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健康教育对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26于友欢张彦明林国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导管血液实验组

王 敏 于友欢 张彦明 林国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淮安 223001

血液肿瘤是一系列恶性血液疾病的总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中,如何防控PICC 相关并发症极其重要[1-2]。赋能教育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通过为患者提供知识、技能与资源,旨在唤醒患者自我潜能,促进自身行为的改变,承担自我管理的完全责任[3-4]。本研究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在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9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肿瘤相关诊断标准[5-7];②能正常沟通;③为PICC 使用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②有耳聋或严重视力障碍;③死亡或脱落。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参照文献资料[8-9]编制《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及音视频资料,包括PICC 置管相关知识、PICC 使用维护、并发症预防等。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随访管理等。

1.2.2 实验组 联合应用赋能健康教育。(1)组建赋能健康教育小组。包括主治医师1 名、PICC 专科护士5 名,护士长任组长。组织学习赋能教育相关知识,制订血液肿瘤PICC 置管患者赋能教育方案。(2)信息支持。设计赋能健康教育主题,组织标准化病人(PICC 专科护士担任)拍摄主题教育视频(5 min/个)。(3)赋能教育。分2 个阶段,住院期间共2 次,出院后共6 次,15 min/次。①明确问题: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如“您知道如何维护PICC 吗?”了解患者PICC 使用认知及维护存在的问题。②表达情感: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积极表达情感,评估其PICC 自我管理能力。如“您知道怎样预防导管堵塞吗?”③设立维护目标:与患者一起设计阶段性维护目标,培养其PICC 自我管理行为。④制订计划: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向患者提供解决方案,与患者一起制订行动计划等。⑤效果评估:评估患者完成情况,肯定患者完成目标所做努力,让患者感觉PICC 自我管理的益处,自觉养成行为习惯。同时指出患者PICC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确定新目标。(4)多元化健康教育。①微信教育:将PICC 教育手册、教育视频发送到群中,专科护士定期组织患者讨论PICC 维护知识;②同伴教育:推选PICC 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较好者向其他患者分享PICC 自我管理经验;③家属同步教育:指导家属参与PICC 患者使用赋能健康教育活动中。

1.3 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肿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10]测评,包括7 个维度35 个条目,分值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04。PICC 相关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G[11]中文版测评,包括4 个维度27 个条目,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1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随访6 个月,实验组死亡2 例、脱落1 例,实际纳入42 例。对照组死亡3 例,脱落4 例,实际纳入38 例。

2.2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随访6 个月,两组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教育前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导管维护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及PICC 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t1、P1 值为两组教育前比较;t2、P2 值为两组随访6 个月比较。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3 两组PICC 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PICC 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PICC 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FACT-G 评分比较

随访6 个月,两组FACT-G 评分较教育前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活动能力评分及FACT-G 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FACT-G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教育前、随访6 个月FACT-G 评分比较(分,)

注:t1、P1 值为两组教育前比较;t2、P2 值为两组随访6 个月比较。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FACT-G: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

3 讨论

PICC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12]。其原因可分为外源性因素与内源性因素两种,其中内源性因素主要指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13]。研究表明,肿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水平低下,也是PICC相关并发症频发的主要原因[14-15]。

赋能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知识、技能、资源,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制订,通过行为改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6]。患者属于决策制订、自我管理、行为改变的主导者,但关键在于如何让患者增强自我管理主观能动性,实现真正的授权赋能[17-18],促进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9]。张韶红等[20]认为,赋能教育能够促进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养成。欧阳静等[21]报道,赋能教育能够提高肿瘤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导管维护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及PICC 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所得结论支持上述文献观点。

赋能教育围绕健康教育手册内容设计赋能教育主题,通过PICC 使用不同主题目标、计划与管控,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有序性与持续性。微信的应用可为赋权教育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网络[22-24]。同伴教育能激发患者正性行为的养成[25]。家属凭借家庭支持效应,给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监督。结果显示,实验组PICC 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秦月兰等[26]报道一致。

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27-30]。赋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同时,能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这也是实验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综上,赋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血液肿瘤PICC 使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防控PICC 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导管血液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多彩血液大揭秘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神奇血液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