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

2021-09-27叶红珍唐熟能黄江山陈小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血糖

叶红珍,唐熟能,黄江山,陈小明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0;2.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5

在临床上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等,该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在临床上治疗原则为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否则高血糖水平持续存在,会对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伤,如眼部、肾脏、心脏等,进而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使得治疗难度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需对糖尿病尽早诊断,指导临床治疗,防止发生病情进展。糖尿病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为糖耐量检查、血糖水平检测,然而很多因素会对诊断效果造成影响,使得以上指标呈现局限性,导致漏诊、误诊情况发生,为提升诊断准确率,需选择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2-3]。而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可提升诊断准确性,联合检测临床价值较高。该次研究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体检健康者200名,分析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0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78±2.10)岁;病程1~10年,平均(5.35±0.15)年。同时选择该时间段体检健康者200名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41~76岁,平均(61.05±2.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②依从性高,可配合检验。

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②系统性疾病;③免疫性疾病;④检验前服用降糖药者;⑤心理障碍;⑥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⑦肝、肾、心严重疾病者;⑧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仪器与方法

血糖、尿α1-微球蛋白、尿清蛋白、肌酐的检测仪器是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008AS,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酶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尿清蛋白/肌酐比值进行计算;C肽的检测仪器是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maglumiX8;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仪器是法国伯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D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在检验前1 d,告知患者要空腹抽血,抽取静脉血分别于EDTA-K2血常规管2 mL和生化管3 mL,EDTA-K2管马上充分摇匀,生化管静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8 min。EDTA-K2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生化管分别用于检测血糖、C肽、尿α1-微球蛋白,留尿,对尿清蛋白和肌酐进行检测,对尿清蛋白/肌酐比值进行计算,待患者餐后2 h,再抽取静脉血于生化管3 mL,操作同前,检测餐后2 h血糖。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观察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C肽、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 h)、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清蛋白/肌酐(UALB/Cr),对比检测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水平对比

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空腹血糖(9.96±0.76)mmol/L、餐后2 h血糖(12.45±0.8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60)mmol/L、(6.56±0.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对比[(±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t值P值9.96±0.76 5.22±0.60 69.228<0.001 12.45±0.80 6.56±0.75 75.960<0.001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C肽水平对比

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空腹血清C肽(1.06±0.1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0.42±2.38)%明显高于对照组(5.1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C肽水平对比(±s)

组别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清C肽(μg/L)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t值P值10.42±2.38 5.12±0.50 30.820<0.001 1.06±0.15 1.55±0.45 14.609<0.001

2.3 两组患者尿α1-MG、尿清蛋白/肌酐对比

观察组尿α1-微球蛋白、为(41.52±10.25)mg/L、UALB/Cr水平为(64.85±1.25)mg/L,以上生化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s)

组别 尿α1-MG(mg/L) UALB/Cr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t值P值41.52±10.25 17.58±6.58 11.524<0.001 64.85±1.25 3.74±1.25 21.524<0.001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不良态势,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糖尿病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血糖持续提升为典型症状,必须对其尽早、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进行准确指导[5]。由于糖尿病在临床上不存在特效治疗方法,一般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药物疗法等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延缓糖尿病病情,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而在对病情评估过程中,检验指标的合理选择极为关键。糖尿病是目前国内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自身代谢出现异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降低,身体不自主的将人体中葡萄糖进行水解,导致体内出现糖分的堆积,引发该类疾病。糖尿病隶属于代谢类疾病,经常发作的人群多为中年和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糖尿病发病会导致各类的并发症,患病的病程相对较长,导致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6]。在患病初期没有显著的症状,经常会被忽视,随着病情的不断深入患者的蛋白质水平,脂肪代谢状况会出现异常,进而引发其肝脏,心血管,肾脏出现损伤,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的衰竭以及失明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行危害。

在临床上糖尿病诊断主要对糖耐量、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监测,然而以上指标仅能对短期血糖进行判断,在很多因素影响下,检验结果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单项检测,更会降低结果准确性[7]。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会呈现较高的水平,该次研究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空腹血糖(9.96±0.76)mmol/L、餐后2 h血糖(12.45±0.80)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60)mmol/L、(6.56±0.75)mmol/L(P<0.05),此结果证实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

在糖基化反应中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组成部分极为重要,可对患者3个月时间段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反应,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可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全面反映[8]。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0.42±2.38)%明显高于对照组(5.12±0.50)%(P<0.05),研究证实,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明显提升。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作为检测标准,已经被认可,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升,证实严重影响氧和红细胞亲和力,会造成细胞和组织发生缺氧情况,使得血液黏度增加,使得心脑血管疾病被诱发[9]。另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也会使得肾小管基底膜呈现增厚情况,进而对肾病造成诱发,出现晶状体糖化情况,进而导致白内障发生。末梢循环发生障碍也会导致足部病变发生。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即使患者并不在空腹状态下,对静脉血液进行检测,也可对血糖平均水平进行检测[10-11]。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生活方式变化一般不会影响检测结果,该检验指标较为有效。一旦血管病变或大血管病变出现,可利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判断[12]。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判断时可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然而,糖化血红蛋白需要较长时间检测,短期内无法准确诊断病症,以此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存在局限性。

分泌反应后胰岛细胞会产生血清C肽,胰岛素原通过胰岛细胞而形成,蛋白酶作用下,会发生裂解情况,进而分子物质产生,即血清C肽、胰岛素,血清C肽、胰岛素利用分子形式,渗透到血液中[13-14]。血清C肽在人体胰岛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降低其水平,然而该指标为线性肽的一种,蛋白酶对其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采集后,保证马上送检,但是即使送检及时,也无法完全避免其裂解情况,因此,血清C肽单独检测会影响诊断准确性[15-16]。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C肽,可对胰岛细胞功能全面展现。空腹血清C肽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1.55±0.45)μg/L,观察组(1.06±0.15)μg/L明显降低(P<0.05),由此得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会明显降低,进而可用于分辨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临床治疗时,广泛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抗体会逐渐产生,严重影响胰岛检测准确性,一旦对外源性胰岛素进行应用,不会影响血清C肽检测结果。患者即使实行胰岛素疗法,也可准确反映胰岛细胞功能[17-18]。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单项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而联合检测,可对糖代谢情况准确反映,将患者因素排除的基础上,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可评估患者身体情况,进而明确血糖控制情况[19]。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可作为评估患者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并为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所采用的全自动生化检验仪所检测出的结果更为精准,且检测范围更为广泛,不仅能够缩短样本的检验时间,还可降低检验人员的工作量。但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食物、药物、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必要的条件下,可联合其他检测方式进一步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19]。姜海燕等[20]在临床研究中选择46例糖尿病患者和46名体检健康者,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餐前(1.14±0.51)μg/L、餐后(4.91±1.09)μg/L明显低于体检健康者,糖化血红蛋白(9.69±1.51)%明显提升,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崔静等[21]研究中选择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名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0.88±0.06)μg/L明显降低(P<0.05);糖化血红蛋白(10.66±2.53)%明显提升,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观察组α1-MG、UALB/Cr、CRP等生化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尿α1-微球蛋白、尿清蛋白/肌酐联合检验不仅确诊率高,且更能满足患者检验科学性与安全性的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不但血糖水平较高,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清蛋白/肌酐呈现明显的变化,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弥补了单项检测的不足,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和病情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