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渴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2021-09-27吕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格列本糖脂症候

吕艳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药房,山东潍坊 261206

2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原发型糖尿病,好发于35~40岁肥胖、有家族史人群中,占糖尿病患者的90.0%以上。患者发病后体内胰岛素能力并未完全丧失,更多地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状态,临床多表现为多食、多饮、消瘦及疲乏无力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1]。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案,虽然能降低患者血糖,延缓病情发展,但是远期血糖达标率较低,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祖国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由于肾脏藏精化气,对平衡机体营养协调具有不可比拟作用,再加上患者禀赋不足、情志不畅等,均会造成阴津亏损、内热两生,从而造成气血亏损[2]。消渴丸属于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以消渴方、玉泉散为基础,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实现阴阳脏腑调节作用[3]。因此,该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消渴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2~64岁,平均(47.89±5.73)岁;病程0.6~8年,平均(4.15±0.61)年;体质量指数(BMI)18~29 kg/m2,平均(23.16±2.41)kg/m2;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4例。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3~65岁,平均(47.98±5.77)岁;病程0.5~9年,平均(4.21±0.66)年;BMI 19~30 kg/m2,平均(23.24±2.47)kg/m2;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5例。该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②符合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患者均为气阴两虚症,主症:口渴喜饮、纳呆与便溏、饮食减少、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脉弱;③符合消渴丸、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适应证,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者;③认知功能、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加强患者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血糖水平指导其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30952,规格:0.5 g)治疗,0.25~0.5 g/次,1次/d;每次餐前30 min,口服格列本脲片(国药准字H20051429,规格: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500 mg与格列本脲5 mg)口服治疗,2.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渴丸治疗。餐前30 min口服消渴丸(国药准字:Z44020045,规格:每10丸含2.5 g)5~10丸/次,3次/d,方药由葛根、黄芪、地黄、山药、天花粉、玉米须、格列本脲、南五味子组成,连续治疗12周(1个疗程),疗程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从口渴喜饮、纳呆与便溏、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及五心烦热对患者症候积分进行评估,每项总分3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2)糖脂代谢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采用已糖激酶法测定患者FPG、2 hPG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HbA1c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水平。(3)总有效率及安全性:①总有效率。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糖水平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需调整方案。②安全性。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低血糖、肝肾异常及血压异常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口渴喜饮、纳呆与便溏、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及五心烦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与治疗前比较,b P<0.05

组别时间口渴喜饮纳呆与便溏饮食减少观察组(n=42)对照组(n=42)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26±0.59(0.72±0.15)ab 2.28±0.62(1.54±0.34)b 2.31±0.63(0.81±0.19)ab 2.30±0.62(1.79±0.43)b 2.28±0.60(0.76±0.18)ab 2.30±0.62(1.61±0.37)b精神不振 五心烦热2.29±0.62(0.73±0.16)ab 2.31±0.63(1.59±0.36)b 2.34±0.67(0.89±0.23)ab 2.36±0.69(1.62±0.38)b

2.2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糖脂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糖脂代谢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FPG、2 hPG、HbA1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与治疗前比较,b P<0.05

组别时间FPG(mmol/L)2 hPG(mmol/L)HbAlc(%)观察组(n=42)对照组(n=42)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9.63±1.36(7.11±0.99)ab 9.65±1.38(8.24±1.15)b 13.51±2.16(9.35±1.64)ab 13.53±2.19(11.17±1.83)b 8.97±1.34(6.14±0.61)ab 8.99±1.36(7.83±0.95)b TC(mmol/L) TG(mmol/L)6.62±0.79(2.21±0.16)ab 6.63±0.80(4.15±0.35)b 2.85±0.47(1.06±0.34)ab 2.84±0.46(1.69±0.41)b

2.3 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12周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低血糖、肝肾异常及血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本脲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用的降糖方案,虽然能降低患者血糖,但是远期预后较差,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糖尿病由于禀赋不足、情志不舒等原因引起,导致阴津亏损、脏腑阴阳失调,体质虚弱,持续的病情发展,将会引起气阴两虚[4-6]。既往研究表明[7]:糖尿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不可逆性特点较为明显。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损伤多器官,如心脏、神经、肾脏及血管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8-9]。西医口服降糖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远期降糖效果不佳,长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较差[10]。

国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长期过食甘美肥腻、膏粱厚味,令人中满,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11]。同时,患者由于情志失调、五志过极,火热内生,灼阴伤气,或情欲纵欲,房事不节、劳动过度等,引起肾耗精亏。因此,燥热伤阴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时应以清热滋阴、润燥为主[12]。近年来,消渴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3]。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2周口渴喜饮、纳呆与便溏、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及五心烦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渴丸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症候积分,利于患者恢复。消渴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方药由葛根、黄芪、地黄、山药、天花粉、玉米须、格列本脲、南五味子组成。方药中,葛根具有滋身健体、降压、降糖等功效[14];黄芪具有止汗、消炎、利尿消肿功效;地黄具有滋阴养血、养阴生津功效[15];山药具有补脾胃、养肺滋阴功效;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及消肿排脓功效;玉米须具有清热解暑、止血及利尿通淋功效;格列本脲能降低患者血糖、促进身体胰岛素分泌功效;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补肾宁心及益气生津功效;诸药共奏,能发挥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功效[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消渴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生物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在血糖过高状态下,使得机体胰岛素细胞过快分泌,在治标的同时治本,发挥扶正祛邪作用[17]。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2周FPG、2 hPG、HbA1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渴丸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既往研究表明,消渴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能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率[10-12]。该研究中,观察组12周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低血糖、肝肾异常及血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较高的疗效率,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因复杂,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导致患者用药期间应激反应强烈。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与干预,避免基础疾病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用药治疗期间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干预,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18]。

综上所述,消渴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获得较好的总有效率,有助于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格列本糖脂症候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人胎盘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对格列本脲胎盘转运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格列本脲的抗炎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Ⅰ)中格列本脲含量
磺丁基醚-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合物的制备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