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9-27苏文庆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牙槽骨中重度牙周炎

苏文庆

德化县医院口腔科,福建德化 362500

牙周炎是因为牙菌斑导致的进行性破坏牙齿支持组织的一类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则会引起牙齿缺失[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全身性疾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导致牙周炎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高危因素,牙周炎则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牙周炎、2型糖尿病两者互为高危因素,而且两种疾病也具有共同危险因素,具体表现主要为:2型糖尿病组织破坏明显,发生牙周炎的风险较高;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能对2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3]。现阶段临床中主要是通过机械性措施来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去除菌斑,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然而受根分叉感染、牙周袋较深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常规机械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存在较高的疾病复发率[4]。现阶段临床中在对错颌畸形进行治疗时,正畸治疗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选取该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正畸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的年龄为43~62岁,平均为(52.04±4.74)岁;其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研究组的年龄为42~64岁,平均为(52.52±4.31)岁;其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5];满足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6],病程>3个月,于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合理和科学的降糖治疗。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近6个月内进行牙周治疗;需接受手术治疗或根管治疗;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维持原有的适当运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措施。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如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术、龈上洁治术,同时在牙周袋局部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如果患者支持牙牙周情况比较理想则采用粘带环,如果患者支持牙牙周情况较差则选择粘颊面,同时制作舌弓及腭弓,经2×4或2×6技术,首先应选择圆镍钛丝(直径为0.014英寸)整齐排列牙列,通过轻度磨牙后倾弯将咬合打开,整齐排列之后则选择澳丝(0.016英寸)将牙间隙关闭,并进行连续结扎和固定,如果患者的原有牙弓整齐排列,则可以直接结扎,在固定操作完成之后,则应认真检查,并进行调咬,避免出现创伤。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具体判断标准为[7]:牙龈肿胀、疼痛明显缓解,牙周袋不存在溢胀,牙周袋深度减小幅度超过2 mm,牙松动度明显改善则判断为显效;牙龈红肿减轻,局部牙龈出血缓解,牙周袋不存在溢胀,牙周袋深度减小幅度为1~2 mm,牙松动度有一定缓解则判断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则判断为无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之和则为总有效例数。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全血,放置在非抗凝试管内,直立或倾斜在试管架上,放置1~2 h,进行10 min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4 000 r/min,收集上层淡黄色血清,并将其分装在0.5 mL的EP管内,保存在零下70℃环境下以备用。选择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测,通过免疫比浊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③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其中选择多功能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④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量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牙槽骨密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TNF-α(ng/L) CRP(mg/L)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47.12±18.59 45.91±19.04 0.249 0.804(27.93±8.46)*(34.62±11.68)*2.541 0.014 10.51±2.25 10.59±2.32 0.136 0.893(6.36±1.64)*(8.82±1.93)*5.320 0.001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9.74±1.92 9.66±1.81 0.166 0.869(7.56±0.95)*9.33±1.76 4.847 0.001 9.73±2.02 9.81±2.14 0.149 0.882(8.61±1.87)*(8.94±2.35)*0.602 0.550

2.4 两组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牙槽骨密度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牙槽骨缺损高度、牙槽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明显减少,牙槽骨密度均明显增加,且研究组治疗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减少幅度、牙槽骨密度增加幅度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牙槽骨密度变化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牙槽骨密度变化对比(±s)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牙槽骨缺损高度(mm) 牙槽骨密度(HU)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3.62±1.03 3.56±1.04 0.225 0.823(1.29±0.57)*(1.92±0.68)*3.889 0.001 612.82±139.24 613.75±141.91 0.026 0.980(776.59±145.81)*(692.25±142.26)*2.268 0.027

3 讨论

牙周炎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因为多种因素引起的,该疾病的始动因子为菌斑,由龈炎向着深部牙周组织发展,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及炎症,导致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出现牙槽骨破坏吸收、附着丧失、形成牙周袋,进一步引起牙齿松动脱落。我国成人发生牙周病的几率大约为80%~90%,也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8]。糖尿病则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系统性疾病,主要是因为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主要为高血糖,现阶段已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多的并发症,而临床病死率也较高。2型糖尿病则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在全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的占比超过了90%,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9]。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更高,同时患牙周炎的易感性也更高[10]。牙周炎、2型糖尿病具有双向关系,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单纯牙周炎患者相比较,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展成重度牙周炎或难治型牙周炎。所以选择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牙周基础治疗为第1治疗阶段,主要是通过洁治术、刮治术等措施对菌斑牙石进行有效清理,对牙周炎症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有效改善牙周状况。但是在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经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对后期因为牙齿移位导致的咬合创伤进行有效缓解。美国牙周病学会在2000年明确指出,在完整的牙周治疗中,治疗咬合创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未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创伤,则可能持续性破坏牙槽骨,让牙齿缺失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11]。对于轻度牙周炎患者来讲,其病理性牙齿移动范围并不大,如果具有咬合创伤,正常情况下采用调牙合治疗就能对咬合创伤进行有效改善,然后中重度牙周炎所导致的深覆盖、深覆牙合、前牙散隙、牙齿移动、形成深骨下袋、后牙近中倾斜等问题,仅采用调牙合治疗并不能有效解决,所以在治疗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时,应制定一套多学科共同参与、有序、完善的系统性治疗方案,而正畸治疗在这套治疗方案中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所导致的散在间隙进行治疗时,正畸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镍钛丝进行有效固定,通过持续作用来有效复位松动牙,并重建牙周膜及牙槽骨。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正畸治疗能对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的松动移位牙冠根比例进行有效改善,能让侧向力及牙合力对周边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避免出现牙合创伤[12]。除此之外,采用正畸治疗还能让创伤明显减轻,重建咬合关系,为上下颌提供良好的分散力及支持力。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正畸治疗不但能对缺损牙列进行有效修复,对牙周状况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对牙齿间隙进行有效调节,让牙齿间的磨损程度明显减轻,能让牙齿美观性及稳定性明显提升[13-14]。该研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常规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让临床疗效明显提升。另外,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常规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对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显著改善,有效控制炎症。该研究中,治疗前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常规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控制血糖水平。牙槽骨缺损不仅是牙齿松动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美学破坏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明显减少(P<0.05),牙槽骨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减少幅度、牙槽骨密度增加幅度均更加明显(P<0.05);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常规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显著改善牙槽骨缺损情况,让牙齿保持稳定,让牙齿功能有效恢复。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牙周炎患者在接受正畸治疗时,治疗时机应合适,应在牙周炎得到明显控制,牙龈健康,不存在深牙周袋,已去除刺激因素,患者已掌握日常护理牙周的正确方法,确保能定期接受复查和维护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正确治疗[15-16]。如果牙周炎并未接受治疗,或者经治疗依然存在炎症因素,菌斑并没有得到控制,牙周炎还处在活动期的患者,不能接受正畸治疗。如果此时开展牙周治疗则会加速破坏牙周组织,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17-18]。

综上所述,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常规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能让临床效果明显提升,让血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能对口腔美学情况进行显著改善,让患者恢复要求得以有效满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牙槽骨中重度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