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项目效益评价

2021-09-28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李媛媛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监测站青海省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李媛媛

一、地下水监测现状

青海省水利部门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开展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均为水文站监测。1980年下半年开始利用生产井或者民用井进行浅层地下水监测,共积累有134眼井的地下水位资料,但资料系列大多仅有2-3年。截止2013年底,全省水利部门观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共有31眼,有14眼零星分布在基本水文站,其余17眼以群井(3-5眼)形式分布于湟水流域的互助及柴达木盆地的尕海、格尔木、诺木洪地区。这些地下水监测井大多利用当地的民用灌溉机井监测,受灌溉、机井更新、监测人员不固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下水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精度不高。

二、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

(1)没有形成以盆地为单元的区域性地下水监测网,各盆地地区尽管也布置了部分监测井,但密度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地下水监测要求,也达不到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密度要求。

(2)地下水监测网由各监测井组成,监测井以及监测层位是地下水监测最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地下水监测井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监测井无档案资料或资料不全,无钻孔描述、井深、井口标高等,监测到的地下水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地下水情况;部分监测井为开采井,由于不了解开采井的开采情况、开采时间,监测到的地下水位经常为动水位,不能反映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真实情况;有些监测井年久失修,堵孔、淤孔严重,监测层位遭到破坏,使监测到的信息成为虚假信息。

(3)由于地下水监测投资不足,监测仪器设备简陋陈旧,无法及时维修。监测设施本身就不够准确,所得到的监测成果无法满足监测要求。同时,部分监测井委托给当地群众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不够可靠。

(4)由于地下水监测、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监测和信息传输手段落后,监测设备简陋、陈旧。目前的监测方法仍为人工观测,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建立地下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对监测资料进行及时的变化分析。

三、国家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概况

2015年9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工建设,水利部门和资源部门主导建设、全部由中央投资、点多面广、技术复杂、地方水文部门共建共管,建设目标是优化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站网密度和监测频次,提高监测数据服务能力[1]。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共建成地下水监测站20469个,其中水利部10298个,自然资源部10171个,初步建成全国性的地下水监测站网,站网密度达到5.8个/103km2,实现大型平原区、盆地及岩溶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2]。

(一)工程布置

按照“满足需求、继承发展、全面布设、突出重点、方便管理、通信畅通、避免重复”的原则,根据《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的规定,为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监督考核的需求,结合青海省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综合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生态保护区、城市建成区、重要地下水源地、循环经济试验区等地区适当加密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网,在原有省内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在全省新建140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建设范围涉及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玉树州、海西州6个地市、共22个区县。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青海省监测井建设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三)主要建设内容

青海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井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140眼地下水监测井,包括监测井的钻进(含护壁和冲洗介质)、井口临时保护、岩土样采集、地层岩性鉴别、井管安装、填充滤料、封闭和止水、洗井、抽水试验、电测井等成井工序全过程,并做好监测站占地、施工占地及施工道路等有关工作[3]。

(1)水位站(观测项目水位、水温)

青海省共建设140个地下水监测站,全部实现自动采集与传输。

施工监测井全部选用一体化压力式水位水温计,共140套;建设监测站点井口保护设施140个,建筑面积560m2;建设防雷设备1个(重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水准点140个;建设标识牌140个;高程、坐标测量140个点;土样采集分析140个;水样采集分析140个。

(2)水质站(观测项目水位、水质、水温)

本工程建设的140个水文站均开展水质监测。从140个站中选取48个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并从中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站同步进行水质自动监测,配置水质监测仪器设备4台(套),其中1个为重点站;其余92个站两年覆盖监测1次。

四、青海省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的意义

地下水监测是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4]。我省地下水监测条件差,地下水监测井数量少,水利部门并未完全掌握我省地下水资源情况。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青海省地下水监测站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填补很多地下水监测空白区。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与技术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工作中,有效提高地下水信息的采集能力、共享服务能力以及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完工,青海省主要的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以及共和盆地等地区地下水监测井密度逐步达到规范要求,对掌握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对今后水文工作、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很大的帮助。

五、国家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地下水监测站网,能够更及时地获取青海省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变化的数据,从而更加有效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其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社会效益评价

1.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支撑,为水资源安全提供依据

水资源是关系国家与地区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地表水资源相比,地下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分布范围广、循环可再生、水质优良、供水保证程度高等特点,在保障居民生产生活与饮水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地下水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青海省水利部门地下水监测网,提高了地下水监测现代化、自动化水平,地下水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饮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满足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水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2.为抗旱减灾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地下水信息是重要的抗旱信息之一。本项目的实施,在青海省主要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区域建立和布设了地下水监测网,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有效的、准确的地下水监测信息对于指导全省各地抗旱减灾和提高行业抗旱服务能力,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为安全饮水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不断增加,局部地区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因此,根据地下水监测井监测的数据,掌握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水质情况分析,可以有效保障城市和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本项目的实施,省内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得到了很好的监控,可以保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安全饮水问题。

4.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在重要水源地等地下水开发利用强烈的地区,建立比较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为今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项目的实施,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地下水动态信息,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指导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水资源评价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数据,为水资源综合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随着青海省地下水资源开采力度的逐步增大,保护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由于地下水赋存条件的特殊性,地下水资源形成和恢复都相当的漫长,过量开采地下水不仅会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还会使地下水遭受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不利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监测,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实时变化情况和时空变化规律,为水利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基础性数据,避免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六、结语

青海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青海省水利部门地下水监测网,加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监测,解决了原来专用监测井少、信息采集时效性差等问题。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实时变化情况和时空变化规律,保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安全饮水问题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地下水动态信息,对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指导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重要依据,为水资源评价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数据,为水资源综合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监测站青海省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检察版(六)
关于我国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探讨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