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糖水平影响评价

2021-09-27孙志芳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目标

孙志芳

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汉川 431600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妇 产科常见病,产妇在妊娠前糖代谢处于正常状态或者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现象,处于妊娠期之后出现糖尿病,在糖尿病孕妇中所占比例较高,产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糖代谢异常现象,主要包括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1]。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妊娠期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或者出现外阴假丝酵母菌感染现象,大部分患者可在产后恢复正常,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对母婴危害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会导致孕妇代谢功能紊乱,甚至会出现畸形、自然流产、巨大儿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是妇产科与内分泌科进行防治的重点[3]。为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需要在发病早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让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最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目标导向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将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年龄21~38岁,平均(29.65±3.3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3±0.47)周。对照组45例,年龄22~39岁,平均(30.75±3.2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5±0.55)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妊娠单活胎;②年龄均20~40岁;③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④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①存在糖尿病病史者;②依从性较低者;③吸烟饮酒病史者;④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⑤存在心脏病病史者;⑥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加强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良好通风,为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对其进行口头宣教,协助患者完成血糖、B超及尿糖等常规检测[5]。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目标导向护理,目标导向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以多次教育与跟进教育的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6]。其次,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根据疾病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血糖检测计划与饮食运动计划,监测患者的用药行为[7]。再次,护理人员在每次宣教以往需要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分析了解健康教育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患者掌握较差的内容要进行重点宣教,适当补充宣教内容,给予患者一定鼓励与安慰并及时进行反馈,适当调整宣教的重点,还要不断更新健康宣教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最后,宣教形式与宣教内容均需要将患者作为中心,坚持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宣教[8]。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脂代谢水平、认知功能、SDSCA-6评分及不良妊娠结局。于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将其置于3 mL保凝管与10 mL EDTA抗凝管内,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10 min之后分离血清与血浆进行检测,对糖代谢水平的测定选用的仪器为型号C1600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及HbA1c(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9]。脂代谢水平的测定:采用氧化酶法测定TC(总胆固醇)与TG(三酰甘油)水平,采用直接检测法测定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3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比较

护理前糖代谢水平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糖代谢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7.88±0.82 7.87±0.72 0.061 0.951 6.24±0.59 5.08±0.47 10.316 0.001 10.37±1.05 10.36±1.02 0.046 0.964 8.21±0.82 7.15±0.72 6.516 0.001 7.45±0.72 7.43±0.69 0.134 0.893 6.09±0.56 5.12±0.42 9.296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脂代谢水平比较

护理前脂代谢水平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脂代谢水平相比,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G、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脂代谢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脂代谢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HDL-C LDL-C TG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18±0.32 4.22±0.31 0.602 0.548 3.82±0.23 3.21±0.22 12.856 0.001 1.32±0.13 1.31±0.14 0.351 0.726 1.57±0.11 1.82±0.11 10.780 0.001 2.82±0.26 2.84±0.27 0.358 0.721 2.25±0.21 1.88±0.19 8.764 0.001 TC护理前 护理后6.37±0.58 6.38±0.59 0.081 0.936 5.97±0.32 5.18±0.27 12.657 0.001

2.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认知功能相比,观察组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视空间执行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命名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注意力4.88±0.29 5.24±0.35 5.313 0.001语言1.76±0.18 1.84±0.16 2.228 0.028抽象思维1.23±0.18 1.93±0.26 14.849 0.001定向力5.62±0.59 5.57±0.57 0.408 0.684延迟记忆2.37±0.29 3.33±0.42 12.618 0.001命名能力 视空间执行能力2.44±0.43 2.41±0.42 0.335 0.739 2.77±0.26 3.43±0.33 10.538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6评分比较

护理前SDSCA-6评分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DSCA-6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6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4.35±1.71 5.98±1.34 5.033 0.001 4.48±1.87 5.68±1.57 3.297 0.001血糖监测3.24±1.61 4.28±1.97 2.742 0.007遵医嘱用药5.32±2.66 6.83±0.55 3.729 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不良妊娠结局相比,观察组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早产及巨大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孕期血糖筛查的普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与饮食习惯与体质量等因素有关,孕妇在知晓自身病情之后常常难以接受,会出现恐慌及焦虑不安等情绪,且认知功能随之降低,导致出现不良妊娠结局[11]。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在孕期给予孕妇合理有效的控制方式可有效降低血糖,但对血糖控制严格会导致孕妇患有低血糖,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见合理地控制方式对孕妇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宣教虽具有一定效果,但缺乏目标性、全程性与实时反馈性,需要灵活应用护理方式[12]。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设定明确的目标对于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干预管理效能。通过对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性护理可纠正患者对疾病错误的认知观念,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医护人员通过不同的知识背景与教育程度,采取适宜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并且对每个阶段的宣教进行总结与评估,可有效完善后续的宣教方式与宣教内容,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进而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还可提高临床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最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13]。护理人员通过实施目标导向性护理可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在妊娠期间或者产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目标导向护理主要坚持由易至难及循序渐进的护理宗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与抑郁情绪,最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薄弱点与健康需求之后,以适宜的方式对不同教育背景及知识背景的患者实施宣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4]。研究中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护理之后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与认知功能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不良妊娠结局概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表明目标导向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从指定的目标出发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轻度与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在抽象思维、注意力、视空间执行能力及延迟记忆等方面,而目标导向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15]。

综上所述,将目标导向护理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高认知功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目标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