生动花絮,使人或忍俊不禁或感动:生意红火的乡村面包店热闹拥挤,淳朴外向的村民们会因为一个小口角挥拳相向,又在朋友劝和时做出意大利式“天晓得”的手势;剧中原来赶大车跑生意的阿尔菲奥改为驾二手车,复活节回来慷慨散发给村民的礼物时,几个村妇表现出女人常有的小心眼和互相嫉妒,并在之后看演出时因抢他人的好座位而发生争吵;面包店的西尔维奥从阿尔菲奥那里得到了最后一条纱巾,意在送给倾心的内达……诸如此类小细节颇具创意。

《乡村骑士》的开场亦不同凡响:在序幕音乐中拉开幕布后,舞台上面色悲哀的村民们雕像般围立于躺在血泊中图里杜的身旁,此时幕后隐隐传来图里杜对洛拉充满了爱之激情的歌声,与眼前惨景产生令人嘘叹的强烈对比。伴随近至终结的序曲中走来了悲痛欲绝的露琪亚妈妈,她跪在儿子身旁,挥舞双臂痛哭着。故事继而在村民抬走了图里杜之后展开。悲剧结尾时舞台重现开场的场景,这一首尾呼应更加深了悲剧的沉重。

米基耶莱托为《丑角》设计的社区中心兼礼堂的场景布置,使他得以轻松地调度舞台上的演员,并通过不同角度和亮度的照明、后台与前台的转换交叉,巧妙地表现出图里杜脑中逐渐加重的混乱与狂怒。他的《丑角》结尾如此震慑人心,使我每看到此处都因感情受到强烈冲击而热泪盈眶。戏中戏一步步从开始的诙谐欢快,逐步发展演变为紧张和嗜血的暴力,村民的情绪也从轻松欢喜转为疑惑、惊恐,直至纷纷起身离开。当跳上台欲救出内达的西尔维奥在图里杜刀下绝望痛苦的张嘴呼叫时,随着阿尔菲奥那著名的结束语“喜剧收场了!”的呼喊,最后一些村民惶恐万状地惊叫着逃离剧场,撞翻了椅子。混乱的场景增强了恐怖惨烈的气氛。这一戏中戏喜变悲的步步发展,直至恐怖震惊的最高潮的设计,极为震撼。米歇莱托吸引观众兴趣和注意力的导演手法,引人入胜并非常成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乡村骑士》中,村民在复活节抬着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游行时,复活的雕像用手指愤怒指向未婚怀孕的桑图扎,意在将她从人群中驱逐。

演员出色的表演

米基耶莱托富于天才创意作品的巨大成功,自然离不开演员出色的演唱和演技。

《乡村骑士》中女主角桑图扎由著名荷兰女高音伊娃-玛丽亚·韦斯特布鲁克(Eva-Maria Westbroek)饰演。韦斯特布鲁克的嗓音华美丰厚而富强力,极富表现力,在对露琪亚妈妈倾诉自己为图里杜所弃时的咏叹调“噢妈妈,你知道的”,和对她在参加教堂复活节礼拜为自己祷告时的请求,都满怀幽怨悲伤,声声泣人;在她加入村民复活节游行虔敬悠扬的赞歌“主赐予我们天堂之乐,使一切的黑暗悲伤逃遁”时,因感情受到欺骗她激愤的哭诉如席卷而来的巨涛;当她一再恳求图里杜回心转意被拒绝时,绝望而愤怒的“当心!你受到诅咒的复活节!”如火山爆发,令人耳鼓和心灵均为之震颤。

韦斯特布鲁克将桑图扎表现得十分令人信服和同情,她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桑图扎矛盾重重的内心。她将自己全副身心献给了图里杜,但换来的是他与洛拉的私情。在感到极为失落和痛苦,并反复苦苦恳求他回心转意时却遭拒绝、蔑视和粗暴对待,最终的绝望使她发出诅咒并无法克制地将图里杜与洛拉的私情告诉了路过的阿尔菲奥。狂怒的阿尔菲奥决意复仇,导致了最终的悲剧。韦斯特布鲁克的歌唱和演技堪称完美无瑕。

拉脱维亚男高音亚历山德斯·安东年科(Aleksandrs Antonenko)领衔出演《乡村骑士》中的图里杜(Turridu)和《丑角》中的卡尼奥(Canio)。2019年初我欣赏了安东年科在《黑桃皇后》中饰演的男主角赫尔曼,印象很深。安东年科在演唱图里杜和卡尼奥时,强劲的音色似乎用之不竭,尤其是卡尼奥的“穿上戏装”。他小号般强劲嘹亮的高音和生动表演,将狂热嫉妒的卡尼奥受到屈辱时咬牙切齿的愤怒和同时来自心底深切的悲伤痛苦,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观众的感官带来龙卷风般的强烈震撼。不过也如《黑桃皇后》中的赫尔曼,有时他在冲刺高音顶峰时,音色失去了光辉而显得有些尖锐刺耳。但总的说来,安东年科饰演的这两个角色很成功。

与卡尼奥相比,托尼奥对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有更多的意识,因此在操纵卡尼奥以达到报复内达的目的时,表现了更多的刻意控制。而卡尼奥则无法理解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差异,也意识不到被幕后操纵,因此在自己对内达扭曲的爱在“不仅没有得到感激、反被背叛”时,完全丧失了理智,屈从于嫉妒狂暴的情绪和嗜血复仇欲望的控制之下。不过图里杜毕竟是一个生活在贫瘠乡村里具有人性弱点的普通人,有值得同情之处。他认为自己在内达处于困境时将她收养并培养成喜剧演员,她应该对他绝对屈从忠实,因此当感情和欲望得不到滿足、反遭背叛时,狂怒与屈辱便使他顺理成章地将夺取他人的生命作为报复并解心头之恨。安东年科的气质和形象似乎适合表演图里杜和《黑桃皇后》中赫尔曼之类因不易控制冲动情绪、以至最终走向极端因而酿成悲剧的角色。不过我相信他的表演才能不会局限于此,很希望有机会能欣赏到他富浪漫气质和比较深沉的角色。

希腊男中音迪米特里·普拉塔尼亚斯(Dimitri Platanias)饰演《乡村骑士》中戴绿帽的阿尔菲奥(Alfio)和《丑角》中的托尼奥(Tonio)。《乡村骑士》中阿尔菲奥的戏份不是很多,因此令人感到普拉塔尼亚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在《丑角》中得以施展浑身解数,生动地刻画了托尼奥的贪图色欲和丑陋卑鄙的灵魂。普拉塔尼亚斯的男中音醇厚,强力而富于光彩,演技亦令人赞赏:《乡村骑士》中阿尔菲奥慷慨、豪放、活泼,在村民中颇有人气,他为维护自身荣誉杀害了图里杜,换来的是同情;在《丑角》中,身心皆畸形的托尼奥的恶毒阴险,直接导致了一对年轻恋人的悲剧,普拉塔尼亚斯出神入化地呈现出这一令人心悸憎恨、鄙视厌恶的小人,具有超凡的魅力。

普拉塔尼亚斯的托尼奥出神入化,他以细腻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形体动作逼真地反映了托尼奥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在内达面前自卑但又无法控制对她的邪恶欲望,在无法得手时的极度失落与愤怒并不失时机地实施报复,以及在卡尼奥对内达大发淫威时感到恶意满足的同时、又对卡尼奥几乎完全丧失理智的疯狂表现出一些惊恐。我认为他的托尼奥比安东年科的卡尼奥更加出色。

意大利女中音埃琳娜·齐里奥(Elena Zilio)在《乡村骑士》中饰演露琪亚妈妈(Mamma Lucia)。齐里奥在科文特舞台上亮相前的几十年间,演出足迹遍及20余个世界著名歌剧院和音乐会。她2007年首秀,饰演普契尼《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中的齐塔(Zita),之后她除重演齐塔外,还出演普契尼《修女安杰丽卡》(Suor Angelica)中的修道院女监管(Monitress),和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安德烈·谢尼埃》(AndréChénier)中的老妇人马德隆(Madelon)。露琪亚妈妈是个十分接地气的角色,宛如你我都熟悉的邻家老妈妈。她充满慈爱与同情心,在桑图扎向她哭诉图里杜的不端行为时,她忧虑痛心又无奈,但竭力控制自己内心复杂的感情和强烈不安,放下手中正在揉搓准备制作面包的面团,去安抚慰内心被痛苦撕裂的桑图扎。当意识到面粉沾在了桑图扎脸上身上时,又面带歉意急忙将面粉拍掉——这一细节十分动人。身量不高的露琪亚妈妈在剧中戏份很多,但并没有抢走主角的戏,是一个超凡的次主要角色。《乡村骑士》序曲音乐中露琪亚妈妈见到血泊中图里杜时的悲痛欲绝,“间奏曲”里对安慰她的西尔维奥倾诉满腔的焦虑和恐惧,她对被儿子抛弃的桑图扎的同情,以及在《丑角》幕间曲中与桑图扎的进一步和解并表现出的母爱,齐里奥将集坚强、隐忍与柔情为一身的一位意大利村妇,表演得有血有肉,可爱可敬。齐里奥出演露琪亚妈妈时虽然已74岁,但功力依旧非凡。她嗓音柔美厚重而有力,自如的气息控制和动人的演唱完美匹配了出色的演技。齐里奥的露琪亚妈妈实在令人难忘。

意大利女高音卡门·吉安娜塔西奥(Carmen Giannattasio)饰演《丑角》中的内达(Nedda)以及戏中戏的科隆比娜(Columbina)。吉安娜塔西奥毕业于米兰斯卡拉培养杰出音乐人才的研究生院(Accademia di Perfezionamento),2002年荣获国际歌剧大赛(Operalia)的一等奖和观众奖。她在美国和欧洲许多著名歌剧院舞台上出演过主要或重要角色,也曾在中国北京演出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Bellini)的《诺尔玛》(Norma)。剧中的内达有一首旋律变幻多端、跌宕起伏和充满激情的长咏叹调,这是她在卡尼奥于别人开玩笑说托尼奥对内达图谋不轨时被激怒并妒性大发,在反驳并发出警告威胁后,内达在独处时所唱的。咏叹调以她试图说服自己摆脱“这些无聊可怕的梦”开始,极为生动地揭示出内达内心深处的隐秘和热烈的情感。“阳光灿烂的八月使她感到身体感到充满活力并在上升,带着秘密的欲望”,她羡慕和憧憬能“像小鸟如箭一样自由飞翔,无视浓云烈日、去追随神秘的力量与梦想,永远向前!”她在这里所抒发的,实质上是对西尔维奥的爱和渴望。吉安娜塔西奥的演唱将内达内心中的矛盾、丰富情感和热烈奔放的性格,表达得令人陶醉。吉安娜塔西奥的高音威力十足,具有钢铁般的力量和光辉。吉安娜塔西奥在戏中戏里那娇媚的“科隆比娜”,亦很出色:从一开始时的悠闲、卖弄风情并与情人计划欺骗丈夫时的小小得意,到卡尼奥发现她不忠起了杀心后在舞台上假戏真做,对她凶恶地步步进逼,“科隆比娜”从开始的强作镇静和打圆场、到无法再抵挡卡尼奥凶暴狂怒时的勇敢、义无反顾与愤怒爆发,吉安娜塔西奥的表演十分给力。

《丑角》中的两个次要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饰演内达情人西尔维奥(Silvio)的希腊男中音狄俄尼索斯·索尔比斯(Dionysios Sourbis)嗓音优美浑厚,演唱和表演充满激情与魅力。当内达在回报对他热烈的爱,但又在选择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时,索尔比斯将西尔维奥的焦急、失望甚至愤怒,以及当内达最终为两人未来幸福做出最后决定时的欢欣,表演得十分令人动容。饰演《丑角》剧组演员贝佩(Beppe)以及戏中戏“科隆比娜”情人“哈勒奎恩”(Harlequin)的是英国男高音本杰明·休利特(Benjamin Hulett),嗓音甜美柔和,出色地饰演了一个脾气温和、善解人意,又在卡尼奥与内达关系破裂、剧组演出爆发危机时,竭尽全力顾全大局的可敬可爱的形象。

饰演《乡村骑士》中图里杜情人洛拉(Lola)的意大利女中音玛缇娜·贝利(Martina Belli),歌喉醇厚润泽,演唱美妙动人,加上魅惑人心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个在朴素村妇中鹤立鸡群的洛拉,使图里杜旧情复燃并抛弃了桑图扎的剧情令人并不感到意外。

指挥、音乐、合唱与舞台设计

老家正是在意大利南部的指挥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对这两部歌剧充满真实的激情。乐团在他严格精确与热情洋溢的指挥下,演奏始终处于灼热状态,细节的处理完美精妙,尤其是故事较为曲折的《丑角》,其音乐旋律与色彩更加多变,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两部歌剧中经过精心指导的合唱,也同样令人陶醉并使歌剧更加充实。在《乡村骑士》开始后村民的一段合唱中,村妇们赞美清晨美景,辛勤劳作的男人们谦卑快乐地感谢上天“荣耀的救赎之子”,轻柔美妙的歌声如一泓甘泉;复活节村民游行时的合唱“主赐予我们天堂之乐”,声音由自远而近时的若隐若现、虔敬悠扬,逐渐攀升到恢宏强大,令听觉和心灵为之震颤和感动。《丑角》中当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喜剧团来到时,合唱欣喜若狂地重复着“他们又回来了”,和重见到“可以用自己的快乐消除一切麻烦的‘丑角王子”(卡尼奥)的欢呼合唱,可谓震耳欲聋,使人身不由己地卷入的其他几首合唱,也都或充满生气或无比幽默。这些动人的合唱,与咏叹调和伴奏音乐一起,完美忠实地展示了两部经典悲剧的魅力。

舞台设计师保罗·范丁(Paolo Fantin)根据导演意图设计的旋转舞台装置,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乡村骑士》中面包店的内外部。而《丑角》中有表演舞台的社区中心大厅、后台和更衣室,在缓慢旋转中的舞台上展开了一个驚心动魄的爱情、嫉妒和复仇的故事。

《丑角》的巧妙设计,使戏中戏小舞台两侧并存的现实展现在观众眼前:一边是坐满了村民观众的大厅和舞台;另一边的后台更衣室里,狂怒而悲痛的卡尼奥借酒浇愁、但复仇的欲望却燃烧得更加猛烈,以至在上台时无法正常表演,却试图在观众中寻找内达的情人,血腥悲剧最终发生。这一设计极有效地增强了戏剧性,但小舞台因受到空间限制显得局狭,使喜剧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一些局限。

米基耶莱托因两部歌剧首演的巨大成功获得当年的劳伦斯·奥利弗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s)。这个奖项是伦敦剧院协会(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以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命名的年度舞台剧奖项,也是国际公认的舞台剧艺术大奖。

《丑角》中的托尼奥/塔代奥的开场白“演员与观众一样感情丰富,这个戏正是有关真实人物的”,可谓一矢中的。他在剧终时喊出的名句“喜剧收场了”,则与开场白相呼应,可谓莱翁卡瓦罗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这两部散发着草根气息的歌剧里,爱、嫉妒与仇恨在燃烧,激情的热血在沸腾。故事极为真实地戳中人性的软肋,催化出爱情被毁灭成残骸的悲剧结局,令人悲伤。当19世纪末威尔第的光辉走向暗淡、普契尼尚未开花的短暂空白中,这两部现实主义歌剧带来给人们兴奋和快感。其牵动人心的周密情节和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彰显出无可置疑的出色实力。

猜你喜欢

图里维奥尼奥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幸福的天使
找不同
奇了!机器人也炒了鱿鱼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本期人物:莫里斯 · 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