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效果与血糖水平情况分析

2021-09-27成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胰岛空腹胰岛素

成波

松滋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松滋 434200

2型糖尿病为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基础疾病之一,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有关,发生率上升且年轻化[1]。而在此类患者中,需要终身服药、维持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2]。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始终,β细胞功能不足则成为发病的关键环节[3]。新诊患者,其β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且每年递减。常规胰岛素治疗只能对血糖水平进行调控,而并不能改变胰岛功能[4]。利拉鲁肽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是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5]。基于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接受联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首次2型糖尿病诊断;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年龄18~80岁;有完全认知能力;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者;认知、沟通、精神异常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血管病史、肿瘤、感染、中毒、创伤、先天性痴呆等疾病者;依赖药物或酒精者;心功能不全者。在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将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总计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71例,其中接受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注射液治疗为对照组,男39例,女32例;年龄34~75岁,平均(47.8±5.5)岁;BMI 17.1~25.6 kg/m2,平 均(21.8±1.5)kg/m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为研究组,男40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46.7±5.3)岁;BMI 17.2~25.2 kg/m2,平 均(21.3±1.6)kg/m2。两 组 患 者 资 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批准文号J20150072)早晚餐前5 min皮下注射,0.4 U/k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出上联合利拉鲁肽(批准文号J20110026)早餐前5 min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0.6 mg/d,1周逐渐加至1.2 mg/d。严密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并持续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血糖水平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取晨时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并与治疗前比对。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显效为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多饮、多尿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100)从6个领域评价患者的感知或体会:1分消极,5分积极,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研究组(n=71)对照组(n=71)t值P值治疗前14.75±1.62 14.42±1.53 1.248 0.214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5.67±0.24 7.42±0.57 23.842<0.001 46.718 36.125<0.001<0.001 17.53±1.86 18.05±1.89 1.652 0.101 7.36±0.51 9.64±0.94 17.964<0.001 44.432 33.57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胰岛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HomaI R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更低,HomaB指标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71)对照组(n=71)t值P值治疗前6.71±0.62 6.58±0.59 1.280 0.203 HomaI R(mmol/L)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3.61±0.41 5.42±0.61 20.751<0.001 35.142 11.518<0.001<0.001 16.77±1.72 17.05±1.53 1.025 0.307 HomaB(%)治疗后t值 P值80.36±12.26 49.94±7.35 17.932<0.001 43.281 36.914<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n(%)]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s),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s),分]

组别研究组(n=71)对照组(n=71)t值P值治疗前5.34±0.83 5.51±0.77 1.265 0.208生理 心理 社会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13.77±1.59 9.13±1.14 19.984<0.001 39.603 22.173<0.001<0.001 5.83±0.93 6.01±0.87 1.191 0.236 14.58±2.34 11.77±1.76 8.087<0.001 29.280 24.721<0.001<0.001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4.63±1.07 4.75±1.19 0.632 0.529 15.63±1.25 10.71±1.48 21.400<0.001 56.331 26.444<0.001<0.001

3 讨论

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机体若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如不能及时不给予控制血糖指标,在血糖长时间升高后增加眼部病变、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风险,又由于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随病程进展逐渐衰竭,而糖尿病早期损害部分可逆,晚期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而持续高血糖状态中的糖毒性和脂毒性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即“高糖毒性作用”[7-9]。不但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加速凋亡,还抑制糖原合成,产生“脂毒性作用”[10]。两者产生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则可造成严重影响的不良后果,因此需要积极降糖、控糖的干预手段,达到抑制病情恶化,积极改善预后[11-13]。早期胰岛素治疗远期血糖控制佳,门冬胰岛素能与脂肪、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较好的结合,获得加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及利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发挥抑制肝内葡萄糖的输出,最终可以达到降糖的目的。还可以发挥纠正体内胰岛素水平出现相对不足的问题,使得血糖下降,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机体内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获得延缓病情进展的结果[14-16]。而针对糖尿病患者,仅单一以胰岛素治疗则在整体治疗的效果不佳,因此在临床上多建议联合用药。利拉鲁肽属常见GLP-1类似物,可通过葡萄糖依赖方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合成,加强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抑制凋亡,进而提高胰岛β细胞数量[17]。最终达到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进而获得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的效果,最终达到发挥降糖作用[18]。该研究中,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胰岛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HomaI R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HomaB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续表5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中,以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胰岛功能指标,降低且平稳患者的血糖指标,获得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胰岛空腹胰岛素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采血为何要空腹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