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

2021-09-27庄鹏娇何艺芬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程用药血糖

庄鹏娇,何艺芬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血液内分泌科,福建厦门 361001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一直以来位于世界前列,拥有数量庞大的糖尿病患者[1]。虽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以中来年人为主,但从临床的调查数据来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居民的健康危害越来越大[2]。临床虽然对糖尿病的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但截至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疗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降糖药物、胰岛素,同时配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3]。但是在实际的治疗中,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病程漫长的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规范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挑战[4]。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主要是由于其无法坚持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无法对自身的健康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导致的[5]。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所在[6]。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则有赖于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因此,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就成为了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7]。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文以下就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232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32例经临床确诊并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116例,男59例,女57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52±5.17)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病程(6.2±1.4)年。对照组患者116例,男61例,女5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5.68±4.96)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病程(6.4±1.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②年龄>18岁的患者;③具备清晰意识,能够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④不具备正常沟通能力的患者;⑤无法配合研究开展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①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治疗知识,让患者明白临床治疗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坚持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用药指导: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每一种药物进行用药指导,首先向患者介绍每一种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症状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③自我保健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锻炼。其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如下。

1.3.1 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以科室为核心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组内包含的成员有内分泌科室主任、内分泌科室副主任、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科室护士长、内分泌主管护师、内分泌护师、糖尿病足医师,其中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内分泌科室主任负责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同时负责协调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助关系;而科室副主任医师则负责开展落实健康教育干预工作,负责答疑解惑,指导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护士长则负责对健康教育干预的各项开展事宜进行分配、落实;护师负责监测患者血糖、饮食指导,以及督促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落实用药指导等。

1.3.2 制定全程健康教育路径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制定全程健康教育路径,首先组织组内成员借助专业的数据库查阅相关的临床文献,分析当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有力的医学证据来解决以上问题,在团队内进行讨论、筛选和优化,在结合糖尿病疾病病程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即自患者首次入院起,直到院外实施有计划的、连续的、动态的健康教育。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对具体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调整。

1.3.3 全程健康教育实施以时间为轴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实施如下:①前意向阶段: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期间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以及积极合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②意向阶段:患者入院后第1~3天期间,通过第1天的健康宣教,患者对糖尿病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已经形成了健康行为意向。因此,在这一阶段,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向患者介绍其血糖控制方案,并对其方中的每一条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控糖计划。③准备阶段: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及以上健康干预,已经认识到了合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因此,护士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要积极地向患者宣教合理控糖的好处,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临床病例,来提升患者的控糖信心。④行为阶段: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的1~3个月,患者已经执行力一段时间的控糖计划,并且在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培养了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此时,护士需要做的是,要准确评估患者控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同时对于患者已经取得了成效给予鼓励和肯定[5]。⑤维持阶段: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的3~5个月,此时患者已经基本具备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且具备了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因此,此时护士需要做的是积极的给予患者的鼓励与支持,促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自己的这种健康行为。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5项,以上各项评分满分均为5分,得分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8]。

1.4.2 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控制效果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项指标值进行评估,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9]。

1.4.3 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维度,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0]。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PG、2 hPG和HbAlc,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和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n=116)对照组(n=116)t值P值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8.04±0.45 8.06±0.37 0.035>0.05 6.08±0.35 7.54±0.52 7.263<0.05 13.02±0.54 12.67±0.52 0.052>0.05 8.55±0.63 11.45±0.61 9.426<0.05 9.24±2.16 9.06±2.42 0.042>0.05 6.48±1.23 9.73±2.05 8.624<0.05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16)对照组(n=116)t值P值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物质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61.26±8.06 61.17±8.49 0.426>0.05 86.17±7.48 74.68±7.13 6.506<0.05 64.04±6.68 64.48±5.47 0.284>0.05 89.58±6.26 72.08±7.39 6.327<0.05 65.08±6.68 65.29±6.37 0.274>0.05 84.57±8.68 72.39±17.15 7.825<0.05 64.15±6.79 64.29±6.38 0.426>0.05 82.36±6.09 73.38±6.18 6.724<0.05

3 讨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更加科学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它不同于常规健康教育,有效的克服了其笼统、侧重点不鲜明的弊端[11]。全程健康教育在患者的不同疾病认知期,针对患者每一时期的护理需求差异性,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整个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更强,侧重点更加突出,层次更加分明,从而显著地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效果[12]。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实施了全程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增强其健康管理效果,这对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和HbAlc值的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全程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从结果数据则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的提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在患者初入院时,将健康宣教的重点放在了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意识的提高上,使患者能够初步建立血糖控制意识,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13]。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当患者初步形成控糖意识后,逐渐让患者认识到合理控糖的好处,帮助患者建立控糖信心。在实施控糖计划一段时间后,将重点放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着重加强健康行为培养的干预[14]。最后当患者树立起控糖意识、控糖信心,并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后,则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维持上,帮助患者维持并进一步强化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血糖控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全程用药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