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策

2021-09-27刘凤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低血糖入院血糖

刘凤玲

长春急救中心护理部,吉林长春 130022

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1]。由于该病发病后症状明显,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大汗淋漓的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因此急救对患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有比较完善的急救措施,但在急救护理方面仍有待提高。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急救护理可有效提升急救质量,可缩短生命体征的恢复,包括血糖、昏迷及其他不良症状的恢复[2-3]。由于大部分患者均以呼叫急诊120的形式入院,因此进行120急救护理,同时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经该院120急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资料将综合实施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总结其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针对经该院120急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综合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60~78岁,平均(69.2±3.1)岁;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9.3±1.5)年;轻度昏迷37例,中度昏迷28例,重度昏迷21例;1型糖尿病患者有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70例。对照组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3.8)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10.1±1.8)年;轻度昏迷40例,中度昏迷24例,重度昏迷22例;1型糖尿病患者有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120急救入院,所有患者对于该次研究内容知晓明确,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标准,即患者血糖值≤3.9 mmol/L[4],同时伴随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及昏迷等症状;患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排除标准:乳酸性中度患者;因糖尿病意外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接到120救助电话后,立即组织院前急救人员赶赴现场,达到现场后立即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气道通畅情况,同时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溶液。入院后保持平卧状态,将头偏向一侧,立即检测生命体征,同时将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对于危重患者则根据情况给与地塞米松[5-6]。

1.3.2 研究组实施综合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护理措施: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按照电话沟通、现场急救、转运及健康教育等展开急救。(1)电话沟通: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赶赴现场途中由医生和患者家属进行电话联络,了解患者目前状态、表现及其既往病史,并询问发病时间、发病过程以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7-8];(2)现场急救: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即评估患者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血糖水平测定,如果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立刻确定为低血糖昏迷,需立刻开通静脉通路,同时评价患者的昏迷状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血糖值在2.8~2.0 mmol/L之间,为轻度昏迷患者,此时应立刻遵医嘱进行静脉葡萄糖注射,并观察血糖水平和昏迷状态改变情况;②血糖值在1.2~2.0 mmol/L之间,为中度昏迷患者,则仍然遵医嘱进行葡萄糖的静脉推注,此时要做好再次静脉推注葡萄糖的准备,同时关注静脉通路的维持情况,当血糖恢复至10 mmol/L以上,但是患者仍未苏醒,则注意继续检测生命体征,并准备好氢化可的松,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执行医嘱;③血糖值在1.2 mmol/L以下,处于深昏迷的患者,则首先要注意体位护理,在实施急救时保持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情况进行吸氧。(3)安全转运: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后,立即使用担架将患者转移到救护车上,转运过程中注意患者呼吸和血糖变化,固定好患者身体,避免出现跌落等意外事件。上车后立刻与医院急诊处取得联系,并将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重点强调已经实施的急救方案,做好120急救车和医院急诊门诊的沟通,保证患者入院后立即能得到救治,缩短治疗时间。

护理对策总结:①120急诊接触到患者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留置针穿刺,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体位护理:协助医生将患者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同时保证充足的脑部供血,经担架转运时拉起床档,避免发生意外,同时注意为患者保暖;③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保证吸氧管通畅,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使用冰枕,目的为减少脑部耗氧量;④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24 h出入量,并及时收集血液标本,以便入院后在短时间内送检;⑤在患者清醒后,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介绍,并告知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情绪变化,进行适当安抚来增加治疗信心,避免出现激动心情,影响生命体征变化。⑥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低血糖昏迷危害,告知不仅会造成脑细胞死亡,还可能造成永久性痴呆;讲解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典型症状以及病情发作前兆;详细讲解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应用时间和饮食之间的关系,避免再次出现低血糖。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血糖改变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评价: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满分为100分,主要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项。非常满意:84~100分;比较满意:74~83分;一般满意:62~73分;不满意0~61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从接诊到入院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诊时和入院时空腹血糖对比

经120接诊时,两组的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接诊至医院急诊室时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诊时和入院时空腹血糖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接诊时和入院时空腹血糖对比[(±s),mmol/L]

组别接诊时空腹血糖 入院后空腹血糖对照组(n=86)研究组(n=86)t值P值2.8±0.8 2.7±0.7 0.872 0.384 3.1±0.8 5.6±1.7 12.339<0.001

2.2 两组患者从接诊昏迷状态到恢复清醒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从接诊昏迷状态到恢复清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从接诊昏迷状态到恢复清醒时间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从接诊昏迷状态到恢复清醒时间对比[(±s),min]

组别恢复清醒时间研究组(n=86)对照组(n=86)t值P值10.6±2.1 30.2±6.8 25.539<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86例患者中仅有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82%,对照组86例患者中则有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医院外对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护的行为,具体为患者在发病时经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将其转运至医院门诊过程的医疗活动,目前常见的院前急救主要集中在急诊120出诊期间。院前急救的主要理念为“时间就是生命”[9],在实施过程中以急救优先、转运在后的特点,医护人员在接触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对病情进行判断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控制病情发展。

低血糖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对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交感神经的影响更为明显。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会刺激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进而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反应性提升血糖水平。同时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导致患者出现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以及心动过速等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10]。脑部的主要能量来源为葡萄糖,并且脑部储存的葡萄糖含量非常有限。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尤其是重度低血糖,会对脑部组织造成较大的损害,相关研究曾指出,如果低血糖连续持续6 h,则可能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11]。在缺糖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脑组织充血,随着缺糖时间的延长,则会发生脑组织点状坏死或者脑水肿,最后导致神经细胞坏死,甚至死亡[12]。因此,对于低血糖患者来讲尽早恢复血糖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在该次研究中对老年糖尿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效果较好。从两组患者接诊时和入院时空腹血糖对比可发现,研究组患者经综合院前急救后,其入院时血糖情况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患者接诊昏迷状态到恢复清醒时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所用时间更短,该结果再次证明了综合院前急救的优势。经过研究后发现,综合院前急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医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出动,并且能利用行车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心中有数,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急救准备。此种形式避免了既往120急救到达患者现场人员众多,无法获得有效信息,而耽误治疗时间的问题[13-14]。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血糖值检验并开通静脉通路,以保证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升糖治疗,静脉通路的开通也为中、重度低血糖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条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对血糖程度也进行评估,避免单纯补糖或者过度医疗情况的出现。

糖尿病低血糖虽然发病突然且病情凶险,但是大部分低血糖症是可以预防的,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意识到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并掌握缓解该病的具体措施,详细护理对策如下:①饮食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相关建议,重点为控制摄入量,告知患者控制饮食是将饮食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不可多吃也不可少吃,对于发生过低血糖的患者,可在睡前加餐,加餐食物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为主[15],且不可饮酒;②合理服用药物:患者及家属不可以根据自觉症状加重而擅自更改降糖药物的剂量,必要时需要入院观察并由主治医生进行药量调节;如果患者更换药物厂家时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因剂量和药效的差异而影响治疗效果[16-17];③运动指导: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和打太极拳等,以活动后稍感疲劳为宜;告知患者运动时间不可以选在空腹时,也不可饭后立即活动,在外出运动时需要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在运动过量出现低血糖时及时补充。④低血糖识别以及补糖食物的选择:告知患者和家属需要对低血糖症状进行有效识别,如果出现低血糖,则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感,同时伴随出汗、浑身无力以及肌肉颤抖等,此时则需要立即摄入含糖食品[18]。低血糖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即是补充葡萄糖,帮助患者了解高糖食物,例如糖果、面包以及含糖饮料等。⑤合理应用降糖药:很多患者对于高血糖有很高的警惕性,一旦出现高血糖则立即使用胰岛素,希望能尽快降糖,但是患者没有意识到过量的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尤其针对应用各种胰岛素和降糖药时应该从小计量开始应用,并监测一日三餐的餐前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变化进行用药,当出现高血糖时不可一次性应用较大剂量的胰岛素或降糖药,避免出现低血糖。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82%),高于对照组(90.69%)(P<0.05)与肖利[1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28%,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方法正确,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进行综合院前急救行为,可在短时间内改变患者血糖水平,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低血糖入院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