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摇滚浮士德》的角色寓意

2021-09-28程梦雷

歌剧 2021年8期
关键词:浮士德中文版光明

程梦雷

中文版音乐剧《摇滚浮士德》改编自韩国音乐剧《魔鬼》(The Devil),由大麦MaiLive旗下“当然有戏”联合上海兰境文化制作,于2021年5月底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演出,随后开启全国巡演。剧中浮士德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股票经纪人,将华尔街视为梦想之地。经历黑色星期一后,浮士德为挽回败局接受了X-黑暗的契约,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名声。但随后逐渐坠入野心和欲望的深渊,未婚妻格雷琴受其连累变得疯狂,要被X-黑暗夺走。浮士德最终幡然悔悟,举枪自杀而获得重生。

X-光明与X-黑暗:赌局中的人性漩涡

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线索是X-光明与X-黑暗对人性的赌约,取材于歌德原著《浮士德》中上帝和魔鬼梅菲斯特之间的故事。上帝认为善良的人即使在迷惘里挣扎,最终也会悟出一条正路,因而放任梅菲斯特去诱惑凡人,最后上帝赢得了赌约。从剧情出发,可将整个故事看成X-光明与X-黑暗就人心打的赌。而从更深的寓意层面看,X-光明和X-黑暗分别代表人性的善恶。他们之间的斗争意味着人性也经常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挣扎。就服装而言,X-光明穿的是质地较为轻盈的白色燕尾服,X-黑暗则是黑色皮衣。表面上二者针锋相对,泾渭分明,但其实也存在联系。有观众认为X-光明与X-黑暗本来是一个角色,只是格雷琴召唤出了光明,浮士德召唤出了黑暗。韩国版中有些场次X-光明和X-黑暗的演员会互换角色出演,暗示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可相互转换。还有一些场次安排女演员出演X-光明,表明这一角色具有神性,并无性别之分。

无论是韩文原版还是中文版,都认为光明与黑暗皆是人类的选择,但两个版本对X-光明和X-黑暗的角色设定改动较大——韩国版中X-光明和X-黑暗地位相当,和浮士德及格雷琴的互动较多,而中文版X-光明的位阶比X-黑暗要高,游离于所有角色之外。韩国版虽融入了较多的宗教典故,X-光明与X-黑暗之间的互动表现更为丰富,更像是人性中光明与黑暗的博弈。如浮士德接受X-黑暗的契约这一幕主要通过X-光明与X-黑暗的舞台动作得以展示。浮士德上场歌唱时,X-黑暗和X-光明同时向浮士德伸出左手,而浮士德选择了X-黑暗。于是X-黑暗与浮士德合唱,并得意地看了一眼X-光明,以示自己的胜利,X-光明黯然离场。X-黑暗占上风后和浮士德一同站在舞台中心。全场白光扫射,仿佛编织起一张密集的网,将浮士德包围其中。格雷琴半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时而抱头,暗示浮士德内心深处善良的一面受到了威胁。另外从戏剧张力上看,剧中由X-光明引导格雷琴对抗X-黑暗对浮士德的诱惑,X-光明并没有直接阻拦X-黑暗,还算势均力敌。X-光明在引导格雷琴时也有较多的肢体接触,如《雅歌》(The Song of Songs)一曲中,X-光明最后将格雷琴搂在怀中,称呼她为“我的姐妹,我的新娘”。

而中文版将X-光明抬高到上帝的地位,X-黑暗相当于原著中的梅菲斯特。中文版X-光明的扮演者贾凡在网上直播时也提到X-光明的角色设定是高高在上。剧中X-光明并没有直接接触浮士德或格雷琴。从舞台位置设计上看,上半场最后X-光明站在第三层,以示光芒普照众生。第二层是浮士德和格雷琴。最底层是X-黑暗,而他其实也对X-光明有一丝向往。由于X-光明在中文版中的角色是藐视众生的上帝,他在台上大多数时候在冷眼旁观,但这样会显得形象单薄,无法起到明显推动戏剧冲突的作用。因为舞台上主要依靠X-黑暗和格雷琴对浮士德施加影响推动剧情,而浮士德明显倒向X-黑暗一方,格雷琴在上半场的任何劝说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样会让不熟悉《浮士德》原著的观众很难理解浮士德为何最后选择了X-光明。

从音乐上看,中文版X-黑暗的歌曲风格与X-光明也存在较大区别,前者以摇滚为主,比较有力度,后者以美声为主,偏古典风格,如《拯救他》和《生命之光》。而韩国版则没有进行特别明显的区分,比如在黑色星期一结尾处X-黑暗演唱了几句优美舒缓的抒情曲调,表达对人类这个生命易逝的种族的感慨,也是X-光明在结尾《血与肉》中所唱的旋律。不过中文版仍然保留了韩国版中少许带有宗教意味的拉丁文歌词,如具有明显摇滚风格的《颠倒梦想》这一曲,表现X-黑暗成功诱惑浮士德投向其阵营,他的理由是“梦想和欲望本质上都一样”。中文版导演王婷婷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所谓梦想其实是欲望本身,而人们常常用梦想来包裹“野心”。歌中还融入了圣歌片段,“Sanctus domini kyrie eleison”(求主憐悯),由X-黑暗的追随者和浮士德齐唱,以摇滚风格演绎带有宗教救赎意味的歌词,来衬托浮士德的野心和欲望,则带有一丝讽刺意味。《心战》一曲中,X-光明和X-黑暗在副歌部分进行了二重唱,一方是长音“在我怀里”,另一方是较为密集的唱词,节奏较快,气息短促,两位演员还会交换重唱的部分,通过气息强弱和力度的衬托,表现他们对浮士德灵魂的争夺。X-光明在大结局时演唱的《生命之光》则带有圣洁的色彩,赞扬人们内心光芒的力量。开始时旋律舒缓而优美,声音略低,到后面逐渐升调,最后达到高潮。

浮士德与格雷琴:凡人的良善之心

书中的浮士德原已垂垂老矣,在魔鬼帮助下恢复了青春,想要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而剧版的浮士德则是意气风发的华尔街金融从业者。如果以浮士德为中心人物,这部剧展现的就是一个原本善良的青年为了世俗利益抛弃了良心,最后悔悟获得重生的故事。中文版剧名为《摇滚浮士德》,但从剧中歌曲和表演来看,格雷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比浮士德更加深刻。浮士德更像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串起了剧情。他在面对股市危机时,只会质问上天,“我做错什么?凭什么这样对我!”接受X-黑暗的契约亦是无奈之举。但接下来一步步堕落,从黑西装换上了略显浮夸的枣红色礼服,表明沉沦于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刻,浮士德后悔自尽,才充分表现了自我意志。因此台上主要依靠X-黑暗和格雷琴的角色对浮士德的影响力度来推动剧情。

如果将X-光明与X-黑暗分别看成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而非神明,那么连格雷琴都可以视为浮士德内心良善的化身,就如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中的死神可以看成皇后的另一个人格一样。导演王婷婷在采访中提到,剧中格雷琴更像是原著里的海伦和格雷琴的结合体——比如人们在冒险时内心的担忧和犹豫。格雷琴用她的生命唤醒了浮士德,让他明白自己的选择会带来惨痛的代价。歌德的《浮士德》中格雷琴初次见到魔鬼化身的男性,就表现出了不信任和反感,后来宁死也不愿和浮士德及魔鬼一起逃走。在浮士德选择皈依天主时,格雷琴的灵魂又和其他天使一起从魔鬼手中拯救了浮士德。

剧中一些细节可以表现格雷琴这个人物的寓意化特质,如X-黑暗对浮士德加以诱惑,并不是为了直接夺走浮士德本人,而是想要夺走其心中的良善化身——格雷琴。浮士德最重要的东西是格雷琴,而在接受契约后,他的良心发生了变质,连累格雷琴(浮士德良心的化身)也受到X-黑暗的侵蚀。浮士德堕落后,曾提到过去给他带来幸福的格雷琴已经“消失了”,这句话既可以指浮士德的爱意消失了,也可以指他彻底泯灭了最后一丝良心,呼应剧中的台词“人心终归经不起试探”。甚至连台词中所谓的“恶魔之子”都有一种象征意义。原著中格雷琴发疯是由于犯下杀子的罪行被投入监狱。韩国版格雷琴的歌词中曾提到“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互为彼此的婴孩”,因此格雷琴提到的恶魔之子也可能是对堕入黑暗的浮士德的比喻。中文版特地设计了一幕——在格雷琴的肚子上放了一个红色的气球来寓意恶魔之子,也可以理解为格雷琴认为昔日爱人堕落成为披着人皮的恶魔,连累了自己怀的孩子成为被诅咒的孩子。而背景中响起的婴儿哭声也可以看成是格雷琴对未来的想象。因为整部剧都没有提到那个孩子的真正诞生。

韩国版格雷琴的寓意化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剧中反复出现“苹果树”和“神殿”的典故。开场浮士德称呼格雷琴为“我的另一个我”“生命的意义”“我的姐姐”和“我的新娘”。而格雷琴称呼他为“我的光,我的神殿”。又如在韩国版中,《守护天使》(Guardian Angel)一曲,格雷琴站在二楼,舞台对演员进行了定向打光,突出了她的白色衬衫,而忽略了五官部分的光照,将这个角色概念化。浮士德在善良和野心之间挣扎时仍然称格雷琴为“神殿,苹果树,镜子,他拥有的最美好的存在”。而在浮士德下定决心投向X-黑暗一方后,格雷琴开始发狂,她的唱词中提到“圣殿毁了,苹果树倒了,镜子中的形象扭曲了”,呼应之前歌词中的“你是我的圣殿,你是我的苹果树”,并在演唱时带着哭腔和急促的气息。而中文版将“苹果树”和“神殿”都删除了,只保留了苹果这一道具,并更改了“苹果”的象征意义。刘令飞在饰演X-黑暗时会在场上啃起苹果,并将其抛给浮士德。刘令飞在采访中提到,这里的苹果象征人心中的欲望,由X-黑暗传给了浮士德。这种演绎会让人联想到亚当和夏娃由于偷食禁果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让观众将浮士德的堕落与人类的早期堕落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原版中的苹果象征着格雷琴。另外韩国版中格雷琴在奉劝浮士德时,对其唱起了圣经中的台词,演员也仿佛圣灵附体,表现了一种宗教似的狂热。在《疯癫格雷琴》(Mad Gretchen)一曲中,韩国版演员的唱法体现了丰富的情感变化,一开始是纤弱受惊的声调,随着背景音乐的音调上升,逐渐转为怒音。之后格雷琴通过高低音的切换表现她在疯癫和呼唤神明之间的挣扎,配合全场闪烁的红光,体现魔化的过程。中文版中格雷琴的饰演者徐丽东的唱法以高音部分見长,她也在采访中提到,这首歌给她的感觉就如同《变身怪医》中杰克医生发疯的一幕一样。她的肢体动作表现也很到位,但低音部分的表现力不及韩国版演员有层次,着力点更像是在“疯癫”而不是“挣扎”。

中文版格雷琴的世俗人物特质更明显一些,由于删去了韩国版中的宗教典故,观众会倾向于认为浮士德最后的醒悟是出于对格雷琴的爱。那么出于戏剧动因的要求,剧中应突出两人的爱情,并增加浮士德与格雷琴之间的互动。但中文版存在一些剧情转折和铺垫问题。如浮士德在坠入黑暗后无视格雷琴的痛苦,一边嘲讽她住着豪宅戴着钻戒还不满意,一边称呼她为自己的软肋和负担,原本纯洁的爱情几乎荡然无存。他在逼死曾经的恩人时也非常无情,却在格雷琴快要被X-黑暗夺走时忽然醒悟,性格转变有些快,缺乏衔接。另外从徐丽东演绎的格雷琴看,全场都是一个性格非常坚强的角色,并没有表现出对浮士德的深厚感情,也很难想象浮士德之后为了爱情而甘愿自尽。

猜你喜欢

浮士德中文版光明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遇见光明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黑暗中的光明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