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探讨

2021-09-27黄丽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渗性血钠渗透压

黄丽美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101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比较危重的一种,病死率超过30%,多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1]。该病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患者伴随表情迟钝或嗜睡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2]。若患者在早期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可能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休克、神志迟钝等表现,同时伴随皮肤干燥、脉搏加速、眼球凹陷等症状[3]。因此尽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除规范化抢救措施外,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4]。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76例医院急诊收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主要针对不同护理方法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76例急诊收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共计38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共计38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6~83岁,平均(62.4±1.5)岁;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4~81岁,平均(61.5±1.3)岁。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抢救方案,具体措施:①输液扩容:患者入院后1~2 h内输入1 000 mL等渗氯化钠溶液,能够改善高渗透状态[5]。之后根据患者的渗透压及血生化检查结果进行个性化补液,具体补液量以及输液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尿量确定,坚持由快至慢的原则。对于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肺水肿的发生[6]。②胰岛素治疗:在确诊后需要立即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给药剂量过大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下降造成的脑水肿,该次研究给药剂量为0.1 U/(kg·h)。同时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给药剂量。当测量血糖<16.7 mmol/L时可改为注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7]。若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且神志清晰,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③预防性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需要积极预防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④对症治疗:检测血钾及尿量,从而合理补钾。同时对于pH值<7.1的患者给予碳酸氢钠液静脉滴注治疗[8]。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①急救护理:接诊后立即准备急救设备及相关药物,配合医生完成急救护理。使用监护设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对光反射、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意识状况。记录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若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告知医生尽快处理。②基础护理:在输液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糖、血钾、血钠、尿糖等指标的变化,治疗早期间隔1 h测量1次血糖水平,间隔2 h测量一次电解质状况[9]。根据检查结果遵医嘱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③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和家属由于对该病的认知较少,因此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良情绪对疾病转归的应向,同时告知患者该病是一种可控可治愈的疾病,并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措施:(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根据循证医学结论以及该研究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指出发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为病情严重、并发症多且全身营养不良等,因此需要加强病情评估与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干预。(2)具体护理方法:①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病情评估,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过往病史、用药情况等。由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情相对比较危重,为了不影响患者的急救治疗,需要该次研究主要采取分段评估的方式,包括入院时的病情评估、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评估和即时评估。入院时首先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执行与效果进行评价,即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即时评估指在急救过程中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生活能力及高危因素等,即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医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下一阶段的护理措施。②病情观察: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的昏迷程度,并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需要做好吸痰操作,避免痰液分泌过多引起气道阻塞。循证医学指出多数患者伴随脱水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记录尿量,从而为个性化补液提供有效依据[10]。临床治疗期间需要遵照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密切观察患者毛细血管血糖水平,确保降糖的平稳进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③安全护理:为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需要加强口腔清洁;同时还需要加强会阴清洁,确保尿管通畅并做好导管固定。定期翻身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并使用赛肤润涂抹受压皮肤,保持皮肤湿润[11]。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做好各种导管的固定并将床栏打上,同时放置警示牌提醒医护人员重点看护。为避免患者意识清醒后发生意外拔管,该次研究在经过家属同意后使用约束手套。④营养支持:根据循证医学结论,急性期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稳定期患者可以采取肠内营养支持,之后逐步恢复到经口进食。营养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在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合理控制营养液温度,最好不超过39℃,同时合理控制营养液的泵注速度,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等症状[1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等指标等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等指标等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等指标等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渗透压(mosm/L) 血糖(mmol/L) 血钠(mmol/L)抢救前抢救后抢救前抢救后抢救前 抢救后342.1±21.5 341.8±21.8 0.060 0.476 295.6±11.6 310.6±15.2 4.836<0.001 152.6±7.5 151.9±7.8 0.399 0.346 132.6±3.2 143.6±4.9 11.587<0.001 32.5±7.6 33.0±7.4 0.291 0.386 11.2±2.5 14.5±3.9 4.391<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危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3]。如何降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病死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除规范化治疗措施外,有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因此该次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护理方法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临床循证研究结论及护理工作经验所指定的护理计划,能够有效规避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4]。护理人员作为临床救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参与患者的病情分析与讨论,从护理的角度来关注患者,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抢救失败死亡,病死率为15.79%,抢救成功32例,抢救成功率为84.21%,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通过合理的病情评估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果。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多篇研究调查显示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作为急救护理工作的一线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国外研究也表明循证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前渗透压分别为(342.1±21.5)mosm/L和(341.8±21.8)mosm/L,血糖分别为(152.6±7.5)mmol/L和(151.9±7.8)mmol/L,血钠分别为(32.5±7.6)mmol/L和(33.0±7.4)mmol/L,两组患者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后渗透压分别为(295.6±11.6)mosm/L和(310.6±15.2)mosm/L,血糖分别为(132.6±3.2)mmol/L和(143.6±4.9)mmol/L,血钠分别为(11.2±2.5)mmol/L和(14.5±3.9)mmol/L,观察组患者抢救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渗透压、血糖和血钠水平。

猜你喜欢

渗性血钠渗透压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什么是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与什么因素有关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低渗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