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特困儿童救助现存问题分析

2021-09-28西南大学蒲学静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受助者凉山州救助

西南大学 蒲学静

2012年,四川省政府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特困儿童救助保障制度。2016年凉山州政府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救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特困儿童救助工作。

一、凉山州特困儿童产生成因分析

(一)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凉山地区多数片区的村民主要依靠当地的乡村医生治病。由于乡村医生大多经验有限,且医疗卫生条件差,常处于缺医少药状态,疾病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治疗,虽近年来医疗卫生设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缺口(见表1)。

表1 凉山彝族自治州医疗卫生状况

(二)儿童人口基数较大

凉山州属于贫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偏远山区,山区中道路不通畅导致计划生育政策难以监管,计划生育意识的缺乏加上人越穷越生孩子的机会成本,使得凉山州地区家庭儿童数量高于其他地区[1]。

家庭中儿童基数大,家庭一旦因为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出现变故后,特困儿童产生的概率和基数也随之增大。

(三)民族传统文化边缘化

按照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家庭中的父亲去世后,儿童的母亲与自己丈夫的兄弟共同生活,儿童将获得新任丈夫承担的基础生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地区的转房制度随着全国推行的一夫一妻制消亡。父亲去世后,若母亲选择离去,儿童无法获得叔伯的抚养便只能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固定的经济来源缺乏,使儿童基本生活难以获得保障[1]。

二、凉山州特困儿童基本救助情况

(一)政府救助

首先,政府全面落实各项教育保障措施。凉山州所有适龄孤儿与特困儿童皆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餐”计划,特困儿童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能够优先获得高中阶段教育,对其进行的高中阶段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以便解决特困儿童成年后的就业问题,并有相关政策对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特困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为其基础生活进行保障。其次,政府通过各项措施为特困儿童提供医疗健康福利。孤儿和特困儿童全部被凉山州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资助其购买新农合和医保,并对其提高10%的医保报销比例。同时,凉山州为特困儿童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中包括预防疫苗、健康体检、心理咨询等。此外身患重大疾病的特困儿童可优先获得治疗救助,在获得新农合与医保报销外,还可通过民政救助、社会资助等各项政策减免其治疗费用[1]。

(二)社会救助

首先,在对特困儿童的资金援助方面,中国扶贫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移动等发起多项关爱救助行动。各机构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充实关爱深度,向特困儿童及其家庭予以扶持。其次,在对特困儿童的物资援助方面,在社会各界力量资助下,建设完成留守学生之家,配备多项文体设备设施,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和特困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最后,在对特困儿童的志愿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志愿者进入乡村,开展“大手牵小手、老少交朋友”等活动,解决特困儿童及其家庭在资金、物资之外的困难,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凉山州特困儿童救助现存问题分析

(一)政府层面

其一,特困儿童失辍学现象仍旧突出。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举措,需要花大功夫解决好贫困山区学生上学问题,以保证教育扶贫获得实际效果。由表2可知,虽近年来越来越多少年儿童进行小、初、高教育,但可观察到小学、初中每届毕业生在3年后的教育中辍学现象明显,依旧有大量少年儿童存在失辍学现象。其二,对无法出具家庭情况证明的儿童的救助缺失。在凉山地区存在部分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只顾着自己逃出深山,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的特困儿童[2]。由于难以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确认,导致申请五保户、低保户的身份获得相应的救助,又难以从其父母身上获得相应生活费用,此类儿童生活只能依靠亲戚、村集体的帮扶。但由于地区经济整体水平较低,许多家庭自顾不暇,难以帮助这一部分儿童。若对此部分儿童进行帮扶,则会导致更多父母对儿女的照护意识淡薄,抛弃儿女,将养育儿女的重担交给政府,导致政府财政难以支撑。

表2 凉山彝族自治州近年毕业儿童数量

(二)社会层面

其一,慈善作秀、虚假捐助等现象发生。部分慈善人士将慈善当成媒体秀、营销秀、表面秀。捐助者手持一张写了好几个零的牌子,身后堆着一堆学习资料,前面是一群等着救助的少年儿童,一旁工作人员的相机记录下一场场的秀。在捐助完成后,捐助者带着照片走,名利双收。更有甚者,在捐助活动拍照留存完成后,将物资收回。其二,公益众筹善款的使用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度。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获得极大发展,但是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组织来监督管理善款的去向,给人可乘之机,善款被卷走、被贪污挪用事件在人们视线中较为活跃,群众对爱心捐款产生较大信任危机。

(三)个体层面

其一,受助儿童存在心理困扰。获得救助不等于丧失自尊,但众多已实施的救助并未顾及受助人的心理问题。部分救助者进行拍照记录时要求正面合照,虽然能证明捐助活动存在,但此类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损伤了受助人的自尊心,让受助人产生耻辱感,产生自我厌弃心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自己无法摆脱生活现状,只能接受他人救助,已是十分难受,自尊的丧失,更令人痛苦万分。其二,受助者产生的救助依赖。不少获助儿童对妇女儿童救助中心存在较强依赖现象。在接受救助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受助者已经拥有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能力,但仍旧不事生产,以救助资金作为生活主要来源。成年学生能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贫困补助便已经能够生存,进行兼职获取一定的报酬,便应该能够获得生活所需费用,而不是等着他人救助。

四、凉山州特困儿童救助相应对策

(一)国家层面

首先,强化政府责任,着力解决少年儿童失辍学现象[3]。政府依法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现象,实施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县、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学生报告任务。县、乡镇和学校建立详细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动员学生复学。建立特困儿童救助信息平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实际状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工作;救其次,加强对特困儿童救助的动态管理。针对凉山州地区存在部分难以获得助跟踪制度。通过对特困儿童的定期回访、结对帮扶活动等,使特困儿童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将对村民生活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工作常态化,确保存在事实贫困的儿童家庭获得救助与帮扶。

(二)社会层面

首先,加强舆论对慈善情况的监督。舆论应加强对捐助真实性的曝光,让真实捐助的慈善人士得到应有的尊敬,让虚伪的作秀人员获得应有的曝光,让受助者真正获得救助,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不应让虚假救助者毫无付出便获得好名誉甚至因此获得盈利。其次,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在制定引导性标准推动公益慈善行业规范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组织不断壮大,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组织通过加强培训、教育等方式不断壮大行业人才队伍,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组织开展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指导手册等的研究、发布、实施,通过集体性倡议、评级机制、自律监督联盟等方式推动公益慈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4]。

(三)个人层面

其一,增强对特困儿童的心理帮扶。在对儿童进行救助过程中,被救助者主要为未成年人,产生的自我厌弃与自我怀疑心理不利于受助者的身心成长。在慈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非必要性的正面拍照。同时应组织心理辅导,让受助者走出自己只能依靠救助生存的阴影之中,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对未来满怀信心并通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辉前程。其二,强化对特困儿童的能力培养。依据能力贫困理论,人们因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可行能力而贫困。在进行义务教育同时,教授其一技之长以傍身,能够让受助者成年后赖以生存。通过能力培养与心理辅导降低受助者对福利的依赖。

五、结语

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特困儿童救助工作的研究,对特困儿童福利保障与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受助者凉山州救助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快速救助艇降放装置陆上模拟试验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救助小猫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